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年
武當山,浩浩蕩蕩八百里,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大自然神奇的造化賦予了武當山獨特的魅力,自古就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
自春秋以來,武當山在中國道教歷史上一直有著突出的地位。宋代,武當山就形成了以崇奉玄天上帝為特征的武當?shù)澜?自唐代起,幾乎歷代帝王都極力扶持武當?shù)澜?明朝,武當?shù)澜套呦蚨κⅲ洚斏匠蔀榛适壹覐R,以“治世玄岳”的崇高地位成為全國道教的活動中心。
武當山,古名大岳太和山,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內(nèi)、巴山漢水之間,她南依千里蒼莽的神農(nóng)架林區(qū),北臨碧波浩瀚的南水北調(diào)中線工程核心區(qū)丹江口水庫,東接歷史名城襄陽市,西連現(xiàn)代汽車城十堰,209國道、316國道、襄渝鐵路、漢十高鐵、銀武高速穿境而過。
“大岳曉晴尋詩韻,彩墨煙云足底生。丹墻碧瓦空中閣,瓊樓玉宇雪無垠。”出十堰城區(qū)往襄陽方向驅(qū)車三十分鐘即可到達武當山山門,進山門上行不遠,一座上朝天柱峰,下瞰九渡澗,山勢巍峨、林木蓊郁的古代宮觀閃現(xiàn)眼前,這就是太子坡。
“太子坡上有古井,鐵杵磨針練真功。三豐遇真可逍遙?游人歡笑說慕名。”太子坡為明代敕建的八觀之一,布局嚴謹,結(jié)構(gòu)奇特,富于變化。整個建筑單元用色比較鮮艷而強烈,雕梁畫棟、涂彩飾金、丹墻碧瓦,在九渡澗兩巖翠禾竹綠松間顯得格外絢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觀風依巖建造的一幢五云高樓,高聳天畔,其間有梁枋十二,交叉又疊擱,下用一柱支撐,結(jié)構(gòu)奇特,技藝精湛,為古代木構(gòu)建筑中“一柱十二梁”的杰出代表。
出復(fù)真觀行至展旗峰下,便是明代木質(zhì)結(jié)構(gòu)的代表建筑——紫霄宮。紫霄宮是武當山九宮之一,宮殿背倚展旗峰,山勢躍動欲奔,石色如鐵,好像一面飄展的大旗,襯托出宮殿的威武氣勢。宮內(nèi)外花木茂盛,楹杉挺拔,環(huán)境幽靜,氣候宜人。古人稱為“紫霄福地”。紫霄殿為紫霄宮正殿,建于永樂十年,坐落在三層崇臺之上,各層石臺基均圍以石雕欄桿,臺基前正中及兩側(cè)均有踏道通向大殿,整個建筑主次分明,鱗次櫛比,三進院落,九層崇臺,殿堂樓宇,依山疊砌,氣勢磅礴。其木質(zhì)結(jié)構(gòu)、雕刻、彩畫均十分出色,是明代道教建筑藝術(shù)的經(jīng)典之作。
“南巖紫霄靜樂宮,玄岳治世明皇林。仙樂道師舞長劍,紅爐蟻酒醉知音。”南巖宮位于距紫霄宮2.5公里的南巖山上,道經(jīng)稱真武神曾在此修道功成飛升,故重其地。南巖宮的總體布局是九宮中最靈活的,既嚴謹又極富變化。人們帶著一種“只見天門在碧霄”的幻覺仰登天門,入南天門后,忽隨山勢轉(zhuǎn)折急下至小天門,兩座大碑亭聳立眼前,亭為方形,重檐歇山頂,碑身用座皆為巨石雕鑿而成,碑上赫然書有“圣旨”二字。
轉(zhuǎn)至崇福巖,又進龍虎殿,方見南巖石殿,南巖石殿坐北面南,建于懸崖之上。由于石件頗為沉重,且又在懸崖上施工,可見當時建造的難度。所以說,南巖石殿的建造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工匠的聰明智慧和高超技藝。古代畫家筆下的“仙山瓊閣”“丹臺曉晴”等意境在南巖得到了真實的體現(xiàn)。
自南巖折回烏鴉嶺上金頂,由北而南經(jīng)榔梅祠、朝天宮、三道天門到太和宮有一條古神道,串聯(lián)各宮、觀、庵、廟、殿,全長16華里。古道兩旁,野樹修竹,任其生長;雜花老藤,隨其縱橫。三座天門皆聳立于石雕須彌座上,朱墻翠瓦,檐角飛舉,流云掩映,這就為登上金頂后總覽江山醞釀了情緒,埋下了欣賞曠如景的審美期待。古代有詩贊曰:“摘星橋上賞古跡,又登三百六十梯。法顏正悉遙無期,忽見天門驚且喜?!惫使湃朔Q這里為“武當之第一仙境也”。
登千級古代蹬道,歷盡種種艱難險阻,方可達到武當金頂——太和宮。太和宮又名大岳太和宮,建在眾山共擁、直插云霄的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險峻陡峭的絕壁上。天柱峰海拔1613米,被譽為“一柱擎天”,無論信士香客還是游人墨客,只有登上頂峰,直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到了武當山。太和宮的整體建筑依據(jù)天塹,隨山就勢,借其險峻、莊重,以達到肅穆莊嚴、聳立霄漢的氣勢,有著垂懸中的穩(wěn)重和獨步云天的威嚴。古人稱之為“千層樓閣空中起,萬疊云山足下環(huán)”。
金殿為太和宮之正殿,重量達數(shù)十萬斤,鎏金工藝高超,歷經(jīng)五百余年風霜雨雪,至今金光奪目。金殿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匠師們高超的鑄造、裝配技術(shù),以及鎏金技術(shù)和藝術(shù)水平。世界文化遺產(chǎn)專家、空間專家、建筑學(xué)專家無不驚嘆大岳太和宮反映的建筑思想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
此外,武當山尚有72峰、36巖、24澗等眾多景觀,這些景觀以雄為主。春天,山巒滴翠,繁花似錦;夏日,風雷激蕩,云飄霧繞;金秋,林疏葉紅,滿目清新;冬季,銀裝素裹,冰柱撐天。
如果說武當山以其雄險奇秀的自然景觀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那么武當武術(shù)則引起了更多俠義信士的向往。被稱為內(nèi)家功夫的武當拳形如蛇、動如影,以其松沉自然、外柔內(nèi)剛、行走架如浮云流水、綿綿不絕的獨特風格,在武林中獨樹一幟,成為中華武術(shù)的主要流派之一。
武當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這里融匯了古代的智慧、歷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景。無論您身在哪里,只要是到武當山旅游,公路、高鐵、航空和水運都將為您提供最大的便利。
“三大天門守紫禁,五條神道通曲徑。滄浪如帶八百里,奇險秀幽是好景。七十二峰朝金頂,二十四澗水長鳴。莫叫武當空自老,敢做俠客驚春夢?!碧煜旅酱笤罒o數(shù),但如武當山一般博大精深、玄奧絕妙的仙山,世上僅此一座。因此,若以武當論山,則天下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