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彥
(云南建投第六建設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在公路橋梁工程上的投入日漸增多,公路橋梁交通網絡也逐步完善,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方便。橋梁墩身多以混凝土結構為主,由于混凝土結構施工的特殊性,墩身開裂極為常見,如果開裂問題得不到有效的預防與控制,墩身在橋梁中的作用將難以實現。因此,在交通事業(yè)穩(wěn)步發(fā)展的過程中,工程企業(yè)當下需要重點關注公路橋梁墩身混凝土開裂問題,并結合工程實際和結構要求,選擇有效的開裂預防對策。
公路橋梁墩身混凝土開裂主要呈現以下特征:(1)裂縫多表現為豎向延伸,裂縫長度與墩體高度相接近;(2)墩體中間裂縫的寬度較大,該裂縫在兩端延伸處逐步變細且最終消失;(3)裂縫數量多,寬度小,多以寬度在0.3 mm 以下的裂縫為主,同時也存在一些寬度較大的裂縫;(4)墩身兩端的裂縫分布較少,而更多的裂縫集中在墩身部位;(5)拆模以后墩體裂縫更容易發(fā)生,主要是由于氣溫快速降低,加劇了裂縫的形成,一段時間以后,裂縫的總體數量雖然逐步增多,但裂縫寬度卻不會有明顯的變化;(6)墩體四周有回填土時,裂縫表現更為明顯,主要表現為橫向剪切裂縫[1]。
直接應力裂縫是一種常見裂縫,是由結構設計問題所引起的,專業(yè)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存在結構計算不合理的問題,計算時的受力預設與實際發(fā)生的荷載偏差較大,與公路墩身實際受力有著明顯的差異,安全性不夠。施工階段各種施工材料、工具等隨意堆放,施工作業(yè)進行時存在起吊、運輸、安裝不規(guī)范,導致可變荷載變化較大或有計算外的偶發(fā)荷載發(fā)生,結構施工工序安排不當,都是引起直接應力裂縫的原因。當公路橋梁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墩身的荷載超出了設計限值,在大型車輛等反復接觸、撞擊作用下,墩身結構缺陷日漸暴露,尤其是一些突發(fā)事故,如地震、爆炸等事故發(fā)生時,更是會對墩身結構完整性與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響[2]。次應力裂縫指的是外荷載引起的次生應力裂縫。比如,橋梁結構施工中涉及的鑿槽、開洞、牛腿設置等環(huán)節(jié),施工人員往往依據工程經驗來進行鋼筋的設置,結構設計存在著較大的主觀性,這種情況下,受力構件挖孔后,力流將產生繞射現象,從而使得孔洞周邊存在著應力集中的問題。次應力是引發(fā)荷載裂縫的原因,次應力裂縫更多地呈現出張拉、劈裂和剪切的性質。
3.2.1 年溫差
特殊的地理條件下,我國四季分明,溫度變化大。公路橋梁工程的施工和運營過程中會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當溫度發(fā)生劇烈變化,結構位移受到限制以后,就會提高溫度裂縫的出現概率。
3.2.2 日照
公路橋梁的橋面板、主梁、橋墩側,常年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在強烈的太陽光照射下,這些結構部位的溫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因此,整個公路橋梁的溫度將呈現出非線性的特點。當墩身結構部位受到了自身約束以后,局部拉應力將有所增大,此時勢必會引起結構裂縫。
3.2.3 驟然降溫
公路橋梁墩身在突然降溫的條件下,可能會形成溫度裂縫。比如,當突降大雨、冷空氣侵襲以后,墩身外表面的溫度將遠遠低于結構內部,結構中形成了溫度梯度。如云南大理—麗江高速公路的K158+125 處的7 m×30 m T 梁橋,右側3、4 號墩,墩高25.6 m,地形右高左低。該工程位于麗江地區(qū),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氣溫偏低,晝夜溫差大。該墩柱在施工時,因混凝土運輸原因,澆筑結束時間為凌晨兩點左右,大氣溫度較低,也沒有及時采取保溫養(yǎng)護措施,拆模后,墩柱混凝土表面出現豎向不連續(xù)裂縫。
3.2.4 水化熱
墩身混凝土結構中,混凝土材料中水泥的性質比較特殊,如果水泥在沒有充分穩(wěn)定前被使用,水泥水化熱會使得混凝土內外部的溫度差值增大,同樣是引起溫度裂縫的重要原因。部分混凝土拌和站過于追求早期強度,加入大量外加劑,導致混凝土在凝固后繼續(xù)發(fā)生化學反應,加上結構內部水化熱的持續(xù)作用導致裂縫產生。
混凝土的收縮特性導致塑性收縮裂縫的產生。一般情況下,在混凝土澆筑作業(yè)結束以后的4~5 h,水泥水化熱反應是最為明顯的,分子鏈并未形成,泌水與水分在急劇蒸發(fā)的過程中,混凝土呈現出失水收縮的特性,再加上骨料的自重下沉,混凝土未完全硬化,一旦遇到了鋼筋的阻擋,將會沿著鋼筋方向生成裂縫。構件豎向變截面,如丁梁、箱梁腹板與頂底板交接部位,如果在硬化之前的沉實不均勻,表面沿腹板方向上將形成新的裂縫[3]。
墩身混凝土裂縫也有可能是由混凝土材料質量引起的。公路橋梁墩身施工作業(yè)中,要想達到混凝土結構標準,各種原材料的質量都應該符合工程要求。如果在施工過程中,水泥性能的不達標、受潮,都將會導致混凝土的強度不足,提高混凝土裂縫的出現概率,如果砂石骨料粒徑過小、級配不良、空隙率大,混合料使用的水泥和用水量都相對較大,混凝土的強度將難以保障。
公路橋梁墩身混凝土開裂的控制,首先要從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出發(fā),加強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管理。施工材料的控制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開展:
1)水泥。水泥的水化熱反應會加劇混凝土裂縫的形成,因此,施工過程中應盡量選用粉煤灰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等低水化熱水泥。水泥的細度模數越大、標準越高、單位體積用量越多,混凝土的收縮越大且持續(xù)時間越久。當混凝土坍落度、強度確定后,在混合料中添加一定的減水劑與粉煤灰,就可以起到降低水化作用,并節(jié)約水泥的用量。根據工程經驗可知,在混合料中使用了一定的外加劑和骨料以后,水泥用量可以節(jié)約25%~30%。
2)集料。公路橋梁墩身混凝土施工中,細集料最好選用級配良好、細度模數在2.3~3.7 的中粗砂;粗集料應選用級配良好,粒徑在5~40 mm 的大粒徑骨料,并將針片狀含量控制在10%,含泥量控制在1%以內。
墩身混凝土的施工流程復雜,為了有效對混凝土裂縫加以控制,施工過程中應加強施工工藝控制:(1)適當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在混凝土攪拌作業(yè)進行時,添加一定的冷卻水,實現攪拌溫度控制,在混凝土澆筑作業(yè)中,科學控制澆筑溫度。(2)進行墩身分層澆筑作業(yè)時,每層的澆筑厚度都應該保持在300 mm 以內,且要注意對澆筑速度的控制,當澆筑速度過快時,由于水泥水化熱產生的熱量難以及時散發(fā),可能會引起混凝土裂縫[4]。(3)做好混凝土的振搗作業(yè),通過振搗工具的選擇,振搗時間的控制,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嚴禁振搗時的過振作業(yè),否則,墩身外表面可能會由于混凝土離析而引起質量問題。振搗作業(yè)結束以后,在墩頂開展二次抹面作業(yè),并及時覆蓋,維持一段時間的養(yǎng)護。(4)對于墩身下部易出現開裂問題的部位,在處理時可以通過布設小間距、小直徑的溫度鋼筋,來改善混凝土的抗裂性。
4.3.1 表面涂抹法
針對混凝土結構中的表面裂縫問題,一般可以采用表面涂抹法,即在混凝土墻體表面涂刷高分子防水涂層,其材料多為環(huán)氧樹脂類、氰凝、聚氨酯類及丙烯酸酯等。為保障良好的施工效果,應在涂層涂抹作業(yè)開始之前,對混凝土表層加以清理,保持干燥性。
4.3.2 面涂刷法和玻璃纖維布法
面涂刷法和玻璃纖維布法同樣是十分有效的裂縫處理方法,當下的施工處理中,多采用的是聚氨酯涂膜和環(huán)氧樹脂膠結料,為發(fā)揮這些材料在裂縫控制方面的優(yōu)勢,尤其要根據裂縫處理需求來進行材料的配合比設計,配備結束以后,還應該交由專業(yè)部門審核材料特性,符合裂縫處理標準后方可正常使用。與表面涂抹法相同,面涂刷法與玻璃纖維布法在應用時,同樣要保持混凝土表層的牢固性、干凈性和干燥性。
4.3.3 充填法
充填法在對橋梁墩身進行處理時非常有效,在利用充填法進行處理時,首先應將裂縫適當擴大,比如,可以使用風鎬、鋼釬或者高速旋轉的切割圓盤,將裂縫擴大為V 形或者梯形槽狀,隨后清洗裂縫,在裂縫上涂抹一定的成品速凝堵水劑[5]。在壓抹過程中堅持分層施工的標準,所使用的成品速凝堵水劑多為環(huán)氧砂漿、水泥砂漿等材料,以有效實現對裂縫的堵塞。
4.3.4 灌漿法
采用灌漿法進行裂縫處理時,尤其要注重灌漿材料的選擇。當前多使用環(huán)氧樹脂類、甲基丙烯酸甲酯、丙凝、水溶聚氨酯等材料,這些材料的性能各有其特點,在進行裂縫處理時應根據具體需求來選擇。比如,貴州省畢節(jié)市碧陽二道東環(huán)橋,中心K0+756.159,設計為2 m×24.96 m 預制箱梁橋,1~3 號墩,墩高8.4 m,因工期較緊,水泥直接入罐用于混凝土攪拌,混凝土澆筑后2.5 h,模板表面測溫達53.4℃,現場采用了澆水降溫的方法,但拆模3 d 后,在中系梁下部2 m 范圍內出現了斜向不連續(xù)裂縫,部分形成環(huán)向龜裂,此情況就可以采用灌漿處理法。進行灌漿處理時,可以選用壓力灌漿的方式,將前期所配備好的漿液用壓力注入裂縫中,注入的過程中注意對壓力的控制。
公路橋梁工程中的墩身開裂問題較為常見,給整個工程結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因此,隨著人們對公路橋梁結構要求的逐步提高,各個工程企業(yè)在參與此類工程的過程中,都應該結合墩身混凝土開裂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來應對墩身混凝土開裂,發(fā)揮墩身在整個結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