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梁俊琦
原文
逼則反兵,走則減勢①。緊隨勿迫,累其氣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②。需,有孚,光③。
注釋
①逼則反兵,走則減勢:走,跑。逼迫敵人太緊,他可能因此拼死反撲,若讓他逃跑則可削弱他的氣勢。
②兵不血刃:血刃,血染刀刃。此句意為兵器上不沾血。
③需,有孚,光:象征著一種危險存在著,必須去突破它,但突破危險又要善于等待。要善于等待,要有誠心,就會大吉大利。
譯文
直接緊逼敵方,敵方就會猛烈反攻,回避敵方,敵方就會自然減勢。既不能放開敵方,又要避免直接逼近,這樣既削弱了敵方的體力,又瓦解了敵方的斗志,等待敵方實力耗盡,我方一舉擒獲,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勝利。這是從《周易》需卦卦辭中領(lǐng)悟出的道理。
故事
西晉末期,幽州都督王浚圖謀不軌。晉朝名將石勒聞訊后,打算消滅王浚的部隊。
他派門客王子春帶了大量珠寶,敬獻王浚。并寫信向王浚表示愿擁戴他為天子。王浚不知是計,內(nèi)心十分高興,不僅接受了禮物,還熱情地接待了王子春。
公元314年,石勒探聽到幽州遭受水災,老百姓沒有糧食,王浚不顧百姓生死,苛捐雜稅,有增無減,民怨沸騰,軍心浮動。石勒覺得時機已到,就派人給王浚送信,說自己背棄晉朝,率領(lǐng)自己的部隊來投靠他,希望到時候可以接應一下。王??葱藕蟠笙玻R上同意了,并催他早點過來。
這年4月,石勒的部隊兵臨城下,王浚還蒙在鼓里,以為石勒擁戴他稱帝,專門設(shè)宴招待石勒。于是,石勒乘機帶人扣住了王浚。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將士捉住時,才如夢初醒。
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縱” 之計,身首異處,美夢成了泡影。
(摘自《三十六計》,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