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整體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持續(xù)提升及廣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方面的需求得到極大滿足,人們越來越注重對于精神層面滿足感的追求,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瑰寶進行深入研讀欣賞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全世界歷史文化底蘊進行積極理解挖掘也是必不可少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需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及資源傾斜,縱觀全世界小說發(fā)展演變進程,《老人與海》在其中具有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了確保我國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真正原汁原味領會到《老人與海》的文化底蘊,中文譯本承擔著至關重要的核心角色,需要從文體學視角下對《老人與?!分形淖g本進行賞析探究。本文通過積極剖析《老人與?!吩闹饕攸c,進而從多個角度對譯本進行深入賞析評價,為深化促進文體學視角下對《老人與?!纷g本的賞析提升方面提出些許參考。
關鍵詞:文體學視角 《老人與海》 譯本賞析
一、引言
對于小說翻譯中原作風格的再現(xiàn)情況,國內或國外眾多的理論學者對此都有著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奈達認為:翻譯就需要首先以語義為切入點,其次要使用最貼切自然的語言,于譯文中實現(xiàn)原文信息的有效再現(xiàn)。因而不難看出,在奈達的觀點中,所謂翻譯就是將原作風格進行重現(xiàn)的一種重要形式。魯迅先生提出:所有的翻譯活動都需要兼顧譯文是否容易理解、是否可以保存原著特點兩個方面。錢鐘書先生提出“化境說”,也就是可以理解為出神入化,就是不能由于語文習慣的差異導致譯文中會出現(xiàn)生硬牽強的翻譯痕跡,但是還要保證保留原著的風味。以上不同名家的言論都可以說明,小說譯本一定要忠于原文的內容和風格,在小說作品當中,語言文字是作者進行人物形象重塑、思想主題情感表達的主體,是促進形象化、生動化的媒介,其中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模糊性。不同的小說中有著不同的文體風格,主要與作家的寫作風格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風格與內容兩者不可單獨分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作家思想通過相應的語言形式進行表達,而小說作品中比較普遍或占據(jù)優(yōu)勢的某些語言現(xiàn)象和語言特點所形成的就是自身獨特的風格。
二、《老人與?!吩饕攸c概述
不同作家在進行小說創(chuàng)作時,會使用不同的句子、詞語進行組句,便于自己的作品可以和其他名人的作品產生差異性,使得讀者有所區(qū)分。所謂文學翻譯中心意旨,是要以如何能在最大程度上使譯文的風格最接近原著,通過研究語言風格再現(xiàn)的問題。也就是指要求可以在譯文中再現(xiàn)原文語音、詞匯、語法、修辭、篇幅結構的不同特點,使得譯文和原文之間的風格維持一致,這也就使得小說翻譯具有了一定的難度,同一作家的同一部作品,經過不同人的翻譯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版本。
為了切實有效做好國外小說文學的中文譯本相關工作,最為首要的就是要對國外小說文學原著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深入剖析,細致理解與把握國外小說文學的核心主旨思想及行文主體思路,在此基礎上進行語種轉換背景下的二次創(chuàng)作,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最終完成的國外小說文學中文譯本整體質量符合初始預期目標,這對于《老人與?!吩闹形淖g本相關工作的推進開展落地來說同樣適用。具體到《老人與?!吩木唧w屬性特征角度來看,作為人類文化發(fā)展歷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小說文學,相比于其他小說文學而言,《老人與?!肪哂刑亓ⅹ毿械膶傩裕渲凶顬橹饕奶攸c就是整體行文極其簡練明了,對于原著所描述的宏大故事框架,翻譯作品僅僅通過三萬余字予以了全面系統(tǒng)的展示,而字數(shù)的限制并未使得原著表現(xiàn)出任何的殘缺感及不足感,總體故事的起承轉合非常完整,甚至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講,原著在完成文字層面系統(tǒng)完備論述的同時,也非常好地兼顧了文字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及思維層面,讓人讀后既感覺到身臨其境,又感覺到發(fā)人深省。從深層次角度進行剖析可以發(fā)現(xiàn),原著的主要人物是漁夫,雖然《老人與?!吩扇〉氖堑谌朔Q視角,然而通過相對簡潔明了的整體行文方式,能夠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感覺到這確實是漁夫自身的真實經歷,總體代入感得到顯著提升及升華。由此,基于原著所展現(xiàn)出的核心關鍵屬性特征,為了科學有效地表達出原著的關鍵主旨,在中文譯本的把握上也需要積極秉持簡單凝練的核心指導思想,通過中文譯本二次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的信達雅要求進行適應性應用實踐,在最大程度上處理好原著表達意境及中文譯本閱讀舒適體驗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更多地從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精神世界追求的核心訴求角度出發(fā),盡量讓廣大人民群眾原汁原味地接觸到原著的文化底蘊內涵。
三、文體學視角下對《老人與?!纷g本的深入賞析
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的翻譯活動,不止需要翻譯者有著較為深厚的語言功底,還需要其對于原著有深刻、透徹、正確的分析與理解,要想正確評論海明威小說《老人與?!愤@部作品譯本的效果,首先需要了解該小說作品的獨特語言特點,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文字主題等?!独先伺c?!吩?0世紀90年代發(fā)表,主要講述老漁民在海上捕魚的故事,桑迪亞哥是古巴一個老年捕魚能手,在大海上航行了85天之后,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在返航途中遇到成群鯊魚的圍攻,他和鯊魚之間展開一場搏斗。雖然小說的情節(jié)看似簡單,卻有很深遠的寓意,表面上來看桑迪亞哥是一名漁夫,實際上在小說中是指一個被抽象化的人,桑迪亞哥和成群鯊魚的搏斗也象征著人類與生活的搏斗。小說中通過人和自然的搏斗,贊揚了人類自我堅強的精神力量,也表達了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和努力生存的熱切希望。在小說中,不管是寫景還是人物形象的描繪,海明威都是運用最常見的生活語言,并且用詞準確,很少使用名詞和形容詞,動詞的使用頻率相比最高,而且他還喜歡使用短句,整體的文體風格顯得簡潔,不但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畫,增添了豐富的節(jié)奏感,渲染了人和鯊魚的搏斗場面,深化了小說的主題思想。在進行小說翻譯時,譯文也要盡可能與詞法、句法、語篇結構上盡可能靠攏,與原作維持統(tǒng)一,才可以更好展現(xiàn)出譯文的效果。
(一)從中文譯本句段用法角度進行把握
從小說文學的實際創(chuàng)造過程角度來看,由于英語與漢語存在顯著源頭性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英語是音源性語言,構成英語的基礎字符單元并沒有實際意義,而完全與此相反,漢語則屬于字源性語言,構成漢語的基礎字符單元具有實際意義,通過基礎字符單元能夠聯(lián)系出所打算表達出實際意境,英語與漢語存在的這種顯著源頭性差異就使得原著所涉及的中文譯本需要對原著進行靈活機動的把握,僅僅只是簡單的句段對應并不能達到比較理想滿意的效果,具體到《老人與海》原著所涉及中文譯本的實際賞析評價方面來看,從句段用法角度進行切入,為了確保原著所涉及中文譯本的科學合理性,根據(jù)原著的表達初衷及漢語實際需要,靈活機動地對原著相關句段行文結構進行適應性調整,重點將原著中習慣使用的將定語放在先行詞后方的句段行文結構,變更為漢語中所熟識的將定語放在先行詞前方,并結合簡單凝練的整體宏觀指導思想進行深層次潤色優(yōu)化提升匹配,從最大程度上確保原著轉換后的原汁原味。
(二) 從中文譯本詞匯用法角度進行把握
《老人與海》原著在詞匯使用上獨樹一幟,其核心特點在于對小說文學中普遍習慣使用的名詞及形容詞使用極少,尤其對于抽象性詞匯的使用更為克制,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小說文學整體行文思路,并未使得原著的故事性及現(xiàn)場性得到削弱,反而更加貼合原著中主要角色的核心屬性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讀者對于原著所講述的整體故事的代入感及沉浸感,這就要求中文譯本需在對原著該種關鍵屬性特征進行深入把控的基礎上,注重對于詞匯的慎重選擇應用,具體到原著所涉及中文譯本的實際賞析評價方面來看,從詞匯用法角度進行切入,為了切實原著所涉及中文譯本的科學合理性,需要根據(jù)原著同等原則控制名詞及形容詞的使用數(shù)量及場景。
四、結語
海明威是聞名全世界的小說家和語言大師,其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譯者在實際針對海明威經典小說展開翻譯工作中,首先要最大限度地還原原文特色和結構形式,將其與不同的元素融合,再現(xiàn)原著的語言風格,其次還要符合譯文讀者的審美需求,能夠被廣大的讀者所接受。本文通過積極剖析《老人與?!吩闹饕攸c,進而從中文譯本的字符數(shù)量、中文譯本句段用法及中文譯本詞匯用法等諸多角度對譯本進行深入賞析評價,期望在文體學視角下對《老人與?!纷g本的賞析提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李曉丹,王繼昂.文體學視角下對《老人與?!纷g本的賞析[J].北方文學(下旬刊),2018(4):215-216.
[2] 白雅潔.文體學視角下對《老人與?!纷g本的賞析[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7(3):182-183.
[3] 羅偉.文體學視角下對《老人與?!纷g本效果的賞析[J].語文建設,2012(4):30-31.
[4] 張鴻雁.文學翻譯視角下對《老人與?!返淖g本語言風格賞析[J].語文建設,2012(2):16-17.
作 者: 李芳未,大同煤炭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語言學。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