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義寒
【摘要】仁愛學校秉持“適性教育”理念,探索了一條以精準評估為依據、以全人發(fā)展為目標、以養(yǎng)成教育為內容、以家校共育為手段、以多元評價為保障的線上教育實施策略,開辟了一條促進培智學校線上教育質量提升的新路徑。
【關鍵詞】適性教育;培智學校;線上教育
一、研究背景
現代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為學生在家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蘇州工業(yè)園區(qū)仁愛學校(以下簡稱“仁愛學?!保┍帧斑m性教育”理念,從資源開發(fā)、精準評估、家校共育、評價反饋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探索了培智學校線上教育的實施策略。
二、關鍵概念簡述
(一)線上教育
“線上教育(Online education)”是依托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教育形式。線上教育大大拓展了“教”與“學”的活動組織形式。與傳統(tǒng)的線下教育相比,線上教育打破了教育的時空界限,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和學習需要,隨時隨地上課學習,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各種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從而為不同的學習對象提供更為方便、快捷和個性化的教育服務[1]。
(二)適性教育
“適性教育”是一種教育指導思想和理念,是“個性化教育”與“人本教育”的理想愿景。適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根據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差異,設計和實施與之相適應的最優(yōu)質的教育或學習行為,這些行為貫穿于需要的產生、內容的選擇、教學的實施、結果的評估等階段。適性教育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個別化發(fā)展差異,促使不同認知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多元化的學習情境中獲得有尊嚴且快樂的成長;二是以學生為中心提供適切的教學活動,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需要匹配每位學生的能力、經驗、興趣與需求;三是注重全人教育,五育并舉,兼顧學生綜合素質與個性發(fā)展的培養(yǎng)[2]。
三、培智學校線上教育的困境
由于學生的障礙類型不同、功能受限不同,培智學校線上教育面臨著諸多困境,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缺乏專業(yè)的線上資源
當今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飛速發(fā)展,網絡上確實有豐富的教育和學習資源,形式也多種多樣,但是其中特殊教育方面的教學資源卻很少。并且在這些資源中,有些在科學性和專業(yè)性方面還值得商榷,有些則需要收取大量費用,真正可供特殊學生及其家庭使用的特教資源少之又少。
(二)難以滿足各類特殊學生的教育需要
不同障礙類型、不同特點、不同發(fā)展水平的特殊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教育需要,即使在一個班級內,每位學生的教育需要都各有側重,甚至各不相同。例如,自閉癥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社交溝通支持,智力障礙學生可能需要更多生活技能培養(yǎng),腦癱學生可能需要更多康復訓練等。為每位學生提供最適切的線上教育,這對學校和教師有著極高的要求。
(三)缺乏家庭環(huán)境支持
受限于各項障礙,線上學習除需要教師的專業(yè)指導外,更需要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支持。但是我們發(fā)現,特殊學生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支持。有的父母因為家庭貧困或者本身也有殘疾,不具備指導學生進行線上學習的條件;有的家庭認為在特殊學生身上看不到“希望”,早已放棄不愿配合;有的家長確實不知道該如何指導特殊學生學習。若是在家校合作這一環(huán)上斷了,線上教育就很難落到實處。
(四)難以把控線上教學質量
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依賴于教學觀察、教學評價、學科本位評估等教學管理工作,但在線上教育的環(huán)境下,這些工作教師都難以直接實現,需要家長積極配合提供教學反饋,包括學生居家在線學習的過程和結果等[3]。如果家長因工作繁忙、配合不足、方法不當等原因無法反饋或無效反饋,那么學校和教師也將無法準確監(jiān)控教學質量。
四、培智學校線上教育的實施策略分析
面對如此困境,特殊學生家庭亟須有針對性的居家學習和生活指導,然而目前線上教育的發(fā)展并不成熟,可供家長參考的經驗更是寥寥無幾。如何做好特殊學生的個別化線上教育,成了一個難題。困境重重,仁愛學校迎難而上、實踐創(chuàng)新,在“適性教育”理念引導下,以精準評估為依據、以全人發(fā)展為目標、以養(yǎng)成教育為內容、以家校共育為手段、以多元評價為保障,開展一生一案的特色個別化線上教育。其實施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精準評估,科學計劃
仁愛學校堅持以評估為依據、以目標為導向,由教師和家長協(xié)商制訂學生線上學習的“個別化支持計劃(ISP)”,家校合作,一生一案,力求為學生提供更全面、更適合的居家活動支持。
評估是教學的起點,有了精準的評估教師才能制訂科學的線上教育計劃,才能讓教育活動有的放矢。在充分參考學生現有發(fā)展評估、功能性評估、學科本位評估資料的基礎上,教師會利用網絡、電話、信息等手段,向家長了解學生的居家學習、活動和生活近況。綜合以上對學生的了解,教師才能真正確定學生線上教育及康復的需要和目標。
據此,學校和家庭會共同為每位學生制訂個別化支持計劃,具體來說包括評估資料、總目標與領域目標、學校支持與家庭支持三項內容。評估資料是制定線上教育目標的重要參考;總目標與領域目標是線上教育選擇課程內容并考量側重點的重要依據;學校支持與家庭支持則是實施線上教育的具體措施和根本保證。
(二)建設平臺,開發(fā)資源
線上教育需要科學專業(yè)的平臺作支撐。仁愛學校為了給特殊學生及其家庭提供在線支持,先后聯合新教育研究院、中國統(tǒng)計教育學會特殊教育統(tǒng)計分會及全國多家特殊教育學校共同開發(fā)“新特教線上資源平臺”,秉承合作、共建、眾享的建設原則,向特殊兒童及其家庭開展課堂直播(或點播)、特教百科檢索、在線學習、遠程咨詢等形式為主的活動。
平臺是“形”,課程資源是“神”,開發(fā)平臺資源需要注重全人教育、五育并舉,需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和生活需要的方方面面。仁愛學校參考全校學生個別化支持計劃所涉及的核心內容,利用平臺開發(fā)了兒童認知發(fā)展評估與教學微課程、培智學校部編版教材課程資源包(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生活適應)、特殊學生生活技能微課程、肢體障礙學生康復課程、社交溝通與語言訓練課程、體感游戲活動課程、唱游律動和繪畫手工等藝術類課程、職業(yè)訓練課程等資源。截至目前,平臺涵蓋課程223科,共計課時1502節(jié),這些課程涵蓋學生感興趣且需要的內容,可供教師授課和家長指導時按需選擇。
(三)專業(yè)指導,家校共育
當然,僅僅利用平臺和資源是不夠的,特殊學生和家長更需要專業(yè)的指導。如果把平臺和資源比作“中藥”,那教師的專業(yè)指導就是“處方”,兩者配合才能“對癥下藥”。
仁愛學校依據“個別化支持計劃(ISP)”,結合“新特教線上資源平臺”,每周會為學生設計一份個別化的“居家親子學習與活動指南”。指南中,家長版?zhèn)戎赜跒榧议L提供活動內容建議和對應的指導方法;學生版則是通過指導各項線上學習和活動,幫助學生達到各領域的學習目標,同時對學生進行“我愛學、我能行、我懂禮、我會做、我有愛”的校園“五?!蔽幕逃?。
學生的發(fā)展差異決定了教學內容的差異,學生的家庭環(huán)境差異決定了教師支持方式的差異。因此,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的家庭環(huán)境支持情況,固定周期,靈活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為每位特殊學生及其家庭提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線上學習指導方案。這樣做的目的有二:一是指導學生進行各項在線學習,同時培養(yǎng)其自我探索、自我學習和自我實踐的能力;二是指導家長在當前家庭環(huán)境下正確支持學生進行線上學習。這能使教師、學校、家長三方形成合力,踐行個別化支持計劃,真實達到在線教學的目標。
(四)激勵反饋,多元評價
家長對學生居家在線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反饋,是線上教育質量監(jiān)控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師需要激發(fā)家長主動參與、主動反饋的熱情。
仁愛學校鼓勵家長以多樣的方式反饋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如通過視頻記錄學生的在線學習過程,通過照片記錄學生的作品或學習成果,通過填寫記錄單記錄學生在線學習的進程等,這些資料都是教師進行線上教育評價的重要參考指標。
當然,教師的教學評價是多元的[4]。方式上,教師可以通過分析家長反饋的記錄材料、線上教育平臺的后臺監(jiān)控功能,以及學生作業(yè)、作品的跟蹤情況等了解學生在線學習的進度和效果;內容上,教師既要評價預期線上教育目標的達成度,又要兼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個性發(fā)展,從核心素養(yǎng)、關鍵能力等出發(fā),多方面、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和發(fā)展進步。
如今的線上教育雖然還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zhàn),但線上教育具有的靈活性和資源優(yōu)勢,正好適切特殊教育對情境性、專業(yè)性和個別化的需求,線上教育必將成為未來特殊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5]。培智學校在實施線上教育的過程中,需要秉持“適性教育”理念,以精準評估為依據,形成科學專業(yè)的個別化支持計劃模式;以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養(yǎng)成教育為內容,建設科學系統(tǒng)的線上教育資源平臺;以家校共育為手段,創(chuàng)建高度統(tǒng)一的線上線下教學與支持環(huán)境;以多元評價為保障,健全細致完備的線上教育質量監(jiān)控機制,從而真正有效地促進培智學校線上教育的發(fā)展,進而促進我國特殊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陶穎.現代遠程教育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20):215-216.
王慧霞.適性教育個例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30(08):31-34.
張祥瑛,張祥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質量監(jiān)控的應用及成效[J].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20,36(04):628-630.
張秋爽.多元有效教學評價研究: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與評價[J].小學教學研究,2019(25):16-19.
宋炳.從課堂到在線:淺談遠程教育的優(yōu)勢與不足[J].國際公關,2019(1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