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東
(山西綠建建設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6000)
現階段,我國建筑施工單位在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技術時面臨著許多的阻礙,其中最嚴重的就是裂縫問題。所以施工人員應該對澆筑技術的特征進行探究,明確大體積混凝澆筑技術在應用中的注意事項,制定具體的技術應用標準,結合不同的情況使用相應的技術,從根本上提高施工的速度和質量。與此同時,應該規(guī)范好施工行為,全方位地掌控施工技術和工藝,增加技術的應用價值。
在許多的大型的施工建設中,大體積混凝土的應用次數較多,是一種常見且普遍的材料,具備穩(wěn)定、耐用、堅固的優(yōu)勢。在對大體積混凝土進行加工時應該重點把控澆筑工作,把已經配置好的混凝土放入到倉內,然后進行平倉和壓實操作,提升整個混凝土結構的穩(wěn)定性。
①建設規(guī)模較大,施工周期較長,對混凝土的應用標準和質量有著明確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大體積混凝土主要應用于規(guī)模較大的施工工程,比如公路、橋梁、航道等。這些工程對混凝土的需求量較大,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②施工技術的應用難度較大,投入資金較高。要想增強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應用效果,就需要牢牢把握澆筑環(huán)節(jié)。因為混凝土容易受到外界溫度影響出現變形的情況,從而出現裂縫。并且澆筑時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部分施工人員無法妥善掌握[1];③容易出現裂縫。通常情況下,在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時,產生裂縫的主要因素為施工環(huán)境、原材料的使用性能以及施工中的其他客觀因素等。首先,在實施澆筑活動時,施工人員應該把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如果澆筑時混凝土內外的溫差較大,就會增加變形問題發(fā)生的概率。其次,混凝土材料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其中的水分逐漸蒸發(fā),表面開始收縮,從而出現裂縫。最后,在施工中沒有搭配好泥漿的比例也會加劇這個問題。
因為大體積混凝土的表現系數較小,所以一旦周圍的溫度發(fā)生變化,混凝土的內外溫差值就會立即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就容易出現混凝土收縮和出現裂縫的問題,嚴重影響技術的呈現效果和結構的安全性。因此,在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過程中,應該對預防收縮、防止裂縫以及后期養(yǎng)護工作等進行重點把控,這樣才能改善混凝土的呈現效果,提高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
在設計建筑施工圖紙時要進行多個方面的考量,保障施工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保障建設質量的前提下,適當減少經濟支出。首先,在正式設計前,技術人員應該進行實地調研工作,掌握施工現場的真實環(huán)境、地理地質情況和土層結構,保障設計圖和現場情況的契合度。當完成基礎圖紙的設計工作后需要交給專業(yè)的人員進行審查,確定最終的設計方案。把最終版的設計圖紙交給材料廠家,生產者根據施工的要求制作對應的模板,并把它們拼接在一起。其次,對溫度縫和表面縫以及施工中產生的縫隙進行處理,并且合理調配泥漿的比例[2]。在配置大體積混凝土的基建時,要對以下幾個要點進行重點把控:配比泥漿的硬度一定要符合建筑施工的硬度要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確保各種材料能均勻地混合在一起;把水泥的水熱化指數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內,避免過高的溫度對混凝土的結構造成影響;掌握混凝土各個部分的結構系數,比如建筑物不同位置的強度值和耐用性,各個機構構件的規(guī)格數值,需要選用的混凝土品類和泥沙的類型等;科學地進行泥漿配比工作,減少水泥和水資源的使用情況,提升各項資源的利用率,減少成本的支出;要科學辨析溫度對施工建設的影響,考量各項因素。以泥漿的相關配比為基礎,利用攪拌機充分攪拌泥漿,為正式施工做好準備。
在完成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后,應對大體積混凝土的體積和機構框架進行探究,各個位置的參數都滿足施工建設的要求,為后續(xù)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首先,在正式澆筑混凝土前,需要提取試樣,檢查它的使用價值和性能,當保障混凝土的各項要素都滿足澆筑的要求后,就可以正式進行澆筑環(huán)節(jié)。通過取樣操作的模式能確定泥漿的配比是否滿足建設施工的標準,避免發(fā)生建設失誤或者返工的情況。此外,還應該仔細檢查建筑施工中使用較為頻繁的一些材料,比如判斷鋼筋、構件、模板等的質量,評估它們的屬性是否符合使用的標準。同時應該提升模板表層的光亮度,要保障表面的平整度,不存在坑坑洼洼的情況,并進行加固處理提高各個模板之間的緊密性[3]。其次,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要把高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一旦高度超過2m 就容易出現骨料分離的情況。這時就可以借助串筒進行下料操作,這樣不僅能保障澆筑的質量,又能提高操作的效率。在對振動棒進行打擊處理操作時,要提高插入操作的速度,拿出時要緩慢地進行,確保振動棒一直在勻速下進行工作,防止出現振漏的問題。此外,施工人員不能長時間在同一個位置進行振搗操作,一旦表層出現泛漿的情況就可以停止。施工人員分段進行分層操作,這樣能緩解澆筑過程中的水熱化問題,避免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混凝土破裂的情況。在澆筑前應該多次攪拌混凝土泥漿,降低混凝土離析問題發(fā)生的概率。與此同時,在正式澆筑的過程中還應該考慮澆筑面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降低各項客觀因素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的干擾。
(1)進行測溫和溫度控制。在應用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時,應該重點考慮施工條件的影響,提高整個工程的質量。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收縮情況與溫度大小和速度變化有直接的關系。所以在正式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要全方位把控溫度,借助灑水和加冰的方式進行降溫處理,降低混凝土表面溫度和內部溫度的差值,增強整個結構的穩(wěn)定性?;炷恋臏囟戎笜伺c整個建筑的安全穩(wěn)定性有著直接的聯系,具體的數據為:冬施溫度一般不高于5℃,達到這個指標就說明已經進入冬季施工階段;凝結土冰點,即開始凍結時的溫度為-3℃;在冬季施工時應該注意混凝土自然養(yǎng)生溫度不能高于10℃;水泥的冷凝溫度在60~80℃之間;在恒溫室中混凝土的標準強度養(yǎng)護溫度的范圍是17~23℃。
(2)后期養(yǎng)護。施工人員應該提高對大體積混凝土養(yǎng)護管理工作的重視度,這樣不僅能提升整個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又能避免后期返工和修補的問題,提高施工效率。在實施養(yǎng)護工作時,首先要掌握混凝土溫度變化的情況。管理人員每天都需要測量混凝土的溫度,借助科學的方法把它的溫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減小混凝土內部和表層之間的差距,保障整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比如,借助覆蓋和灑水的模式,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溫度。應該使用水管進行反復多次的澆水工作,確保表面一直處于濕潤的狀態(tài)。其次,把控關鍵的養(yǎng)護時間。一般情況下,應該對施工后的一個月進行重點把控,養(yǎng)護人員要對表面進行清潔,并掌握溫度的變化情況。
①保障數據的精準性。因為施工環(huán)境因素數據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tài),如果不能對各項數據進行科學地監(jiān)測,那么就會出現實際的數據與施工方案中注明數據存在較大偏差的問題,導致混凝土的配比不符合建設的要求,增加在澆筑中出現縫隙的概率;②避免監(jiān)管措施錯位的情況。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工作中涉及多種多樣的操作技術,并且輻射的范圍較廣,工程量較大需要眾多的施工人員。所以,要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面監(jiān)督,避免部分施工單位為了減少成本而使用劣質材料。要對施工項目的質量進行重點保障,提升項目的應用價值。同時,在工程交付階段容易出現滲水的問題,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提高注意力,并及時進行處理;③提高施工隊伍的職業(yè)素養(yǎng)。施工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直接影響建設施工的效果,但是現階段部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當他們遇到突發(fā)性問題時無法有效應對,不能立即推進修復和返工工作,缺乏對周圍客觀因素的判斷能力。因此,在崗前應該為其配置系統(tǒng)化的培訓,確保他們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有機地整合;④明確施工標準并嚴格部署。工作人員在施工時應該嚴格按照各項技術的執(zhí)行標準進行操作,避免發(fā)生監(jiān)管工作錯位的情況,提高項目的穩(wěn)定性。
綜上所述,雖然現階段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在應用時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完全消除裂縫的情況,但是在研究和實驗的過程中,裂縫的影響被逐漸減弱。因此,應該對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技術進行重點把控,提高應用的效率和質量,提升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能為建筑施工行業(yè)提供堅實助力,加快現代化的發(fā)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