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暢翔,韓倩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州510663)
作為我國能源生產以及營銷的重要平衡政策,西電東送為緩解我國東部地區(qū)電力緊缺,減少西部地區(qū)棄水,保障清潔能源消納具有重要意義[1]。截至2019年,超高壓公司已建成“八交十直”西電東送通道,以保證西電順利送出。十三五期間,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推進,西東送工程在發(fā)、輸、售側的問題逐漸顯露,引起了國家及相關利益相關者的關注。在發(fā)電側,由于西部省份近年來省內用電量上升,且西電東送的工程在不同省間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導致送端省份在用電情況緊張時期(特別是枯水期)外送積極性不足。
在售電側,部分點對點新投產水電工程項目的開發(fā)成本上升,導致電價高于受端電網煤電標桿價格,清潔能源的價格優(yōu)勢下降,用戶關注輸電價格的下降空間。
在輸電側,面臨著電改形勢下降低工商業(yè)電價的訴求,國家發(fā)改委分別于2018 年2 月(發(fā)改價格〔2018〕225 號)和2019 年5 月(發(fā)改價格〔2019〕842號)調低西電東送輸電價格。
本文研究的輸電價格彈性空間,是指在滿足成本電價回收的基礎上,現行發(fā)文電價的調整空間,輸電價格彈性空間受到多方面的影響。
電改之前,輸電價格階段性調整依據為歷年的成本監(jiān)審結果,輸送電量等重大邊界條件的變化,并未對各項費用進行精益化的監(jiān)管,對單項專項工程的精益化投資,成本,電價的監(jiān)管存在不足,導致存在以下問題:(1)部分工程利用率不足,電價調整機制滯后,項目收益率較低;(2)部分工程投資規(guī)模較大,輸電價格高于西電東送平均輸電價[2];(3)部分項目運維成本與可研階段存在差異,沒有明確的成本控制和監(jiān)管。
電改之后,政府對于西電東送項目的投資,成本,輸電價格監(jiān)管更加嚴格,相關政策中對輸電價格影響的主要因素如下:
1)明確調價原則:建立了定期評估調整機制。以成本監(jiān)審結果為基礎,參照《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有關參數,定期評估,科學合理確定收益并調整輸電價格。其中:歷史運維費、折舊費、輸電量等以成本監(jiān)審結果為準。
2)強化了運維成本和利用小時數的監(jiān)管。監(jiān)管周期內,運維費率、銀行貸款利率等參照新投產專項工程核價參數確定;輸電量按設計利用小時確定;資本金收益率,實際利用小時達到設計值75%的,參照《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核價參數確定,實際利用小時達不到設計值75%的,資本金收益率可適當降低。
3)監(jiān)管周期內對固定資產原值形成和監(jiān)管更加嚴格。固定資產原值以清產核資后財政或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價值確定。以下情況不能列入可計提折舊的輸配電固定資產原值范圍:未經財政或國有資產監(jiān)督管理部門認定的資產;電網公司無償接收非自身投資形成的用戶或地方政府資產;不能提供固定資產價值有效證明的;固定資產的評估增值部分;已計提完折舊的固定資產。
電改前后監(jiān)管力度,調價原則和調價趨勢使得輸電公司在項目投資,成本管理方面面臨新的挑戰(zhàn)。對于政府而言,制定合理的輸電價格水平,在保證社會用電成本下降的情況下兼顧輸電公司的合理收益,剔除超額利潤,是政府監(jiān)管的重點。對于輸電公司而言,保證一定的輸電利潤維持企業(yè)持續(xù)投資生產經營的動力,是企業(yè)發(fā)展的訴求。因此,厘清西電東送工程的價格彈性區(qū)間,是政府和輸電公司關注的重點。
國外跨國跨地區(qū)輸電價格以基于成本的政府定價方式為主[3]。典型計取的定價辦法如表1所示。
輸電成本分攤最主要的方法包括基于電量的分攤法和基于資產的分攤法[3],各類分攤方法優(yōu)劣及計算方法如表2所示。
圖1 西電東送電價結構圖Fig.1 West-to-east power transmission price structure diagram
南方電網西電東送包括點對網(天生橋、龍灘送兩廣、滇西北等)和網對網(云南、貴州送兩廣)兩種形式。西電東送電價體系如圖1所示。
“西電東送”的電源包括水電與火電,都采用政府定價方式。火力發(fā)電廠的上網電價執(zhí)行發(fā)改委制定的標桿上網電價政策,水電上網電價實行政府定價?,F行南網西電東送雙邊交易電價由國家發(fā)改委統(tǒng)一制定,屬于計劃型電價形成機制。西電東送交易電價包括送電價、輸電費用和落地價,目前各環(huán)節(jié)交易電價均執(zhí)行單一制電量電價。
表1 國外跨區(qū)域輸電價格定價方法Tab.1 Foreign pricing methods for cross-regional transmission prices
表2 輸電成本主要分攤方法Tab.2 Main distribution methods of transmission costs
關于西電東送的輸電價格,許多學者已做多方面探討,包括兩部制電價的思考[4-5],引入共用輸電網絡利用份額的潮流跟蹤或引入碳排放交易機制等[6-7],對電價形成機制提供了先進的思路及方法。目前,我國現行的輸電價格政策為以成本監(jiān)審為基礎的核算電價,南方電網典型西電東送最新輸電價格如表3所示:
表3 典型工程最新輸電價格Tab.3 Latest transmission prices of typical projects
電價彈性測算的研究涉及到三種價格如表4 所示可測算出現行價格的彈性空間△P1-P3,以及核定價格的彈性空間△P2-P3。
表4 電價彈性空間測算Tab.4 Electricity price elastic space calculation
成本輸電價測算基于資產分攤法[8-9],需計算典型項目資產原值占輸電公司所有資產原值的比例,根據占比確定典型工程的年輸電成本,基于項目的計劃送電量,測算得到成本電價P3,具體公式如下:
式中:Aa 表示典型項目的資產原值;A表示輸電公司所有資產原值;C表示輸電公司年度實際輸電成本總額;Qa表示典型工程的年計劃送電量。
核定輸電價格P2測算,可考慮兩種方法:
1)對于單個工程而言,可采用經營期法測算,定價參數參照2016版《省級電網輸配電價定價辦法(試行)》中規(guī)定調整;此價格為通過內部收益率反算得到核定的輸電價。
2)多條專項工程統(tǒng)一運營并形成共用網絡的,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方法定價。南網區(qū)域內西電東送的輸電網的定價,基本基于共用網絡統(tǒng)一定價,單個工程為組成共用網絡的基礎,也可采用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定價方法,以方便和發(fā)文價格進行對比。
以上兩種方法均是基于補貼成本+合理收益的基礎上確定的輸電價格,計算方法分別采用反算和正算,略有差異。
經營期電價法的主要參數如表5所示:
“準許收益+合理成本”測算方法重要的邊界參數如表6所示:
表5 經營期電價法的主要參數Tab.5 Main parameters of electricity price method during operation period
表6 “準許收益+合理成本”核定輸電價測算參數Tab.6 “Permitted revenue+reasonable cost”approved transmission price calculation parameters
選取了點和網對網的線路1 和線路2 進行電價測算,如表7 所示,對比電價彈性空間可知,現行價格的彈性空間△P1-P3約為0.02元/kWh,其中線路1發(fā)文電價略低于以工程實際核算的輸電價,線路2發(fā)文電價略高于以工程實際核算的輸電價,說明共用網絡的現行發(fā)文電價,包含了不同輸電線路之間的交叉補貼,且與核算的輸電價基本接近。
表7 電價彈性空間對比圖Tab.7 Comparison diagram of electricity price elastic space
厘清成本電價及核定電價及發(fā)文電價的差異,對政府而言,在電價政策制定方面具有參考意義:
1)目前西東的發(fā)文輸電價格已嚴格按照跨省跨區(qū)專項工程輸電價格定價辦法核定,既保證了輸電公司的收益,也控制了企業(yè)的壟斷利潤,合理的調整輸電價格,降低終端用戶的電力使用價格,一方面促進工商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有利于西電消納,減少棄水。
2)在現有核定辦法條件下,按照既有的利用小時數和目前的輸電資產規(guī)模,未來電價調整的空間小于0.02元/kWh,在此基礎上,開展專項工程的成本監(jiān)審較為必要,可進一步核準資產,運維成本等,有利于掌握工程的實際成本情況用于定期的輸電價格調整。
3)未來輸電價格的調整,政府需考慮平衡用電,輸電和發(fā)電三方利益,在清潔能源的附加價值,跨省區(qū)輸電項目稅收分配等方面研究相關機制,推進各參與方的利益平衡,政府需從投資,成本,運營等全方面監(jiān)管統(tǒng)籌,實現輸電項目的高效運行。
對輸電公司而言,西電東送輸電價格調整影響了公司整體的營業(yè)收入,單項工程的輸電彈性空間的測算,有以下意義:
1)規(guī)避已投產項目成本回收風險:以上測算是基于設計利用小時數的電量預測,實際情況下,線路可能存在利用小時數不足的問題,將會導致實際的成本輸電價格升高。因此,密切關注并調整輸電成本較高的線路的送電規(guī)模,技改投資和修理費用,將降低成本回收風險。
2)對于新建項目,需結合設計利用小時數,工程的批復的概算投資,詳細測算項目的輸電價格,并與現行網對網輸電價格進行對比,避免出現單個投資項目輸電價格過高的情況。
本文基于電改前后輸電價格的影響因素變化,以及政府和輸電公司對輸電價格的訴求,提出輸電價格彈性空間的必要性。本文的意義如下:
1)分析總結國內外輸電價格的定價辦法和成本分攤的主要辦法,以及我國輸電價格的定價機制,確定了西電東送項目的成本電價測算及核定電價測算的方法。
2)以單個項目為研究對象,厘清了成本電價,核定電價及發(fā)文電價間的關系,并測算西電東送典型項目的電價彈性空間,有利于政府電價政策制定。
3)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為輸電公司在新建項目投資,技改項目投資以及送電規(guī)模等方面的投資決策提供參考依據。
未來研究的展望方向有以下兩點:
1)目前我國西電東送定價機制采用資產收益的方法確定,并未考慮水電的清潔價值,因此未來隨著電力市場,清潔能源發(fā)展的政策推進,考慮基于綠證配額制,碳排放交易等機制體現水電的清潔環(huán)保價值,提升水電的市場競爭力,是值得研究的方向。
2)基于本文的研究結論,目前西電東送通道輸電價格彈性空間有限,為解決送受端電價矛盾的問題,未來可考慮從市場機制和電價機制方面開展研究,如擴大市場交易比例的可行性,電量增量部分價格機制調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