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霜萍 季江靜
(中原工學院,河南 鄭州450007)
2020年,日本動漫《鬼滅之刃》的劇場版《無限列車篇》(動漫電影)上映3天便收獲了優(yōu)秀口碑,票房突破了46億日元,成為日本首部連續(xù)3日票房上10億日元的電影、日本影史首周票房最高的電影。上映兩周(截至2020年10月25日,10天),票房突破107億日元,打破了《千與千尋》保持了19年的紀錄,成為日本歷代最快突破百億日元票房的電影。這部動漫電影挽救日本的動畫、電影業(yè)于水火之中。動畫化后人氣暴漲的動漫《鬼滅之刃》,直接帶動了其漫畫銷量的暴增。由此可見,如果動漫產業(yè)發(fā)展成功的話,可以大大促進經濟的發(fā)展。
在全球化的時代,近幾年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受到了其他國家的動漫影視行業(yè)的青睞。很多國家的影視動畫機構開始發(fā)售以中華文化為題材的作品①。例如,美國制作了包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電影《花木蘭》和動畫電影《功夫熊貓》等。日本也不例外,包含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日本動漫不在少數(shù)。
第一,中國的傳統(tǒng)服裝文化。日本動漫中經常會有中國人出現(xiàn)。而他們的形象大多是身穿旗袍、習武的形象。例如,動漫《黑執(zhí)事》(2009-2010)中的“藍貓”形象會武功,身著旗袍,擁有一雙貓眼一般的金褐色眼睛,平時是一個寡言少語(在動畫版中臺詞只有三十二字)、面無表情的三無少女②。
第二,中國的傳統(tǒng)飲食文化。據調查,有86.7%的日本動漫中包含中國元素,其中包含中國飲食文化的占26.7%③。例如,《廚神小當家》(2019-2020)就是以中國飲食文化為題材的動漫。
第三,中國的傳統(tǒng)住宅文化。例如,《白熊咖啡廳》(2012)中的主角之一“熊貓”的住宅配置就是中國蘇州庭園樣式,家中有竹林,大門上貼有對聯(lián)。
《一弦定音》(2019)是以中國傳統(tǒng)樂器古箏為題材的動漫。它是一部描述了主人公久遠愛加入高中箏曲部、和成員們一起朝著全國箏曲大賽第一名的目標努力的青春物語。每個人物都很有個性,整個故事情節(jié)都圍繞著主角們因古箏而產生的各種各樣的羈絆來展開。雖然現(xiàn)代中國古箏一般為二十一弦,但是日本箏保留了從中國引入日本時的十三弦,因此該動漫里出現(xiàn)的是十三弦和十七弦的古箏。
《弦音—風舞高中弓道部—》(2018)是以中國傳統(tǒng)弓箭為原型而改造的日本弓道的故事。日本弓道在引入中國弓箭后又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點。特點主要有兩點:一是日本弓比一般弓長,二是日本弓的手握地方是從上到下三分之二的地方,而中國弓的手握地方是弓箭的二分之一處。
狐妖與人相戀的狐妖文學在中國志怪小說中算是比較常見的。日本動漫《元氣少女緣結神》(2012)和中國動漫《狐妖小紅娘》(2015)所描述的都有狐妖和人相戀的故事。稍微區(qū)別是:日本動漫中的男性狐妖不少,而中國動漫中的狐妖多為女性。
2001年版的《水果籃子》是在漫畫完結前制作的,而重置版《水果籃子》(2019)是在漫畫完結后制作的。該動漫講述了寄宿在草摩家的女主人公本田透和一旦被異性抱住就會變?yōu)楸桓缴淼氖游锏牟菽业墓适?。毋庸置疑,十二生肖文化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日本的十二生肖中有不同于中國的部分,那就是亥豬的形象。在日本,亥豬指的是野豬而不是家豬,野豬在日本有“勇猛”、“健康”等寓意④。
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歷史上,中日兩國開展文化交流,互相影響。前期日本引入中國文化加以改造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后期中國引入了日本關于科學哲學等方面的詞匯表達。因此,中日兩國文化具有相似性。日本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理解,并與日本本土文化相融合。例如,《白熊咖啡廳》(2012)中,“熊貓”在家休息的時候會有喝茶的場景。喝茶是中國的傳統(tǒng)習俗文化。但中國的茶道泡的是茶葉茶,動漫中的“熊貓”在喝茶的時候,喝得好像是中國的茶葉茶,但其實喝得是日本抹茶。該動漫對中日文化進行了融合,表面上看似是中國文化,實質卻具有日本文化的特點。所以既成功地引起了中國觀眾的共鳴,又表現(xiàn)了日本文化。
由此可見,日本動漫非常善于以本民族文化為核心,再融合他國文化,來增強他國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順利進入他國市場。
隨著日本動漫的發(fā)展,看動漫的人越來越多,陳規(guī)舊套的題材已經不能夠滿足眾多觀眾了。此外,觀眾的喜好越來越偏向小眾化,不同的觀眾喜歡不同的題材。因此,動漫企業(yè)必須不斷推出新題材的動漫來引起更多觀眾的關注。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只需從中選取一部分就可以幫助動漫企業(yè)創(chuàng)造出新題材動漫作品。例如,《思維覆寫》(2020)以中國氣功為原型改編,描述了氣功師篡改覆蓋記憶的故事。還有《一弦定音》(2019)以中國傳統(tǒng)樂器古箏為題材,描述了一群高中生圍繞古箏的青春物語。
所以說,日本動漫通過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使動漫題材多樣化,不斷豐富了動漫的內容。
動漫的主要受眾者是年輕人,讓他們僅僅通過看動漫就可以潛移默化地了解學習并繼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因此,在動漫中加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播中華文化的精髓是很有必要的。近年來,中國網絡動漫正在逐漸崛起,涌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例如,《一人之下》、《狐妖小紅娘》、《秦時明月》、《畫江湖》、《魔道祖師》、《鎮(zhèn)魂街》等,這些動漫作品都或多或少地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出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傾向。
傳承并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可以說是體現(xiàn)中華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影響力的重要表現(xiàn)。
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可以在中國動漫中引入他國文化,向外國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包容性,來增強與他國觀眾的文化共鳴。為此,中國動漫企業(yè)可以嘗試利用他國文化的元素來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對外傳播。
具體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充分展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包容性,融合中國與外國文化。例如,在音樂方面,可以結合外國的交響樂和中國的絲竹之樂,并將其作為背景音樂添加到動漫中去。二是在運用外國文化時,只把外國文化作為“配角”,用在人物身份或者故事背景上,而“主角”依然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例如,通過外國服飾或建筑等元素來表明某一角色身份,或在背景中出現(xiàn)外國擺件等⑥。
《狐妖小紅娘》(2015)可以說是中國動漫走出國門比較成功的案例之一。其日語配音版本于2017年7月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播出。該動漫中就含有一些外國文化元素。例如:王富貴的爺爺經常帶著形似奧特曼的面具,白月初的吐槽里提到的機器貓等。
以動漫為媒介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要體現(xiàn)在文化重構和藝術重構兩方面⑦。
關于文化重構,以《狐妖小紅娘》對符咒文化的創(chuàng)新為例來看,在傳說里,符咒一般用來驅妖避邪。而在該動漫中,在一般功能的基礎上,拓展了符咒的新功能。例如,可以變幻出很多油的油符,貼身上可以隱身的隱身符,可以竄入地下的地行符等。
關于藝術重構,以《狐妖小紅娘》對功夫文化的創(chuàng)新為例來看,在該動漫中,把傳統(tǒng)的功夫文化與冰、火、水、風等自然元素結合,再加上動漫的奇幻性,用夸張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炫酷的“動漫功夫特效”,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在中日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日本動漫之所以能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含有大量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可以說是其原因之一。而且,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進深、源遠流長,在日本動漫中加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既可以拉近與中國觀眾的距離,增強情感共鳴,又可以使動漫題材多樣化,滿足不同喜好的觀眾。因此,中國動漫企業(yè)也應該樹立利用他國文化作為輔助,繼承與創(chuàng)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的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傳播并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彰顯中華民族文化生命力和影響力,堅定對中華文化的自信,相信中國動漫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注釋:
①艷艷.日本動漫對中國文化元素的運用及其啟示[J].電影文學,2012(21):33-34.
②百度百科-藍貓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3%9D%E7%8C%AB/5731494#viewPageContent,2021年3月4日參照.
③陳琦.淺析日本動漫在中國的跨文化傳播方略[J].新聞知識,2010(12):41-43.
④孫巧慧.中日十二生肖之亥豬形象比較[J].科技視界,2016(22):43-44.
⑤郝予堯.日本動漫的中國的要素應用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8.
⑥郝予堯.日本動漫的中國的要素應用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18.
⑦盧曉紅.新媒體時代我國網絡動畫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趨勢[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03):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