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麟
(廣西正運建設有限公司,廣西 柳州 545001)
全過程跟蹤審計的重點體現在通過規(guī)范化的審計過程,增強項目管理的效果,讓整個工程造價管理處于可控范圍內。造價管控工作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其重點就是對相關的費用實施綜合把控,如前期工程投資費用、材料等。工程造價管理包含較多的內容,復雜性較強,且容易受到很多的因素影響,所以,要想增強管理的效果,就要采用合理的措施,利用全過程跟蹤審計,就可以促進造價管控目標的實現,對工程建設各環(huán)節(jié)發(fā)生的相關事項實施審計,提出合理的審計建議以及意見,爭取獲得最大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筑企業(yè)要重視全過程跟蹤審計工作,將其有效地運用到造價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提升企業(yè)的效益水平。
建筑工程建設中包含較多的階段,比如投資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竣工等,每個階段都會產生很多的成本支出,從而影響到工程的整體造價,全過程造價管理就是全面的對這些階段的工程造價實施管理和控制。在工期前期準備中,工作人員應該綜合評估,明確項目建設的可行性,嚴格審核工程參與方的情況,包括有關文件以及資質情況,進而確保設計方案的準確性及合理性,讓工程后期的施工成本可以得到準確的管理控制[1]。在設計階段應該重視設計變更問題的控制,依據國家和有關部門對于工程設計環(huán)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前期優(yōu)化設計方案,發(fā)揮設計環(huán)節(jié)在提升項目效益中的積極作用。在施工和竣工環(huán)節(jié)存在較多的影響因素,所以工作人員要做好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加大施工管理的力度,落實好竣工結算,及時的發(fā)現工程建設中的造價管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解決,提升造價管理控制的全面性。以往在造價管理中,若是審計人員只依靠各種審計資料開展工作,不到現場分析材料使用以及施工狀況,就會限制造價審計工作的效果,無法全面發(fā)揮其作用。所以,實施全過程造價跟蹤審計,應該依據工程不同階段實施特征,有目的性地制定對應的造價管理機制,進而促進工程的順利建設,提升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益水平。
對造價管理來說,應該基于對整體項目的材料、設計標準等實施綜合評估,從整體層面上控制施工總價,再通過全過程初審項目審計的落實,從源頭上把控好造價總額。然而在造價初期管理中,經常會產生工程量計算方面的問題,讓全過程審計工作的開展受到影響。最后,工程概算的核算是關鍵內容,在造價管理中要全面核實建設中的各項成本,注重初審中產生的問題[2]。初審階段關系到后期施工的開展,且這部分包含的工作也比較廣泛,容易產生錯誤,所以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就要落實全過程跟蹤審計工作。
建設環(huán)節(jié)的審計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如果不對這一階段實施審計,就會給建設和結算的進度帶去不利的影響,在審計工作中,由于工作具有復雜、時間跨度長、不規(guī)范等問題,導致工作的難度較大。另外,工程建設中會產生簽證變更等問題,需要重新分析造價,因此會影響這一階段審計工作的開展。
在這一階段的運用難點,主要體現在勘查工程建設情況時,會產生漏剔除不準確的工程量情況,導致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受到影響。另外,在竣工中審核造價的過程中,審核方雖然有一部分是政府部門組建的工程部,但是有時候也會委托第三方審計機構負責落實審計工作,然而分析審計效果發(fā)現,存在造價工程師沒有資質的情況,因為其專業(yè)性有限,限制造價審計工作的開展和開展效果,容易在工作中產生問題和錯誤,無法確保審計結果[3]。
決策的科學性關系到估算和造價控制的準確性。審計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階段造價審計工作的作用,主要的影響因素包括:①項目的合理規(guī)模的影響因素,如市場、技術和環(huán)境因素等;②在確定建設標準水平的過程中,建設內容主要有整體的建設規(guī)模、明確工藝裝備標準、占地面積、人員數量等;③需要調查建設的地點和地區(qū)的情況,減少施工成本,提高作業(yè)的效率;④明確工程技術方案[4]。在這一階段的審計工作中,應該依據工程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業(yè)主的需求,嚴格審計總投資,提升造價的合理性,確保造價信息的細致性。另外,審計人員還需要對工程內容與費用構成實施審計,檢查有沒有漏項、重復計算、少算、估算標準是否合理等。還要加強審計投資估算的控制,提升其精確度,確保能夠符合初步設計概算的需要,在審計中盡可能減少投資估算中的誤差。
在正確做出決策之后,設計階段會給造價帶來很大的影響,且設計中包含較多的內容,有很多的影響因素,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影響造價的因素存在差異[5]。比如拿民用建筑來說,影響因素主要有住宅的層數、層高、住戶面積、戶型、凈高、住宅建筑結構的選擇、單元的組成等,審計人員要充分了解相關的影響因素,為審核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例如,在對設計方案進行審核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這些因素,有針對性地審核各個設計方案的造價,選擇出最佳的方案,兼顧業(yè)主以及造價的要求。另外,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造價實施審核中,要注意設計概算是不是符合批準的項目建議書或是可行性研究報告,如果設計概算批準,就會當作最高限額,沒有通過規(guī)范的程序批準,不可以高于限額。
在建筑工程建設中,應該注重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加強施工管理工作,另外,有關責任人要明確造價審計的價值,依據有關的要求實施審查工作,施工人員應該依據審計要求施工,若是施工中產生問題需要返工,就要落實好核實審計,把控好沒有價值的成本,最大程度的減少建設成本[6]。最后,加強合同的管理,在施工環(huán)節(jié)應該依據合同內容履行相應的職責,確保施工規(guī)范的開展,提升工程建設的質量。
在這一階段的跟蹤審計中,應該依據設計圖紙對現場簽證和隱蔽簽證等,科學地安排施工中的計劃變更,加強變更內容的造價審計。審計人員需要到工程現場實施審計工作,全面了解現場的情況,科學分析施工工序和質量等,提升工作的水平。在工作中要注重重要內容的審計,如人工成本、設備成本、材料成本等,若是發(fā)現問題,就意味著工程有問題,審計人員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意識,深入分析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明確相應的責任人,落實好審計工作,提升工程建設的整體水平[7]。在竣工環(huán)節(jié)的審計,要確保準確性,重視構建審計制度,全面體現造價審計工作的應用價值。
要想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提升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加強培訓和管理工作,不斷地提升其專業(yè)性和素質水平。具體來說:①應該積極地組織培訓活動,在項目審計初期,就要組織審計團隊實施培訓,確保人員可以系統(tǒng)的掌握造價審計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增強工作的效果,還可通過多部門聯(lián)合培訓的方式,讓造價審計人員可以更好地了解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情況,為全過程跟蹤審計的落實提供保障;②參與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人員,需要開展市場調查,全面考慮項目的各方面情況,提升自身的審計能力,認真地落實好審計工作。
在工作中應該清楚地規(guī)定不同主體內部要負責的造價工作,將審計工作劃分到各部門,制定有關的制度,全面收集造價信息,并及時更新。另外,健全審計制度,如果產生造價變動的情況時,應第一時間做好溝通和協(xié)調,分析帶來的影響和應對策略,落實好跟蹤審計;產生簽證更改情況時,也要落實審計對接工作,讓工程能夠有序地開展[8]。
通過在建筑工程全過程中應用造價追蹤審計,對建筑企業(yè)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其可以體現出企業(yè)對項目的重視程度以及負責任的態(tài)度,可以促進整個施工部門與監(jiān)管部門的共同發(fā)展,提升工程的技術水平以及建設質量。當前造價跟蹤審計的地位不斷提升,采取科學的審計監(jiān)督方式,能夠促進建筑工程的發(fā)展,增加項目的效益,確保建設質量,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力。因此,企業(yè)要充分認識到造價跟蹤審計的重要性,將其運用到工程建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發(fā)揮工作的作用,提升企業(yè)的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