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英
(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3)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對于建筑施工結構越來越重視,其中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質量直接影響整體建筑的質量。由于鋼筋混凝土結構質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加強對其建筑施工技術的研究,全面提升整體建筑質量。本文根據建筑施工中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優(yōu)點,結合當下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以便防止因鋼筋混凝土結構出現的問題,導致整個建筑行業(yè)質量下滑。
混凝土本身具有硬度高、性能強勁的作用,但如果在建筑行業(yè)中單一進行使用就很難發(fā)揮其本身的優(yōu)勢,還很難滿足建筑行業(yè)對承重的要求。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導致在我國建筑行業(yè)中,大多數建筑物以樓層高,使用面積廣為要求,從而導致建筑群非常密集。因為建筑物必須要有一定的質量保證,如果一味地使用混凝土建筑結構,一旦承受到外界力量或者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就會出現變形甚至坍塌的危險。在此基礎上,需要混凝土與相關材料的結合使用才能保證其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效果,鋼筋材料作為優(yōu)先選擇出現在大眾的視野當中,實現混凝土材料與鋼筋混凝土材料的混合使用,進一步加強建筑物本身結構質量[1]。下面將會以某鋼筋混凝土結構建設項目為重點展開分析,具體的工程概況如下內容所示:
某建設項目位于江西撫州市,其地理地形屬于沖積平原,地勢較為平坦,土地表層以黏土及粉性土為主,建筑工程隸屬于平原的沉積區(qū),地源地震活動較弱,區(qū)域內穩(wěn)定性較好。該建筑項目面積約為3546.9m2,占地面積890.5m2,抗震等級四級。建筑項目主體結構為長方形,從地面起四層,總高度約為16.08m??倢挾燃s為23.7m。
(1)模板施工前期管理。在架構鋼筋混凝土結構中模板的施工前期,要確保模板管理足夠到位。建立相應的模板管理制度,并由相關人員進行檢查。同時,要加強管理層的意識,在前期做好模板施工準備,在保證基礎設施和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材料的浪費、管理使用人員偷工減料等情況的發(fā)生[2]。在模板施工前期,對相應施工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避免出現模板使用方式不當,導致后續(xù)一系列安全問題。
(2)模板支撐技術。在進行模板支撐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墻體施工和柱澆灌等幾方面問題。在墻體施工中要注意構造柱兩側,在一般情況中,防止木工配置出定型模板不能覆蓋柱截面,或者因為模邊寬度不夠造成跑模。在進行柱澆灌時,注意將磚槎充分用水澆濕,避免造成在澆灌過程中不暢通。另外,在進行柱澆灌時,每次澆灌量不要過大,在澆灌之后要進行適當的震動,避免因為震動過度造成脫模。
(3)模板的安裝固定技術。對模板的安裝固定要嚴格遵循施工方案來進行,所用的模板的大小、形狀、尺寸以及安裝的位置都要有系統(tǒng)的標準。在模板安裝過程中,應該注意設置防傾倒的臨時固定設備,避免在安裝過程中造成模板的傾斜[3]。在模板安裝固定施工中,應嚴禁出現拼縫、墻體與版面不垂直、螺栓松動等情況的發(fā)生。在模板安裝固定操作完成時,相關工作人員要對其進行檢查,防止在日后出現安全隱患。
(4)施工后的檢查。在模板施工完成后,有關項目部門組織領導和部分施工人員對模板進行系統(tǒng)的檢查,檢查要做到認真仔細,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對建筑安全造成安全隱患的地方。對于檢查出有問題的地方,要做好及時報備與記錄,并立刻通知相關施工人員進行整改,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好的整改建議和方案。整改后,再一次進行系統(tǒng)檢查,確認無問題后方可交工[4]。鋼筋混凝土模板施工要確保其安裝質量,精心實施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才能減少日后不必要的損失。
在建筑行業(yè)整體的建造過程中,鋼筋和混凝土作為主要的原料,除此之外還需要有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加持。但是想要進一步提高鋼筋混凝土施工質量,就必須做好鋼筋加工和綁扎工作,方能促使多項施工材料在對其整體建筑材料的運用下,于建筑施工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一定的作用[5]。與此同時,還可在相互結合作用下實現鋼筋與混凝土更大面積的接觸,進而促使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高、結構性完整。在建筑物整體架構中,鋼筋作為“骨架”,而混凝土作為“骨架”的“保護傘”,將整個建筑結構承載負荷大大增加,促使建筑結構在日常生活中的穩(wěn)定性提升,即使在經受外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也能具有很好的承受力。
鋼筋加工:
(1)鋼筋調直。在鋼筋混凝土結構中,鋼筋調直加工是采用冷拉方法來進行,如果在施工中運用的是I 級鋼筋,那么在冷拉結束后要用標尺來測量伸長度并做好相關記錄,以便之后鋼筋加工實施。
(2)鋼筋彎曲施工。在建筑行業(yè)中需要將大量鋼筋進行彎曲處置,此時,就需要相關施工人員對每一級鋼筋和每一部位使用的鋼筋進行詳細的了解,在確定其鋼筋級數和使用功能后,對其進行專業(yè)處理[6]。
鋼筋綁扎施工:
(1)底部鋼筋綁扎。在建造鋼筋混凝土結構時,要根據結構的特點對鋼筋進行綁扎處置。例如,混凝土灌池底部的鋼筋綁扎要根據鋼筋網的艱巨與密度進行設置,用相關技術標記出各個位置的邊線,以便日后用于定位處理。在對其有一個具體的規(guī)劃之后,使用的鋼筋按照施工類型逐一進場,由施工人員進行底部鋼筋綁扎施工的完成。
(2)墻體鋼筋綁扎。墻體鋼筋綁扎多出現在固定操作腳手架當中,為保護施工人員有一個安全的操作環(huán)境。墻體鋼筋綁扎采用雙層雙向設置,水平鋼筋在主要鋼筋的外側,在綁扎之前要通過相應技術進行矯正,之后再綁扎上豎筋,保證鋼筋相交的位置全部綁扎,并且保證墻體兩邊鋼筋在正確的位置上。
(3)穿梁鋼筋及頂板鋼筋綁扎固定。梁鋼筋綁扎過程分別是架梁、連梁、暗梁以及基礎梁,梁鋼筋內部設有固定裝置,并且固定裝置嚴格按照設計的要求制定。在下部鋼筋綁扎完成后,在進行建筑上部分的鋼筋綁扎,要求施工過程統(tǒng)一,并且符合設計要求。雙層筋之間要確保上層鋼筋的位置,拐點處的交點也要進行綁扎。
根據以往的實驗研究表明,混凝土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并且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但同時,混凝土材料也存在著一些缺點,比如受外界影響抗拉強度比較弱,從而導致混凝土無法單一地作為建筑材料進行廣泛使用[7]。而鋼筋材料具有較強的抗拉強度,但其抗壓性和穩(wěn)定性相對較弱,那么將混凝土與鋼筋材料進行有機結合,形成一種特殊的鋼筋混凝土材料,則能發(fā)揮混凝土與鋼筋各自優(yōu)點的基礎之上,有機結合二者之間的優(yōu)勢來彌補各自的不足之處,進而滿足建筑行業(yè)。
在混凝土澆筑施工發(fā)過程中,其操作順序也是很有講究的,在使用混凝土澆筑之前要對其用量及質量有一個相關的核查,確保混凝土沒其他問題時方可投入生產和使用。其次要注意混凝土攪拌工藝,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采用隨時攪拌隨時使用原則,確保每次攪拌的混凝土在一定時間內可以發(fā)揮最優(yōu)效用。最后,在混凝土攪拌結束之后,將混凝土靜置一個半小時或者以上,施工單位使用的混凝土如果未達到此標準的話要停止對其使用。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時主要從下方開始澆筑,同時,要注意混凝土模板的光滑性問題,模板過于粗糙會導致混凝土在澆筑過程中產生空心等問題[8]。
總之,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相關技術來完成,包括前期各種鋼筋材料、混凝土材料的準備,在施工過程中鋼筋結構、混凝土材料以及相關制作和澆灌技術的實施,以及后期建筑項目完工時的管理與檢查,要使其每個關節(jié)控制在嚴格的程序之中,提高建筑行業(yè)整體的施工水平,讓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建筑施工技術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人們對房屋建造質量要求不斷地提高,進而推動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促進建筑行業(yè)施工中運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不斷增加。因此,要加強對鋼筋混凝土技術的掌握,以便應對日后的不時之需。在具體應用施工技術時,依照具體施工要求進行全面規(guī)范化實施,確保其使用的材料、施工技巧和管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進而促使鋼筋混凝土結構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