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創(chuàng)杰
(恭城瑤族自治縣第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廣西恭城 542500)
高層建筑工程施工中,主體結(jié)構施工直接影響整個建筑的質(zhì)量,同時也會影響到建筑的后續(xù)使用,因此必須引起相關人員的高度重視。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技術,并在施工中切實加強質(zhì)量控制,以保證高層建筑主體結(jié)構施工質(zhì)量。
某高層建筑總建筑面積約14.86 萬m2,設3 層地下室,地下部分總建筑面積約3.87 萬m2,地上共55 層,地上部分總建筑面積約10.99 萬m2,建筑高度可達202m。該建筑主樓采用鋼—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裙房采用框架結(jié)構。水樣分析成果為:pH 在5.87~6.77 范圍內(nèi),均值為6.43;氯離子濃度在15.24~80.47mg/L 范圍內(nèi),均值為39.7mg/L;硫酸根離子濃度在32.66~39.89mg/L 范圍內(nèi),均值為36.82mg/L;游離態(tài)二氧化碳濃度在4.17~29.03mg/L范圍內(nèi),均值為13.3mg/L;侵蝕性二氧化碳濃度在15.71~54.55mg/L 范圍內(nèi),均值為29.78mg/L。根據(jù)相關規(guī)范,地下水對工程所用混凝土基本沒有侵蝕性,但對鋼結(jié)構有輕微的侵蝕性。
2.1.1 鋼筋加工
由于受到場地條件的影響和限制,該工程主體結(jié)構施工所用鋼筋均在場外加工,加工完成后運輸?shù)浆F(xiàn)場進行綁扎。施工開始前,做好圖紙會審,明確各項規(guī)定,并按照圖紙標出的尺寸對下料長度進行計算[1]。加工完成的鋼筋需按照平面布置將其堆放在指定位置,為不同類型的鋼筋做好標記,標明其安裝部位與長度。該工程主體結(jié)構鋼筋連接以具體使用部位與規(guī)格為依據(jù)確定適宜的連接方法:對于板筋,直徑在16mm 以內(nèi)的采用搭接相連,直徑超過18mm 的采用閃光對焊相連;對于梁筋,直徑超過25mm 的采用直螺紋連接,直徑小于25mm 的采用閃光對焊相連;對于墻、柱筋,直徑超過18mm 的,采用電渣壓力焊相連,直徑小于16mm 的,采用搭接相連,直接超過25mm 的,采用直螺紋連接。直徑較大的鋼筋建議采用直螺紋的方法相連,即先將鋼筋端部做成直螺紋,然后借助套筒對鋼筋進行對接。由于直螺紋沒有擰緊力,能防止對接頭性能造成不利影響,進而保證連接可靠性,并能起到一定加快施工進度的作用。
2.1.2 鋼筋綁扎
(1)墻體鋼筋綁扎
對于墻體豎向筋,需在底板澆筑前插入,然后和墻下部暗梁之間綁扎牢固。墻筋接頭以焊接或搭接為宜,并錯開,搭接處必須有三個以上綁扎扣。該建筑墻體采用雙層鋼筋網(wǎng),并應按照設計要求通過拉結(jié)筋的綁扎來加固網(wǎng)片。在對墻體鋼筋網(wǎng)進行綁扎的過程中,鋼筋彎鉤應彎向混凝土內(nèi)部[2]。
(2)柱鋼筋綁扎
柱豎向筋可通過焊接相連也可采用直螺紋的方法連接,接頭錯開。在對柱的箍筋進行綁扎的過程中,開口要交錯布置,柱筋所在位置必須準確無誤,并按照設計的要求對箍筋進行適當加密處理。
(3)梁板鋼筋綁扎
對于梁縱向筋,若雙層排列,則在兩排鋼筋間應墊好直徑不小于25mm 的鋼筋,以保證設計間距。箍筋開口處接頭需交錯布置于架立鋼筋。在鋼筋分布較為密集的節(jié)點處,應在綁扎之前進行放樣,然后嚴格按照放樣結(jié)果進行綁扎。綁扎板筋時,需將短向放在下面,并注意板上負筋所在位置,排筋需使用馬凳進行固定,防止變形和移位。在板與次梁及主梁之間的交叉部位,次梁處的板筋應居中,主梁筋在下[3]。
2.2.1 模板拼裝
模板使用前應先進行全面檢查,不能發(fā)生翹曲與變形,且表面應保持光滑與平整,在模板的內(nèi)壁還應均勻涂刷一層隔離劑。完成拼裝的模板,其接縫應保持嚴密,以免發(fā)生漏漿。對模板上所有預留洞與預埋件進行檢查,不能有遺漏,且模板應牢固,安裝的位置準確無誤。另外,還要對模板的支承情況進行檢查,確定木楞、螺栓和支柱之間的距離,并對梁底及板底的實際標高進行嚴格控制。模板的拼縫必須達到規(guī)范要求,在拼縫相對較大的地方應使用寬度為100mm 的膠帶進行密封[4]。
2.2.2 模板支撐
模板采用木楞、鋼管和對拉螺栓進行支撐,通過可靠的支撐使模板有良好的剛度及強度,避免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發(fā)生變形與移位。進場的木楞要使用平刨機進行處理,使外墻板與地下室頂板均保持平整,在外墻板施工過程中,需在其外側(cè)使用鋼管搭設腳手架,并在適當?shù)奈恢貌贾煤眯睋巍?/p>
2.2.3 模板拆除
在澆筑的混凝土其實際強度不低于設計強度1/2 后,方可拆除模板。拆除模板之前應對各部位模板實施編號,避免對上層模板安裝造成影響。在拆模過程中,應先將梁和側(cè)模系統(tǒng)的支撐結(jié)構拆除,然后再拆除梁與墻體的側(cè)模。對于樓板底模與其支撐系統(tǒng),在沒有特殊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同時拆除。
該建筑主體結(jié)構施工均采用商品混凝土,主樓部分墻、柱±0.000到地上第25 層樓面采用C60 混凝土,地上25 層到地上35 層樓面采用C50 混凝土,地上35 層到地上45 層樓面采用C40 混凝土,地上45 層及以上樓面采用C30 混凝土;梁板基礎到地上45層樓面采用C40 混凝土,地上45 層及以上樓面采用C30 混凝土。裙房部分地下室墻、柱采用C40 混凝土。
2.3.1 混凝土澆搗
澆筑開始前,應做好全面復查,對模板的實際標高、截面尺寸、接縫大小和支撐等進行認真檢查,確認是否滿足設計要求。
(1)在澆筑的同時,需使用插入式振搗棒進行振搗,在振搗混凝土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下列方法:①振搗棒實際移動間距應控制在其有效作用半徑1.5 倍之內(nèi),對這一層進行振搗時,需將其插入到下層5~10cm,同時應始終和模板邊緣保持5~10cm的間隔距離;②振搗持續(xù)時間不能太長,也不能太短,當混凝土停止下沉,沒有氣泡產(chǎn)生且表面達到平坦時,即可結(jié)束振搗[5]。
(2)施工時應嚴格經(jīng)試驗確定的配合比進行混凝土的計量拌和;澆筑中,對模板變形進行嚴格控制,使其外形尺寸始終滿足要求,同時安排專人在周圍進行觀察,避免發(fā)生跑漿與爆模等現(xiàn)象。澆筑采用分層的方法進行,分層厚度不可超出40cm。各個分層應做到大致水平,且振搗均勻,達到密實。
(3)墻、柱澆筑必須分層進行,澆筑上層時,下層混凝土不能初凝,不得在任意部位私自留設水平方向施工縫。將墻柱處的混凝土澆筑到梁底處后,應等待1h 的時間,使混凝土能夠初步沉落,然后在對上部混凝土進行澆筑[6]。
(4)梁、板的澆筑應同步進行,先采用呈階梯狀的方法分層澆筑梁,在到達板底實際標高后,和板同時澆筑,伴隨階梯延長,使板澆筑持續(xù)向前。對于高度超過1m 的梁,應先將梁單獨澆筑到板底下方2~3cm,然后在1h 之后對上部混凝土進行澆筑?;炷翝仓g歇時間不能超出表1 的要求。
表1 混凝土澆筑間歇時間要求
2.3.2 混凝土養(yǎng)護
為確保澆筑完成的混凝土能在要求的齡期值達到符合要求的強度,避免發(fā)生收縮裂縫,應切實做好養(yǎng)護工作。一般情況下,養(yǎng)護應持續(xù)14d 以上的時間,按設立專門的小組負責養(yǎng)護,全天候安排專人值班。在養(yǎng)護期間,混凝土表面必須始終保持濕潤。
綜上所述,高層建筑在城市中的占比越來越大,主體結(jié)構施工是高層建筑施工重點環(huán)節(jié),決定了整個高層建筑的質(zhì)量。該高層建筑工程主體結(jié)構施工現(xiàn)已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說明以上施工技術合理可行,質(zhì)量控制精準到位,可以為類似高層建筑的主體結(jié)構施工和質(zhì)量控制工作提供可靠參考依據(jù),提高高層建筑主體結(jié)構施工技術水平,良好適應當前高層建筑建設與發(fā)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