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萍,吳艷秋,唐 濤
(閬中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閬中 637400)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感染導致的急性傳染病,還可傳染給人類,造成以高熱、咽痛、咳嗽、肌痛等為主要癥狀表現的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甚至會引起嚴重肺炎,導致心、腎器官衰竭,病死率高。當前我國已經發(fā)現很多禽流感病毒株,其中人禽流感主要是H5N1、H9N2、H7 亞型毒株感染。近年來我國不斷有人感染禽流感事件發(fā)生,了解禽流感發(fā)生機制對禽流感的預防及控制有重要意義。
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及患病動物為主要傳染源,其中野鴨在禽類中對病毒的傳播最為厲害。禽流感也能傳染給人類,導致人類染病,最常見的就是H7N9,水禽及鳥類是H7N9 感染的主要傳染源。禽類感染病毒之后,可長時間攜帶病毒,而不表現任何的病癥,只是體內的病毒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導致再次傳播,一旦再次傳播,又成為了傳染源。
糞便- 水- 口為禽流感的主要傳播途徑,主要是經過呼吸道或接觸傳播。禽流感病毒多在染病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及身體臟器內存在,并能通過口、鼻、眼分泌物或者是糞便排出到體外,一旦直接或間接接觸了被禽流感污染的水、糞便或者分泌物等,就可能造成感染。此外空氣傳播也是禽流感病毒的一個傳播途徑,野鴨等候鳥遷徙能將病毒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傳播,而被污染的水源等環(huán)境能導致大量禽類染病。
禽流感發(fā)病急驟,依賴生病禽類傳播,能在大范圍空間廣泛傳播。生病鳥類及家禽為主要感染源,鴨病毒同其他鳥類相比更為嚴重。野鴨病毒作為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一旦發(fā)病,致死率能達到100%。禽流感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病,在發(fā)病時間上沒有規(guī)律性可談,氣溫驟冷、驟熱的交替季節(jié)更易發(fā)病。低溫環(huán)境下禽流感病毒抵抗力強,因此冬季感染更為常見。各日齡各品種禽類都可染病,極易造成大規(guī)模的暴發(fā)。
HA 凝素蛋白是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成分,也是疾病發(fā)病的關鍵,染病后,HA 凝素蛋白裂解為HA1 和HA2,其中HA1 可吸附于宿主細胞唾液酸糖蛋白受體之上,吸附后在受體介導之下,通過吞咽進入細胞,進入細胞之后迅速克隆、增殖,并在增殖過程中釋放出毒素,從而發(fā)揮出致病作用,可以說HA1 為病毒侵入機體細胞的一個必要性條件。此外,胰蛋白酶能在禽流感病毒HA1 碳端的堿性氨基酸殘基端的位置運作,而腸肽酶、蛋白水解酶等同胰蛋白酶類似能將病毒激活。禽流感病毒被激活后還會侵入機體組織器官,并對器官系統(tǒng)造成危害。禽流感病毒具有泛噬性,侵入后首先會到時機體的呼吸系統(tǒng)及消化系統(tǒng)出現病變,隨后禽流感病毒還會通過淋巴結侵入到機體,并進過血液循環(huán)侵入到機體各個組織器官,導致組織器官迅速出現腫脹,出現變形等病變,引起組織器官損傷,嚴重還可能導致組織或者器官壞死。
疾控中心、農林、交通等部門應做好聯防聯控,多方聯防下對禽流感進行更好防控。疾控中心應做好禽流感防控科普知識的宣傳工作,提高大眾群眾對禽流感的認知程度,通過宣傳提高群眾對禽流感的防范意識。讓市民尤其是禽類養(yǎng)殖、銷售人員,一旦出現禽流感癥狀要及時就醫(yī)。
對飼養(yǎng)場所加強管理,科學選擇養(yǎng)殖場地,確保場所內衛(wèi)生,對飼養(yǎng)場外來人員嚴格控制,對飼料質量做好嚴格把關,做好外來車輛消毒。潮濕天氣及雨天后應對養(yǎng)殖場所做好消毒通風處理,對養(yǎng)殖場中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及時清理掉養(yǎng)殖場內的糞便,一旦出現死禽需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真正做好攻守兼?zhèn)洹?/p>
檢疫部門應對禽類做好強化免疫管理,規(guī)范活禽市場交易,嚴格取締野禽交易,并對候鳥監(jiān)測管理。防控部門還應建立并健全動物檢疫制度,建立養(yǎng)殖動態(tài)監(jiān)管制度,建立申報檢疫備案制度,建立動物檢疫結果告知制度、建立無害化處理登記制度、建立檢疫復審制度。禽類市場應嚴格執(zhí)行“過夜零存欄”制度,當天宰殺,當天售賣,不過夜。且家禽屠宰應采采取集中宰殺方式,宰殺之后統(tǒng)一冷鏈配送,冰鮮送往市場,這是禽流感得以防控的最可靠性的長效性措施。
一旦發(fā)現疑似禽流感疫情后,農民不能私自處理,應及時上報給疫情防控部門,在監(jiān)督機構監(jiān)督下對養(yǎng)殖場內的所有家禽撲殺,對家禽及家禽產品無害化處理,做好動物防疫。養(yǎng)殖場內所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也需做好消毒,進行無害化處理。且出現疫情后,防控部門應及時關閉活禽市場,并在2周內有效控制疫情,活禽市場關閉越早,疫情控制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