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陸軍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四個五年規(guī)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鮮明地體現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再次彰顯了馬克思主義人民性的理論品格。回溯歷史,我們黨自誕生之初就把“人民”二字深深熔鑄在自己的血脈里,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發(fā)展全過程中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已成為社會主要矛盾。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關注民生、體察民情、順應民意,將為人民服務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心用情用智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打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zhàn)”做出應有貢獻。
沉下身子,用心聽好民生事。毛澤東同志曾把人民群眾比作“水”,把共產黨比作“魚”?!棒~水關系”的論斷啟示我們,做好民生工作,必須要主動傾聽“民聲”,力求“聲聲入耳”,讓民生跟著“民聲”走。一方面,要“走出去”聽“民聲”。我們必須要勤于走出機關,勇于到基層一線去,善于走到群眾中間去,自覺養(yǎng)成聯系群眾、回歸群眾、依靠群眾的工作習慣。要多和群眾坐一條板凳,多讓腳下沾些泥土氣,多和群眾聊一聊,才能在“跑腿”中聽到百姓的真心話。在密切聯系群眾的問題上,距離從來不會產生美。要常沉下去開展調查研究,弄清群眾想的是什么、急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重點梳理研究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痛點問題,通過準確把握民生需求,我們做判斷、做思考、做決策才會有“源頭活水”。另一方面,要“引進來”聽“民聲”。“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堅持開門問策、問計于民,積極暢通政民互動途徑,廣泛吸收公眾參與民生決策過程,把群眾的心聲和智慧融入決策中。凡是涉及公眾權益的決策,除依法應當保密的以外,都要向社會公開決策草案、起草說明、決策依據等,并采取座談會、聽證會、民意調查、網絡問政等形式聽取利益攸關方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要避免“蜻蜓點水”式意見征求,在對各方意見整理歸納、詳細分析、科學論證的基礎上,要認真修改、完善、優(yōu)化決策草案,從而真正在決策過程中凝聚民心、凸顯民意、匯集民智。
耐下性子,用情辦好民生事。要站在群眾角度,以百姓心為心,本著“俯首甘為孺子?!钡那橐舛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努力用真情服務推動民生事項落實落地。一是不因事小而不為?!袄裰?,絲發(fā)必興”,只要是群眾有要求或者群眾有困難的事情,無論事情多小,都不能有絲毫含糊與敷衍,而要全力以赴、盡職盡責、踏踏實實地去辦,從點滴小事著眼,從具體細節(jié)入手,力爭取得讓群眾滿意的工作成效。“小廁所”連接“大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內考察調研時多次談及廁所改造問題,并經常詢問和察看相關情況。針對服務熱線號碼多、辦事多頭找等問題,李克強總理近日在優(yōu)化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方面做了專項部署。民生存在于每一件小事,我們應像抓“廁所革命”、抓便民熱線一樣,筑牢宗旨意識和公仆意識,對待民生“小事”要“一件接著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如此才能“積小勝為大勝”。二是不因事難而怕為。許多民生事項具有系統(tǒng)性強、牽涉面廣、組織任務重的特征,面對這類的大事難事,我們要用“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直面問題與矛盾,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心迎難而上?!按笫码y事看擔當”,在精準扶貧、住房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教育醫(yī)療等重點民生領域,更要主動去啃一些“硬骨頭”,多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在攻堅克難中不斷補齊民生短板。近年來,宿遷市將辦好民生實事作為“一號工程”,以“三優(yōu)、三安、四提升”作為民生工作主線,在增加優(yōu)質資源供給、強化基礎配套建設、提升城鄉(xiāng)服務功能等方面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集中破解了一批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難題,使群眾獲得感日益增強。
挑起擔子,用智抓好民生事。做好民生工作,既要用心用情、實干苦干,也要講究巧干?!扒筛赡懿缎郦{,蠻干難捉蟋蟀”,巧干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要求我們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把握客觀規(guī)律,遵循科學方法,充分運用智慧處理民生問題。一是注重工作措施的精準度。即使是同一個民生領域的問題,群眾間的需求也可能存在差異。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按照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實施針對性舉措,必要時可以采用個性化方案。在民生問題上更要多下些精細的“繡花”功夫,避免“一刀切”、簡單化、粗放式做法。例如,宿遷市通過“陽光扶貧”系統(tǒng)排查監(jiān)測疑似輟學低收入農戶子女,“一戶一策、一生一案”制定勸返復學方案,確保無因貧輟學情況。二是注重工作思維的創(chuàng)新性。思路決定出路,如果一味停留在過去的方式方法,工作思路將受到很大約束和束縛。推動民生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就要敢于破除陳舊思維定式,擺脫工作思維慣性,突破傳統(tǒng)路徑依賴,以思維創(chuàng)新、方式創(chuàng)新持續(xù)激發(fā)工作動力與活力。例如,宿遷市對多家機關單位庭院進行創(chuàng)新改造,將單位庭院的“綠化孤島”向社會公眾開放,讓人民群眾共享文明建設成果。三是注重工作載體的智能化。要堅持與時俱進,瞄準時代前沿,發(fā)力“新基建”,將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當作民生領域的“好幫手”,打造優(yōu)質的數字化、智能化平臺,進而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務。例如,宿遷市依托智慧城管項目,研發(fā)“智慧公共自行車”監(jiān)管平臺,保證用戶不論何時到站點都能借車還車,切實給群眾的日常出行送去速度與溫度。
(作者系宿遷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責任編輯:張蔚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