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時代”帶動“她經濟”的蓬勃發(fā)展,隨著職業(yè)女性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日趨增加,職業(yè)女性這個群體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20年,綜藝節(jié)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熱,引發(fā)了人們對女性職場發(fā)展的關注和討論。近年來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穩(wěn)步提高至 63.35%,高于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57%)和亞太國家(62%)的平均水平。這個數據,相信很多人都感同身受。醫(yī)學家屠呦呦、“老干媽”陶華碧、作家張海迪、女排教練郎平、首位女航天員劉洋、“北斗女神”徐穎……無數優(yōu)秀的中國女性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婦女能頂半邊天”。
相比于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女性,中國女性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最大,達到41%,這個比例是全世界最高?!八龝r代”帶動“她經濟”的蓬勃發(fā)展,隨著職業(yè)女性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日趨增加,職業(yè)女性這個群體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頂起半邊天的中國女性
中國人民很勤勞,中國女人尤其勤勞。在我國發(fā)展歷程中,占人口半數的廣大婦女始終是一支不可替代的力量。她們在各行各業(yè)各領域建功立業(yè),展現出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風貌。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之時,女性醫(yī)護人員成為支援湖北的生力軍。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醫(yī)政醫(yī)管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3月8日,全國派出346支醫(yī)療隊,在4.26萬名馳援湖北的醫(yī)護人員中,2.8萬名為女性醫(yī)護人員,占比三分之二。其中,女護士的比例高達90%。巾幗不讓須眉,她們在患者救治工作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
中國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和專業(yè)技術人員比例始終位居世界前列。世界經濟論壇發(fā)布了《2020年全球性別差異報告》,中國女性勞動參與率為63.35%,居全球第一。這個數據到底有多厲害呢?在法國,即使是男性參與勞動率也只有59.67%,這意味著中國女人在勤勞上已經打敗了他國的男人。與他國女人相比,中國女人也可以笑傲群雄。
男女職場薪酬差距縮小
車廂禮儀中有“女士優(yōu)先”,職場沒有,唯一的辦法就是:奮斗。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女性有時候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特別是職場媽媽們,在事業(yè)和家庭之間,努力尋求平衡。
盡管不易,但職場女性依舊展現出堅韌的一面。職場中,中國女性薪酬的變化能直接顯示其地位的變化。BOSS直聘發(fā)布的《2020中國職場性別薪酬差異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城鎮(zhèn)就業(yè)女性平均薪酬為6995元,同比上升7.7%,薪酬均值為男性的81.6%。男性的薪酬優(yōu)勢從2018年的27.7%降至22.5%。這也是三年來中國女性與男性薪資差距首次縮小。
從地域上看,深圳這個年輕、活力的城市,聚集了大批優(yōu)秀女性:高智商、高學歷、能吃苦。數據顯示,城市男女薪酬差異中,深圳男女平均薪酬差異最小。
很長一段時間,男性相較于女性,能分配到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但這一現象正在發(fā)生改變,女性在教育資源的獲取上與男性的差距在不斷縮小。近年來,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是薪酬差距逐漸縮小的原因之一。智聯招聘聯合寶寶樹發(fā)布的《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受訪者的學歷分布上,本科以上的學歷人群中女性占比超過男性,整體看職場女性普遍呈現“高知”的特征。
高管和高薪技術類崗位女性比例上升
職位是導致男女薪酬分化的最大因素。近年來,隨著女性的工作能力和職業(yè)發(fā)展意愿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進入管理層。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女性在總監(jiān)級別職位中的占比達到25.4%,較2018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人力資源總監(jiān)中的女性比例達到51.8%,較2018年提高1.1個百分點。而公關總監(jiān)、行政總監(jiān)、法務總監(jiān)中的女性比例也較2018年提高0.6~1.0個百分點不等。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女性高管在技術、產品、銷售等對企業(yè)核心業(yè)務有重大影響的高管職位中,參與度也分別提升了0.24%、0.07%和0.44%。
隨著選擇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類專業(yè)的女性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女性涌入高薪技術類崗位。BOSS直聘研究院列出了2019年全年平均薪酬最高的15個技術崗位中的女性占比。盡管15個高薪技術崗位中的女性占比仍然普遍不足30%,但有六成崗位的女性比例出現上升。其中,擔任語音識別和圖像識別工程師的女性占比較前一年分別提高5.8%和3.6%,相較于2018年該崗位女性比例的增長幅度更是接近20%。
女性在高管和高薪技術職位中的比例升高,提升了高收入女性的整體薪資水平。與此同時,客服、校對員、錄入員、翻譯等標準化程度高、工作重復性強、易被數字化替代的職位,女性占比也在逐漸提升。2019年,這幾類崗位中的女性平均占比達到87.5%,較2018年提高1.2個百分點。盡管女性在高薪和高管類職位中的滲透力正逐步增強,內部的競爭力差異卻在進一步分化。
依然存在的職業(yè)壁壘
職場女性的地位較過去有顯著的提升,但也面臨著很多的困境和發(fā)展瓶頸。
盡管“同工同酬”的觀念已經提出多年,并寫進了勞動法,但從全世界來看,無論是發(fā)達國家還是發(fā)展中國家,男性平均薪酬高于女性的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女性領導力被普遍認可,但女性領導者依然鳳毛麟角。據《2020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67.98%的受訪者認為女性可以勝任公司高層,女性選擇這一選項的占比更高。而認為女性不能勝任公司高層的選項中,男性占比更高。在不同級別的管理者中,女性占比都普遍低于男性,尤其是在高管的位置上,男性中有9%處于高管崗位,女性中只有5%在擔任高管。
BOSS直聘發(fā)布的《2021人才資本趨勢報告》顯示,在跳槽方面,男性和女性都呈現跳槽概率先增長后下降趨勢,于22~24歲之間達到峰值,但女性跳槽峰值比男性更早到來,且在24歲之前,跳槽概率高于男性。雖然大家普遍都存在年齡焦慮,但相比之下,男性的跳槽理由更偏重于收入水平,而女性則更在意上升空間。數據背后更深層的原因之一,是女性在職場上晉升空間有限,不得不盡可能地抓住機會。
職場中的不公平對待
職場充滿挑戰(zhàn),職場人都或多或少遇到過不公平的對待。調研顯示,58.25%的女性遭遇了“應聘過程中被問及婚姻生育狀況”,27%的女性遭遇了“求職時,用人單位限制崗位性別”,8.02%的女性曾遭遇“職場性騷擾”,還有6.39%的女性曾遭遇“婚育階段被調崗或降薪”,而遭遇這些不公的男性屈指可數。綜上所述,職場女性遇到不公正待遇與工作能力毫無關系,僅因生理上的性別屬性而產生。
如果說處在婚育階段的女性遭遇了更多來自職場的排擠,那么職場媽媽面對的則是精力上的分配問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襲擊讓不少職場人體驗了遠程辦公。直觀來看,職場媽媽擁有了更多時間陪伴孩子,但調研結果顯示,遠程辦公讓40.63%的職場媽媽認為比平時更加忙碌,46.05%的職場媽媽認為工作效率提升,37.92%的職場媽媽認為遠程辦公更方便照顧家庭。
職業(yè)女性面臨的種種困境是難以回避的,尤其是“30+女性”,往往處在家庭婚育期和職場晉升期的矛盾沖突之中,之所以出現種種困局,一方面是法規(guī)政策的相對滯后和落實上的疏漏;另一方面,是社會對于女性的刻板成見。在這些陳舊觀念的影響下,女性更多地被要求投注精力在照顧家庭上,影響職場表現;而一些用人單位也會出于人力成本的顧慮,做出帶有性別偏見甚至歧視女性的決策。破除女性在職業(yè)上的藩籬,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