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宇,指導老師:王艷鋒
(1.湖南中醫(y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岳陽市中醫(yī)院,湖南 岳陽 414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指椎間盤的退變導致椎間盤組織在椎管內或椎管外壓迫腰骶神經根、馬尾神經或交感神經而產生神經癥狀的綜合征[1]。股神經痛為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表現(xiàn)的一種,患者除有腰椎間盤突出癥常有的腰部疼痛、麻木外,還伴有股神經分布區(qū)域的神經疼痛,通常股神經牽拉試驗陽性[2]。西醫(yī)治療常采用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大多為藥物治療、康復理療等,手術療法為椎體摘除術、神經阻滯術等,但保守治療效果常不達預期,手術治療風險大、創(chuàng)傷大、并發(fā)癥較多,因此大部分患者不會首選這類治療方法。相對而言,針刺治療因風險低、創(chuàng)傷小、并發(fā)癥較少、療效好,受廣大患者青睞。
王艷鋒教授,主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針灸臨床工作20余年,對各種脊柱相關疾病及內科雜病有獨特理解。其依據《素問》中針刺之理將深刺之法用于臨床中,應用深刺大腸俞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股神經痛,效果極佳?,F(xiàn)將經典案例1則分享如下。
患者,女,65歲,2020年9月7日就診。主訴:腰部脹痛1年,伴左下肢脹痛2周?;颊?年前因不慎受涼出現(xiàn)腰部脹痛,遇寒痛增,得熱痛減,轉側屈伸困難,在外院斷斷續(xù)續(xù)治療1年,病情反復不愈。2周前患者出現(xiàn)左大腿前側脹痛,伴行走不便,在家貼敷膏藥癥狀未減輕,為求治療遂來我科就診??滔掳Y: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腰脊柱外觀未見顯著畸形彎曲。屈頸試驗陽性;左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左側約為40°,右側約為75°;股神經牽拉試驗左側陽性,右側陰性,加強試驗左側陽性,右側陰性;“4”字征呈陰性;第3~4腰椎及棘突旁兩側壓痛明顯,左拇指背伸肌力減弱,肌肉無明顯萎縮,肢體末端血運可。西醫(yī)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中醫(yī)診斷:腰痹病;寒濕阻絡證。治以化痰祛濕、通絡止痛。取穴:雙側大腸俞、關元俞。患者取俯臥位,患側大腸俞取0.25 mm×75 mm無菌針灸針(安迪牌)深刺,其余3個穴取0.25 mm×50 mm無菌針灸針常規(guī)針刺,行針至患者感覺酸脹為度。然后將同側大腸俞與關元俞歸為同組,連接電針(SDZ-Ⅱ型華佗牌電針儀),頻率為2 Hz,波形為連續(xù)波,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通過調整患側大腸俞的針刺方向及針刺深度,使患側大腿前側產生規(guī)律周期的跳動。每次治療30 min,每日治療1次,7 d為1個周期,共治療2個周期?;颊咧委?次后,腰部轉側屈伸恢復;治療1個周期后,腰部及腿部疼痛改善明顯,活動稍受限;治療2個周期后,腰部及左下肢已無疼痛,無活動受限,患者辦理出院。離院3個月后,電話隨訪,患者病情控制良好,腰部無疼痛,肢體活動自如。
按語:腰椎間盤突出癥股神經痛是由于高位腰椎(L2~4)發(fā)生退變,腰椎骨質增生、椎間盤改變及骨性部位的變化致股神經受到壓迫,下肢循環(huán)代謝阻滯,引發(fā)股神經分布部位的疼痛、麻木[3]。該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由于現(xiàn)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使年輕患者亦逐年多見。腰椎間盤突出癥股神經痛歸屬于中醫(yī)“腰痹”范疇,關于腰腿痛的論治最早可見于《黃帝內經》。《素問·刺腰腿痛》載:“肉里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攣急。”闡述了腰腿痛的發(fā)生原因?!安煌▌t痛,不榮則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可分為虛、實兩部分,實證是由于素體受外邪入侵,經脈受阻,絡脈不通,致腰部疼痛;虛證是由于患者年事已高,肝腎虧虛,腰為腎之府,腎氣虧損則腰部不得濡養(yǎng),可致腰部疼痛。
從西醫(yī)角度分析,本案患者是因椎間盤退變致高位腰椎間盤膨出,壓迫股神經及其周圍組織,使下肢部分循環(huán)代謝受阻,從而產生下肢股神經分布部分區(qū)域疼痛,結合患者股神經痛試驗陽性,因此可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股神經痛癥。王艷鋒教授認為,該患者為老年男性,因天氣驟然變化使風、寒、濕邪內侵入體,外邪滯留,致腰部氣血運行受阻,可見腰部疼痛;氣血停留于腰部,則見腰部轉側、屈伸不利;腰部氣血受阻,腰為腎之府,腎氣不得傳于下,下肢經脈不得濡養(yǎng),則見下肢腿部疼痛、麻木;縱觀舌脈象及癥狀,辨病為腰痹病之寒濕阻絡證。根據“病有浮沉,刺有深淺”,采用深刺大腸俞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股神經痛。
大腸俞、關元俞歸屬于足太陽膀胱經,股神經痛的部位恰好與膀胱經所過區(qū)域大致重合,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之理,可選用此二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股神經痛;通過調整深刺大腸俞的方向,使患者大腿前側股神經分布部位產生周期節(jié)律的跳動,促進下肢神經的水腫消除與肌肉的功能恢復,達到祛寒除濕、溫經通絡的治療效果;此外,大腸俞深層為腰叢神經,應用深刺法可刺激脊神經根及其周圍的系統(tǒng)組織,從而消除周圍水腫,緩解神經根受壓,起到鎮(zhèn)痛作用[4]。電針可促進神經遞質的釋放與傳導,而低頻電針可提高痛閾,減輕神經源性疼痛。深刺大腸俞聯(lián)合電針可刺激深層的腰叢神經及其周圍組織[5],還可使深層肌肉產生規(guī)律的跳動,舒張肌肉,緩解因神經壓迫所致的肌肉疼痛。綜上,本案通過深刺法刺激大腸俞、關元俞,從而釋放神經遞質,減輕深層腰叢神經的壓迫與水腫,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的目的。
腰椎間盤突出癥股神經痛是由于高位腰椎受到損傷或發(fā)生改變,導致深層的股神經受到壓迫,致使股神經分布區(qū)域產生疼痛、麻木。采用深刺大腸俞治療股神經痛,與傳統(tǒng)局部對癥選穴相比,療效更佳,且可降低復發(fā)率。調整深刺大腸俞的方向與深度,可使大腿前側股神經分布區(qū)域產生周期節(jié)律的跳動,緩解肌肉因受到神經壓迫而產生的疲勞,提高下肢的痛閾,從而修復壓迫神經,消除水腫,達到治療效果[6]。該方法操作簡便,治療效果佳,值得臨床推廣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