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風暴
《林泉清韻》 王玉林/作
王玉林是當今江蘇畫壇一位默默耕耘的畫家,在繪畫藝術(shù)上有著獨到的追求,特別是在寫意山水畫方面造詣深厚,風格清雅。他在創(chuàng)作時常用這樣的標準要求自己:寫意、寫意,寫意貴“寫”,寫意重“意”。
王玉林追求“寫”的可貴是基于傳統(tǒng)山水畫的形式語言和技法體系,走的是師古人與師造化相結(jié)合的繪畫之路。師法古人,王玉林不分南宗北宗,兼收并蓄,石濤、龔賢,范寬、李唐,諸家精髓,先賢所長,使他練就了一身扎實的基本功。師法造化,他足跡遍及運河兩岸、大江南北,黃山、馬陵山、太行山等更是他經(jīng)常活動的地方,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讓他印證了古人的筆墨意趣。同時,他將自己對大自然的深切體驗和真實情愫融匯于筆端墨底,達到了“中得心源”之境。
王玉林追求“寫”的可貴是在筆與墨的關(guān)系上下功夫。韓拙說:“筆以立其形質(zhì),墨以分其陰陽,山水悉從筆墨而成。”王玉林解釋韓拙的這句畫論為:“筆為主導,墨隨筆出?!蓖跤窳钟霉P,勾、勒、皴、擦、點,筆到神到,力發(fā)千鈞;王玉林行墨,烘、染、潑、積、破,汪洋恣肆,氤氳漫幻。他的筆墨外枯中腴、剛勁不僵,濃淡間洇滲著若隱若現(xiàn)的絲絲美妙,厚重中凝聚著千鈞不折的縷縷堅韌。王玉林作畫常常是心意相隨,信手拈來,隨心所欲,揮灑自如,于不經(jīng)意間達到形神兼?zhèn)?、似與不似的化境。
王玉林追求“寫”的可貴是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境畫境的表達與詮釋。他作畫時經(jīng)常念叨些詩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不明就里者,以為他走火入魔、神神道道;密友知音懂得,他正在畫間創(chuàng)造那種蒙太奇式的意象并置身詩境。中得心源,師我心也。這是一個畫家要獲得藝術(shù)成就的靈感境界。詩境畫境,路漫漫其修遠兮,王玉林正苦苦地上下求索。
王玉林對寫意貴“寫”的表達與詮釋,引經(jīng)據(jù)典,令人感佩;而對寫意重“意”,他信守著“正本清源,貼近文脈”的創(chuàng)作理念。
《青山泉韻》 王玉林/作
寫意重“意”,意即意境。王玉林的作品追求意境深邃,關(guān)鍵在概括取舍。概括就是處理好主次、開合、虛實等幾個大關(guān)系;就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地調(diào)整畫面色彩的大調(diào)子。取舍就是要“刪繁就簡三秋樹,領(lǐng)異標新二月花”;就是要加強減弱,去粗存精;就是要搬山倒海,乾坤大挪移。意境的深邃之美,宛如沙中之金,概括與取舍就如同沙里淘金。王玉林深諳概括取舍之道,他深深地懂得,只有表現(xiàn)出既符合自然規(guī)律又適應人們認識規(guī)律的真實美感,才能開掘出深邃的意境。
寫意重“意”,意即氣韻。王玉林的作品追求氣韻生動,關(guān)鍵在從空間的真實轉(zhuǎn)向時間的真實,也就是說,山水是某種轉(zhuǎn)瞬即逝的時光中的山水,通過這樣的畫面表達他對“意”的詮釋。比如光線,晨光色彩絢麗,變化豐富;午陽銀白直射,天空蔚藍;夕陽霞光壯麗,殘陽如血。王玉林通過色光原理,根據(jù)不同時間的光照會產(chǎn)生不同的氣氛和情調(diào),而創(chuàng)作出氣韻生動的獨特作品。
寫意重“意”,意即理想。王玉林的作品追求他自己的藝術(shù)理想,關(guān)鍵在講人格、守信念、接地氣。王玉林的人生格言是謙遜為人,不事張揚。他始終堅守著“名望不是根本,精品力作才是實力”的從藝信念。父老鄉(xiāng)親都交口稱贊他:“人好畫更好!”看看他的一些作品的題名:《山居林隱》《臥舟聽泉》《霜染秋山醉》《山澗清泉韻律聲》……他理想的王國、理想的生活、理想的人格、理想的藝術(shù),躍然在山水之間。
寫意貴“寫”,寫意重“意”,王玉林這個寡言少語的蘇北漢子,以他對“寫”和“意”的獨到理解和追求,跋涉在國畫山水的崎嶇道路上。
《溪山清韻》 王玉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