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華
引言:在教育改革下,不斷重視對學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成為教師教學的首要任務?;诖?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需改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思路,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有效學習,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為學生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現階段,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是首要目標,教師利用小學數學的知識,使其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有助于學生理解數學的具體內容,在學生獨立思考過后,對知識能夠有效地掌握,并在數學的學習中,發(fā)現樂趣,繼而推動學生更加深層次的學習。同時,小學數學的知識較為抽象,學生難以進行準確的理解,此時需要教師為其講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對自己未能理解掌握的知識進行認真的學習,使其能夠獨立的完成學習任務。并且,良好的獨立思考能力可有效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敢于面對困難與挫折,并針對未能解答正確的題進行詳細的研究,直到可以對知識點進行熟練的應用,有利于教師實現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有著較大的關系,教師應當不斷改善教學方式,加強數學的實踐教學,促使學生可將教材的內容與實際生活充分聯系,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此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展開獨立思考[1]。例如,在青島版四年級上冊中,以“收獲的季節(jié)-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為例,教師在對該知識點講解的過程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場景,如,由于冬天來了,家里需要儲備大量的菜。為此,教師早上出門買菜,先是買了60 顆的白菜,隨后買了30 個蘿卜,此時,教師詢問學生,自己購買的白菜是蘿卜的幾倍,讓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進行計算,為其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然后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計算的答案。通過與實際相聯系,有效使學生感受更加真切,使其在以后買菜過程中,均會進行自己的計算,避免出現差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活躍課堂氛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數學內容展開講解。在知識內容教學中,不斷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與學生間的互動,可采用問答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青島版三年級上冊中,以“富饒的大海-三位數乘一位數”為例,教師在重難點講解完成后,需根據講解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提問,如,小明一家準備十一國慶假外出游玩,其中住宿費200 元/天,餐飲費300 元/天,交通費400 元/天,根據已知條件,教師詢問學生若小明一家出去游玩4 天,住宿費、餐飲費、交通費各自的費用以及游玩4 天一共的花費。教師先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自行計算,然后讓學生的回答,并指派一名回答正確的學生對該問題進行充分的講解,在學生講解過程中,教師可為其指導,有助于學生掌握計算的知識內容。
在信息技術發(fā)展的當下,教師可采用微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做好課程內容的預習以及復習。通過對該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學生可自行獨立思考問題,培養(yǎng)其該方面的能力[2]。例如,在青島版三年級上冊中,以“慶元旦-時、分、秒的認識”為例,在課程的講解前,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微課的教學方式,對重難點進行充分的預習。可有效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初步了解,并且教師要求學生在微課的方式下對知識內容進行瀏覽后,思考時、分、秒之間存在的關系。教師根據學生思考的結果,開始知識點的講解,有利于學生能夠快速地抓住重點內容,較快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不斷豐富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其在以后的學習中,根據不同的內容均有自己的想法以及觀點,以此促進學生的良好發(fā)展。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不斷開展數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可定期開展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為其提供充足的動力,使其積極自主展開學習,增強自身的學習效率。在競賽活動中,學生可以進行獨立思考,完成比賽項目,例如,教師可將競賽活動設置為兩輪。第一輪,為學生準備30 道計算題,在規(guī)定時間內,答題正確率高的學生可進入的下一輪比賽,教師取前五名。在第二輪比賽中,教師為學生設置各種障礙,難度也逐漸提高,在該輪比賽中,以應用題的形式呈現,學生通過對已知條件的快速閱讀并得出正確答案,第二輪通過搶答的方式,最終回答正確數量較多的學生獲勝,教師可為其準備獎品,以此表示鼓勵。教師可一周舉行一次類似的活動,結合近期教學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對知識更好地鞏固,利用開展的有關活動,豐富學生的思想,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3]。
結語: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獨立的思維,同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當不斷改善教學方法,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內容,以此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