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前,孫犁在北平當小職員的時候,曾買了兩丈花布,寄到妻子的娘家。這一件我們今天看來再普通不過的小事,卻讓妻子記了一輩子,只要和孫犁在一起,妻子就會“詰問”:“你那時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據(jù)孫犁回憶,妻子臨終前還向他提起了這件事,孫犁依然像以前那樣回答:“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孫犁寫道:“她閉上眼睛,久病的臉上,展現(xiàn)了一絲幸福的笑容?!?/p>
孫犁的回答一如他的文字,拋卻華麗的詞藻,以一顆真摯的心,表達了質(zhì)樸的情感。
而他的妻子,這位“不識字”的“普通農(nóng)村家庭婦女”,雖然不懂作文的技巧,但依然以一顆纖細的心,將自己最隱秘的幸福藏在了“文字”的深處。這兩丈布成了一幅傳世名畫,被她珍藏在生命的深處,只需掀起一角,就可以讓她感受如“清明上河圖”般豐富而充沛的愛。
抗戰(zhàn)勝利后,孫犁回到劫后的故鄉(xiāng)冀中,見到了因戰(zhàn)爭而分開8年之久的妻子,“她臉上皮膚,已變得粗糙”,亂世中養(yǎng)育兒女的艱辛,已盡在其中。盡管如此,她對他沒有絲毫抱怨,“天冷,妻把一雙手,插入我棉襖的口袋里。夕陽照耀,她顯得很幸福?!?/p>
“在夫妻情分上,我做得很差。”妻子去世后,孫犁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寫道。這位大作家自感給予妻子的太少,但在妻子看來,她得到的并不少,一塊布,一個可以在天冷時暖手的口袋,都值得自己為對方付出一生。
(摘自《百姓生活》 李淺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