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輪胎行業(yè)爆出了一個大新聞。固特異輪胎(GOODYEAR)對外宣布,擬以約28億美元(人民幣約180億元)的價格收購固鉑輪胎(COOPERTIRES),這兩大美國本土輪胎廠商就此合二為一。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固鉑股東將獲得每股41.75美元的現金和0.907股的固特異股票,總計每股約54.36美元。交易完成后,固特異原股東將擁有合并后新公司約84%的股份,而固鉑原股東將擁有剩下的16%股份。
對此,資本市場馬上做出了積極反應。當日的早盤交易中,固特異的股價一度上漲了22%,固鉑更是上漲了30%。
為什么會有這么大利好呢?
從輪胎企業(yè)的銷售額排名來看,固特異輪胎是排在普利司通和米其林后面,但這個全球第三的位置并不穩(wěn)定,超出排名第四的馬牌輪胎并不多。將固鉑并入之后,它的老三的位置將更加穩(wěn)固。另外,從兩家的市場定位來看,主攻SUV、越野車、輕卡替換輪胎的固鉑正好能補充固特異的產品線。雙方的門店渠道融合之后,尤其對固鉑在后市場替換輪胎的業(yè)務會有大幅促進。
具體拿咱們中國市場來看,據悉這筆交易將讓固特異在中國的業(yè)績幾乎增加一倍。從2019年的銷售統計來看,這兩家公司總共在中國賣出了900萬條乘用車前裝輪胎和500萬條乘用車替換輪胎,相信合并之后這個數字會有明顯增加。
強強聯合,強者恒強,這就是當下全球輪胎行業(yè)的大格局。留給咱們中國自主品牌輪胎的發(fā)展空間還有多大呢?國內市場的競爭肯定會越來越大,從出口來看形勢更是非常嚴峻。由于美國持續(xù)加碼的貿易壁壘,中國生產的乘用車輪胎已徹底失守美國市場,2020年對美出口量已跌至6年前的5%,原有市場已被那些東南亞廠商瓜分,而我們的卡客車輪胎出口也很有可能被美方實施“雙反”。好在還有“一帶一路”可走,但是這些窮哥們的錢也不好賺呀。
為了抱團取暖,中國輪胎企業(yè)是不是也該玩點合并重組做大做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