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美國總統(tǒng)林肯在華盛頓戲院看戲時遇刺身亡。兇手是演員約翰·威爾克斯·布斯,他在跳出林肯的包廂時傷到了腿,是一位姓馬德的醫(yī)生治好了他。后來,這位馬德醫(yī)生因為給殺害總統(tǒng)的兇手治傷,被當(dāng)作同謀,判了無期徒刑。因為醫(yī)生的姓氏“Mudd”和泥巴的英文單詞“mud”讀音相似,所以人們用這個俗語形容一個人聲名狼藉、身敗名裂。
Example:
1.His name is mud when that happened.
那件事之后他就聲名狼藉了。
2.If my children don't get what they want for Christmas, my name will be mud.
如果我的孩子們得不到他們想要的圣誕節(jié)禮物,我可就要名譽(yù)掃地啦。
知識拓展:
在漢語中,“聲名狼藉”這個成語出自《史記·蒙恬列傳》。秦朝時,負(fù)責(zé)教導(dǎo)秦始皇兒子胡亥的趙高犯了大罪,大臣蒙毅決定按照律法將趙高處死。而秦始皇認(rèn)為趙高平時做事勤勉,不僅免了他死罪,還讓他官復(fù)原職。從那之后,趙高就對蒙毅懷恨在心。胡亥繼位后,趙高用卑鄙的手段陷害蒙毅。蒙毅為自己申辯說:“從前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秦昭襄王殺死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死伍子胥,這四位國君都因為殺死良臣而受到天下人非議,壞名聲傳遍了各國?!泵梢氵@樣說,是希望胡亥不要聽信讒言,可是那有什么用呢?最終,胡亥派來的使者還是將他殺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