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涵
宿東
隨著探月、高分、北斗等航天領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圓滿收官,中國航天事業(yè)開啟新征程,以行星探測、探月四期、載人航天工程等新任務揚帆起航,拉開了探索九天的新序章。
2021年4月24日正值第六個“中國航天日”,讓我們聚焦航天影像—我國太空探索領域的國之重器。
宿東作為《中國航天報》的資深攝影記者,長期奔赴于航天火箭和衛(wèi)星研制廠房與各大發(fā)射場之間,用相機見證我國航天領域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和一次次騰飛。
01:天宮一號船箭組合體對接。
02:天宮一號做真空模擬試驗。
03:天宮一號在總裝廠房進行調試。
04:神舟八號飛船離開總裝廠房轉運至發(fā)射區(qū)。
05:長征八號火箭在總裝廠房。
06:2020年5月5日18時,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點火升空,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預定軌道。
07:火箭總裝廠工作場景
你參與過哪些重大發(fā)射任務的拍攝?印象最深的是哪次?
宿東:15年間,我有幸參與了中國成功發(fā)射的11艘神舟飛船中,從神舟七號至十一號的拍攝采訪任務。但記憶最深刻的還是第一次拍火箭發(fā)射帶給我的震撼體驗,隨著倒計時的歸零,指揮員發(fā)出點火的指令,刺眼的火光托舉著火箭升起,隨之而來的是撕心裂肺的轟鳴,以及對自己身體和內心強大的沖擊力撲面而來,那一夜無眠。
你平時主要用的器材有哪些?拍火箭類題材時,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拍火箭發(fā)射的場面有什么注意事項?
宿東:我拍火箭發(fā)射使用兩臺相機—尼康D4s和D800,鏡頭的焦段分別在12-24mm、70-200mm和150-600mm。拍攝者需要研究發(fā)射場的環(huán)境,利用好每一個結合點。航天發(fā)射是計劃性很強的活動,只要發(fā)射時間確定下來就很少會有改變,但還要考慮極端天氣情況對發(fā)射活動的影響。不同的發(fā)射場,會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下執(zhí)行發(fā)射任務,這就需要對相機的曝光模式、快門速度以及鏡頭的光圈值進行提前的預設。
08:長征七號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首次亮相。
相機的曝光模式我一般使用手動模式,拍攝火箭的速度建議不低于1/500秒,光圈值可以設在鏡頭的最佳光圈f/8或者更小,速度和光圈值確認后,建議以火箭箭體最亮處測光并減少1~2擋曝光值來確定感光度,因為火箭點火后離開塔架前尾焰會增加周圍環(huán)境亮度。
對焦模式我一般使用手動模式。拍攝火箭點火起飛段,建議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當火箭離開塔架后可以采用手持追隨拍攝。尤其是夜間,如果控制火箭的火焰與箭體之間反差也是需要提前做預判,極端情況下火箭尾焰的曝光值與箭體的曝光值可以相差到驚人的十擋。
如何將千篇一律的火箭發(fā)射場景,拍攝出新鮮感?
宿東:航天作為新聞攝影的一個題材,為攝影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但面對這些獨具特色的機會,攝影工作者不僅要完成歷史使命,還應以藝術的眼光,去審視每一次機會,追求新聞與藝術的結合,賦予記錄過程以創(chuàng)作的意義,使這類新聞圖片成為既符合新聞和史料價值,且兼具藝術創(chuàng)作的屬性。畢竟,追求自然美是攝影者的根本出發(fā)點。
由于早期軍事目的、高風險和航天器進入空間軌道等要求,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航天發(fā)射場要么建在人煙稀少的地方,要么建在山溝里,或建在海邊。我國的四大發(fā)射場也不例外。但也正是這樣,發(fā)射場具有了自己明顯的特征—深度貼近大自然,并與大自然形成天人合一的美。再者,分析不同發(fā)射活動的特點,讓每一個結合點都能撞擊出不同的火花。每年,世界航天發(fā)射活動都有上百次;我國的航天發(fā)射活動近年來每年也能達到幾十次。這些航天發(fā)射活動涉及的面很廣,有載人航天、月球探測還有發(fā)射太空望遠鏡等。所以,能否根據(jù)不同的航天活動,讓每一次的結合點都能撞擊出新的火花,需要拍攝者事先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09:2019年12月21日,長征五號遙三火箭垂直轉運至發(fā)射區(qū)。
10:2021年2月28日,長征五號大推力氫氧發(fā)動機完成520秒長程試車。
如果攝影愛好者想去拍攝火箭,你更推薦哪個發(fā)射場?
宿東:中國文昌航天發(fā)射場(圖08)。因為這個發(fā)射場的地理位置沿海,愛好者可以近距離感受火箭升空,加上近年來執(zhí)行任務頻繁,所以有很多拍攝的機會。在記錄長征七號和長征五號火箭升空的活動中,無論是專業(yè)的攝影師還是攝影愛好者都拍攝出了很多精彩作品。不僅有碧海藍天下的浪漫,還有火箭劃過天際的優(yōu)美曲線,更有火箭起飛時尾焰噴薄而出的壯美,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同時,拍攝火箭也不再是航天“圈內人”的專屬,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會來到現(xiàn)場拍攝火箭升空的場面,和我們一起倒數(shù),緊張、激動、熱淚盈眶……
在拍攝過程中,你切身感受到的“工匠精神”是什么?
宿東:航天工作者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他們低調而神秘?!按髧そ场毙炝⑵骄褪潜姸嗪教煲痪€工作者的縮影,他負責固體火箭發(fā)動機燃料藥面整形工作,被稱為“在炸藥堆里工作”。記得我拍攝徐師傅在固體發(fā)動機內工作的場景,在狹窄的彈體內我只能聽到他的刀在切削火藥的聲音以及我的心跳聲,他手中的整形刀稍有差錯就可能會引燃火藥,幾乎沒有逃生的機會。在不到兩分鐘的拍攝時間里,我渾身是汗,是緊張也是恐懼。這樣的工作他已經從事了30 多年,他說:“命在自己手里,只要膽大嚴謹,按照規(guī)章流程進行工作,就不會有問題?!痹捴厝缜рx,只有行走在生命邊緣的人,才知道它的重量。
11:長征八號火箭垂直轉運,前來參觀的母女冒雨相送。
接下來,你還有哪些拍攝計劃?
宿東:2020年,中國航天事業(yè)已先后實現(xiàn)了北斗組網(wǎng)、月球采樣歸來、長征八號首飛。2021年的重要任務則是空間站的建設,上半年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將發(fā)射空間站核心艙。中國空間站預計會用兩年時間建成。作為飛天光影的逐夢人,我將繼續(xù)拍攝航天主題的作品,爭取讓人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