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航聲,蔣明明,徐 浩,張慶橋,魏 寧,許 偉,崔艷峰,劉洪濤,顧玉明,祖茂衡,王文亮,高志康
布-加綜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主要病理生理改變?yōu)楦闻K流出道梗阻所致門靜脈高壓和/或下腔靜脈(IVC)高壓癥[1]。 阻塞血管介入重建(球囊擴張+支架植入) 可解除肝臟血液回流障礙,恢復正常血流動力學,尤其適用于膜性和節(jié)段性閉塞類型患者[2-3]。 但部分肝靜脈廣泛阻塞、殘存肝靜脈代償不全、肝靜脈開通失敗或開通后反復再狹窄的患者,常伴有大量腹水,不適宜行血管腔內重建或阻塞血管重建效果不佳。 此類患者臨床治療十分棘手,而肝移植因費用昂貴,接受治療患者較少。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可迅速有效地降低門靜脈壓力、控制門靜脈高壓癥的作用,越來越受到關注。本研究采用改良TIPS 技術,通過分流通道直接建立于肝靜脈開口水平肝后段IVC 與門靜脈之間并以Viabahn 支架建立TIPS 分流道,治療31 例BCS 所致頑固性腹水患者,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5 年6 月至2019 年7 月于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因BCS 所致頑固性腹水接受改良TIPS 術的31 例患者臨床資料。 其中男8 例,女23 例;年齡19~75 歲,中位年齡32 歲;主要臨床表現:肝臟腫大(9 例)、脾臟腫大(15 例)、腹痛和腹脹(31 例)、黃疸(14 例)、下肢水腫(13 例);術前Child-Pugh 分級、 終末期肝病模型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評分,見表1。 所有患者均經彩色多普勒超聲和MRA/腹部增強CT 檢查明確診斷為BCS,頑固性腹水診斷沿用腹水俱樂部定義[4];早期接受改良TIPS 治療17 例(肝靜脈廣泛阻塞8 例,殘存肝靜脈代償不全9 例),肝靜脈開通失敗或反復再狹窄轉改良TIPS 治療14 例。
經右股動脈穿刺成功后,引入4 F RH 導管(美國Cook 公司),選擇性插管至腸系膜上動脈行正、側位間接門靜脈造影,或/和彩色超聲探頭支架導引下,21 G 穿刺針進入門靜脈分支,退出針芯,送入微導絲,經微導絲送入6 F 造影導管(美國Johnson &Johnson 公司)行直接門靜脈造影,觀察門靜脈走行、左右分叉位置及通暢情況,測量門靜脈壓力值并記錄;右頸內靜脈穿刺引入5 F Pigtail 導管(美國Cook公司)行正、側位IVC 造影,觀察其走行和通暢情況,并測量肝后段IVC 和右心房壓力值并記錄;導絲輔助下經右頸內靜脈引入RUPS-100 穿刺系統(美國Cook 公司),透視下調整TIPS 穿刺針在IVC位置和角度,使穿刺點位于IVC 右前壁、肝右靜脈開口水平(高位入路),直接穿透IVC 壁,并根據直接、間接門靜脈造影所示門靜脈分叉方位實時調整進針方向和角度,穿入門靜脈分叉或分叉處門靜脈左右主干,手推對比劑“冒煙”證實門靜脈穿刺成功后引入導絲,換入5 F Pigtail 導管至脾靜脈內造影并測量門靜脈壓力; 引入8 mm×8 cm 球囊導管(美國Johnson&Johnson 公司)擴張分流道,選用直徑8 mm Viabahn支架(美國Gore 公司),根據門靜脈造影和分流道長度選擇支架長度、 定位支架植入位置并植入支架;再次引入Pigtail 導管至門靜脈內作造影和門靜脈測壓,觀察門靜脈和分流道血流情況、有無出血及支架彈開不良等情況,必要時再次引入球囊對支架分流道行后擴張,使支架充分展開。
表1 31 例BCS 所致頑固性腹水患者基線資料
術后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3~4 d,然后繼續(xù)口服利伐沙班(20 mg/d)或華法林抗凝治療6 個月(維持INR 在2~3)。 術后逐步調整、嚴格控制患者動物蛋白攝入量,同時保持大便通暢。 術后1、3、6、12 個月通過電話、定期門診復診等方式隨訪,觀察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有無肝性腦病發(fā)生、血生化指標,并行腹部超聲或聯合CTA 門靜脈檢查評估分流道通暢情況。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t 檢驗,偏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Wilcoxon 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1 例患者改良TIPS 手術操均獲成功,共植入31 枚Viabahn 支架。 患者門靜脈壓力由術前(34.5±6.7)mmHg(1 mmHg=0.133 kPa)顯著降至術后(18.9±2.6) mmHg(P<0.01),無手術相關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1 周肝功能變化較術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1 周腎功能較術前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術后隨訪2~34 個月,中位隨訪15.6 個月。 術后3 個月肝功能較術前好轉,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31 例患者TIPS 術前與術后1 周肝、腎功能檢查指標和門靜脈壓力變化
表3 31 例患者TIPS 術前與術后3 個月肝功能檢查指標變化
術后1、3、6、12 個月時患者腹水完全緩解率分別 為74.2%(23/31)、93.1%(27/29)、95.8%(23/24)、95.8%(23/24),圖1。 術后2 個月1 例發(fā)生肝性腦?。? 期,誘因為高蛋白飲食),發(fā)生率3.3%(1/30),藥物保守治療后好轉。 術后第2 個月死于肝衰竭1 例(術前Child-Pugh 分級C 級,MELD 評分17 分),術后3 個月死于上消化道出血1 例(術前Child-Pugh分級C 級,MELD 評分20 分),術后2 年1 例死于闌尾炎外科手術感染。術后1 年、2 年分流道原發(fā)通暢率分別為95.8%(23/24)、91.7%(11/12),繼發(fā)通暢率皆為100%(24/24,12/12)。 術后2 年1 例發(fā)生分流道失功能,CTA 檢查支架門靜脈端嚴重狹窄,予以球囊擴張和Viabahn 支架植入后恢復通暢。
圖1 BCS 所致頑固性腹水行改良TIPS 治療影像
文獻報道頑固性腹水患者接受TIPS 術后腹水緩解率為50%~93%[5-6]。 本組患者TIPS 術后1、3、6、12 個月腹水完全緩解率分別為74.2%、93.1%、95.8%、95.8%,高于既往文獻報道,表明對BCS 所致頑固性腹水患者行改良TIPS 治療可取的滿意效果。本組術后1 周患者AST、ALT 較術前下降,TBil 較術前升高,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術后3 個月患者AST、ALT 降至正常水平,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Bil 較前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考慮可能的原因:①本組患者均無病毒性肝炎,與既往研究中肝炎相關肝硬化病理基礎不同;②分流道建立后門靜脈灌注減低,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門靜脈系統壓力,減輕了肝淤血,此外營養(yǎng)膽管系統血供減少,膽管受損傷。 本組有5 例患者術前AST、ALT 明顯高于正常值,其中1 例術前MELD 評分為40 分,改良TIPS 術后1 周AST、ALT 明顯下降,術后1 個月恢復至正常水平。 這表明對MELD 評分較高的BCS 所致頑固性腹水患者,行改良TIPS 治療可挽救患者生命,不應放棄治療。
TIPS 術遠期療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分流道通暢性[7]。Hayek 等[8]研究表明,BCS 患者接受TIPS 術后分流道1、2、3、5 年通暢率分別為64%、59%、54%、45%。 本組31 例患者術后1 年、2 年分流道原發(fā)通暢率分別為95.8%、91.7%,繼發(fā)通暢率皆為100%,明顯優(yōu)于上述報道。考慮原因:①建立分流道時穿刺點位于IVC 前壁高位,此處IVC 管腔粗大,支架植入后對其血流影響較小,同時即使發(fā)生肝尾狀葉增大引起的IVC 狹窄,也不影響TIPS 分流道血流。 ②Viabahn 支架柔順度良好,具有覆膜支架固有優(yōu)勢(聚四氟乙烯等高分子聚合材料覆膜可促進支架表面內皮化,降低血栓、假性內膜形成及膽汁漏入風險),并可限制增生的假性內膜組織長入分流道內[9]。③既往研究表明支架近心端位置、覆膜支架兩端長度為影響TIPS 分流道通暢性的重要因素[10-11]。為此,術中根據分流道長度選擇合適支架規(guī)格,使支架近心端伸入IVC 1 cm 以上且低于IVC 的右心房開口0.5 cm 以下,支架門靜脈端伸入門靜脈主干0.5~1.0 cm,即支架兩端“懸空”,降低了分流道失功能發(fā)生率[12]。④TIPS 術中對肝臟組織、血管壁有損傷,植入支架作為體內異物,可激活凝血系統,易形成血栓,因此針對性應用標準化抗凝治療[13]。
肝性腦病是TIPS 術后常見并發(fā)癥。本組術后2個月發(fā)生肝性腦病1 例(2 期),發(fā)生率為3.3%(1/30),明顯低于既往報道[14]。 考慮原因:①本組患者無肝炎相關肝硬化基礎;②接受改良TIPS 治療,分流道通暢率高;③術后逐步調整、嚴格控制患者動物蛋白攝入量,同時保持大便通暢。
綜上所述,改良TIPS 術治療BCS 所致頑固性腹水安全有效,可獲得較好的中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