卓越
摘要:本文研究了目前超高層建筑防火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總結超高層建筑的防火特點和指明在設計中的常見不足,分析防火設計的方法,更好地進行超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防火;設計;問題
超高層建筑如果發(fā)生火災,很容易大范圍蔓延,所以需要做好對超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保證滅火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和降低失火可能,有效解決當前超高層建筑在防火上的主要問題。
一、超高層建筑的防火特點
超高層建筑和其他建筑相比結構比較特殊,而且內部的功能也比較復雜,所以導致實施營救和外部滅火十分困難,對超高層建筑火災進行撲救時,往往會遇到其他建筑不曾遇到的問題。
(一)火災荷載大
很多超高層建筑都有復雜的結構,因為超高層建筑用途廣泛,而且體型巨大,其中包括辦公區(qū)、住宅、旅館、商場,甚至在同一個樓層內,會同時有辦公廳、旅館、宴會廳、會議室、娛樂場所、商場等等。這就導致超高層建筑的內部裝修比較豪華,設施非常齊全,電路、網(wǎng)絡都比較密集,有大量的易燃物。一旦發(fā)生火災,就會有很大的火災荷載。很多高層建筑在發(fā)生火災之后,會在短時間之內就覆蓋整個大樓,而且很多易燃物在點燃之后會產(chǎn)生毒氣,容易造成營救的消防員犧牲。
(二)有明顯的煙囪效應
由于超高層建筑的特殊結構特點,內部會形成各種橫縱交錯的連接空間,橫向包括吊頂、空調風管、排煙管道,縱向的包括中庭、電梯井、各種電纜井、通風管道等等。發(fā)生火災后,高層建筑內的管道就會成為火勢蔓延的途徑。有些高層建筑缺少豎井防火分隔時,這些豎井就會在高層建筑中變成煙囪,所產(chǎn)生的煙囪效應會讓火勢迅速蔓延,往往在一分鐘之內就能夠達到200米的高度,導致整個高層建筑被點燃。這種情況下,消防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實施營救。
(三)疏散困難
超高層建筑屬于人員密集的場所,所以疏散工作會比較困難。一般情況下都會借助樓梯疏散,但是這種方式很容易造成擁堵,并且由于超高層建筑的火勢蔓延比較快,導致疏散時間更加窘迫。雖然很多超高層建筑能夠容納數(shù)萬人,但是其中能夠抽調出的疏散人員也比較有限,所以對現(xiàn)場的組織工作也比較困難。同時,由于人的求生本能,在意識到超高層疏散工作的困難時會更容易恐懼和慌張,必然造成大量的人流匯集,因此在疏散的過程中還會出現(xiàn)嚴重的踩踏、摔傷等事故,嚴重影響疏散的安全,并且在發(fā)生火災之后,低層火災向高層的蔓延傳播速度也比較快,但是高層疏散人員需要的時間最長,同樣影響了疏散工作的安全性。結合目前消防工作的經(jīng)驗,從40層左右高的位置,專業(yè)的消防人員也需要用十幾分鐘才能到達地面,因此對于高層疏散工作會增加困難。
(四)超高層救火比較困難
很多超高層占地面積相對不大,而且周圍建筑也沒有裙房,所以在撲救工作中,從外部滅火會比較困難,很容易受到嚴重限制。同時,消防設備也有登高困難的問題,消防員在登高的過程中,可能會和人流相撞,會影響消防人員抵達著火點的速度,不利于滅火工作。而且,在超高層建筑的特殊結構之下,有排煙困難的問題,很多超高層建筑都使用玻璃幕墻,也會對消防人員的登高造成嚴重的限制。進入高空之后,風力會比較大,需要考慮風向和風力的影響,導致難以進行玻璃窗的拆除,所以不能有效進行自然排煙。在著火之后,可能會導致無法供電,從而造成樓內消防設施的失效,并且造成向上供水工作的困難。
二、超高層建筑的防火設計問題
(一)總平面設計不能滿足消防設計需要
消防登高車只有在滿足登高操作條件的情況下才能發(fā)揮出效果,保證在救援工作中能夠接近超高層建筑的主體,確保消防員能夠進行建筑立面的滅火工作。登高車需要有足夠的沿建筑登高面實施登高作業(yè)的立面空間,因此目前國家消防技術規(guī)范中對登高操作中,要求高層建筑底邊至少有周長1/4長度,不小長邊長度,高度在5米以上的裙房,而且在范圍之內需要設置直通室外的樓梯。但是在要求中,并沒有提出對于登高操作場地的要求,所以設計人員往往不會考慮登高車的操作需要,導致設計中并沒有給登高車留下足夠的操作場地,從而對救援工作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二)建筑避難層設置問題
對于超過100米的公共建筑,必須要設置避難層,而且要求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或者兩個避難層之間的距離需要在15層以內,從而保證在火災發(fā)生時,如果第一個避難層的人員不能經(jīng)過樓梯進行疏散,就可以利用消防登高車將人員疏散下來。但是很多建設單位,都習慣性地將15層作為兩個避難層的間隔,這可能會導致一些人員比較密集的超高層建筑避難層不能滿足需要,不利于人員的疏散。
三、完善超高層建筑防火設計的方法
(一)消防登高車操作場地的設計
不同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同,因此購買的消防登高車也會有很大的區(qū)別,無論是規(guī)格、型號、對地面承重要求都會有明顯的不同,登高車自身也會有不同的操作半徑。所以,各地需要針對所購買的消防登高車情況來作出規(guī)定,保證超高層建筑物能夠按需滿足。在進行建筑工程的審核工作當中,需要滿足消防登高車的寬度和重量需要,保證操作場地能夠和建筑有一定的距離,一般規(guī)定50米的高層建筑,其消防登高車的操作寬度為8米,操作場地距離建筑物外墻需要在5米以上。
(二)避難層設計
針對避難層的設計需要考慮人員的疏散時間,同時也需要考慮消防登高車進行救援的有效高度,所以對于第一個避難層,設計時也要考慮消防登高車實施救援的有效高度和水平,保證設置在消防登高車能夠實施救援的高度之內。
(三)超高層建筑結構構件的耐火極限
為了降低火災發(fā)生的概率、確保人員可以安全離開火場以及在必要時間內減少人員傷亡,并且爭取高層建筑主體在火災之后能夠保持完整,就要確保高層建筑具有足夠的耐火能力。目前國家對高層建筑各個位置的耐火極限都進行了嚴格的規(guī)定,包括墻柱的耐火極限為3小時等等。同時,對耐火結構的設計也需要按照材料的選擇和施工方法,確保在構造上建立起較厚的保護層。例如高層建筑一般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鋼筋的耐火強度比較差,所以就需要通過使用耐火材料進行包覆,讓墻柱、梁板都能夠具有加強的耐火能力,避免在高溫的影響下出現(xiàn)變形問題。
(四)結合建筑結構定制救援方案
做好高層建筑的布局,能夠確保人員的快速疏散,因此可以設置自動化的緊急救援程序,保證人員在火災中能夠得到指引,提升逃離現(xiàn)場的速度。其次,還要做好對疏散隊伍的建設,通過結合建筑物的內部結構和環(huán)境來建立應急管理小組,以便能夠應對危機,做好在火災過程中的指揮工作。最后,在高層建筑中應該設置專業(yè)的防火門和消防卷簾門,并且要做好電梯井和機房之間的間隔,控制煙囪效應。
四、結語
超高層建筑一旦出現(xiàn)火災,疏散和營救工作都比較困難,而且火勢蔓延速度也較快。因此,需要做好對超高層建筑的設計工作,從根本上杜絕超高層建筑的火災隱患。在設計中,不僅要滿足相關規(guī)范的要求,同時也要做好對各方面實際情況的分析,以保證火災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張梅紅,趙建平.超高層建筑防火設計問題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0,29(03):217-219.
[2]許紅楓.超高層建筑防火設計問題研究[J].消防界(電子版),2020,6(17):77-78.
[3]王曉華.超高層建筑防火疏散設計的探討[D].湖南大學,2007.
[4]王宗存.超高層建筑加強防火要求研究[D].天津大學,2013.
[5]姜勇.超高層建筑核心筒優(yōu)化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