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立行
近年來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臨床發(fā)病率不斷上升,青光眼以及白內障是眼科臨床常見疾病之一,患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視力減退、眼壓升高,嚴重者會導致患者失明[1-3],多發(fā)于老年群體。藥物治療、激光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是其主要治療手段,小梁切除術聯(lián)合囊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是針對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傳統(tǒng)手術方式,會對患者的局部組織造成較大的創(chuàng)傷,患者術后恢復期比較長[4-7]。研究表明,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優(yōu)于單純的小梁切除手術治療,該治療方式的主要特點為組織以及散光的損傷較小、視力恢復快、手術時間短、術后眼壓相對穩(wěn)定以及操作簡便等[8,9]。為此,本院特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0 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擇取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分會青光眼診斷標準及白內障診斷標準[8],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同意,患者均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急性或慢性的單眼疼痛及頭痛;患者視力顯著下降;均有眼壓突發(fā)性或緩慢的明顯升高;伴有角膜水腫;同時患者的周邊視野正常。按照隨機的方法將患者分為聯(lián)合組和常規(guī)組,每組40 例。常規(guī)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其中白內障合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11 例,合并慢性閉角型青光眼29 例;左眼23 例,右眼17 例;年齡60~81 歲,平均年齡(65.75±6.64)歲;眼壓20.58~55.45 mm Hg,平均眼壓(25.76±10.52)mm Hg;入院視力:1 例患者為光感~數(shù)指,2 例患者為0.02~0.05,7 例患者為0.06~0.09,19 例患者為0.1~0.5,11 例患者≥0.6。聯(lián)合組男22 例,女18 例;其中白內障合并慢性閉角型青光眼25 例,白內障合并急性閉角型青光眼15 例;左眼23 例,右眼17 例;年齡60~79 歲,平均年齡(66.35±6.53)歲;眼壓20.35~57.65 mm Hg,平均眼壓(28.35±10.35)mm Hg;入院視力:1 例患者為光感~數(shù)指,1 例患者為0.02~0.05,5 例患者為0.06~0.09,22 例患者為0.1~0.5,11 例患者≥0.6。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規(guī)藥物控制眼壓,術前0.5 h 散瞳,20%甘露醇靜脈滴注,部分患者應用1︰200 的腎上腺素從前房處注入。常規(guī)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術治療,麻醉成功后經10 點~2 點位以上穹隆部為基底做結膜瓣,從12 點位,以角鞏膜緣作為基底做鞏膜瓣,邊長3 mm×5 mm,厚度為鞏膜的1/2,在鞏膜瓣下切除1.0 mm×3.5 mm 左右小梁組織,切除周邊虹膜,注入林格液,復位縫合結膜瓣。觀察組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麻醉成功后,于10 點~2 點位做結膜瓣,在角鞏膜緣處做1 個大小3 mm×4 mm、1/2 鞏膜厚度的板層鞏膜瓣,分離直至透明角膜1 mm 處,穿刺進入到前房后注入黏彈劑,環(huán)形撕囊,直徑大約5 mm 左右,接下來進行水分離。進行晶狀體乳化碎核,選擇合適的人工晶狀體植入到囊袋中,切除1 mm×3 mm 左右小梁組織,縮瞳處理,將部分虹膜根部切除,復位縫合鞏膜瓣、結膜瓣,手術完成。術后常規(guī)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給予地塞米松以及慶大霉素進行結膜下注射,密切觀察患者視力、眼壓、前房、瞳孔反應。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10]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后眼壓和視力。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者癥狀消失,體征正常;有效:患者癥狀稍緩解,體征明顯改善;無效:患者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常規(guī)組患者顯效14 例、有效13 例、無效13 例,總有效率為67.50%(27/40);聯(lián)合組患者顯效17 例、有效20 例、無效3 例,總有效率為92.50%(37/40)。聯(lián)合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眼壓和視力比較 聯(lián)合組患者治療后眼壓為(13.6±3.4)mm Hg,低于常規(guī)組的(15.4±3.7)mm Hg,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266,P<0.05)。聯(lián)合組患者治療后視力為(0.8±0.1),高于常規(guī)組的(0.5±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416,P<0.05)。
白內障與青光眼位居全球致盲性眼病前兩位,其增加了患者的身心負擔,使得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給患者與家屬帶來了極大的痛苦。青光眼是臨床上十分普遍的一類眼科疾病,是指眼內壓力或間斷或持續(xù)升高的一種眼病,青光眼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1-13]。高眼壓造成視野縮小、視力下降,病情嚴重的患者可導致失明[14]。白內障可使得患者的視力受到嚴重的影響,白內障是由于晶狀體代謝紊亂、晶狀體蛋白質變性出現(xiàn)混濁。若患者出現(xiàn)青光眼合并白內障將進一步影響患者的視力情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加強該類疾病患者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意義重大。白內障是由于眼內壓升高造成,青光眼主要由于晶狀體蛋白質變性而出現(xiàn)渾濁。該類疾病受到臨床工作者的重視,以往臨床上主要采取小梁切除術進行治療,復發(fā)率高、并發(fā)癥多,治療效果大打折扣[15,16]。
小梁切除術是治療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常用方式,缺點是術后復發(fā)率高,不能達到滿意的臨床降眼壓效果,術后容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超聲乳化通過吸除晶狀體,有利于瞳孔解除阻滯,以較薄的人工晶狀體代替膨脹的自身晶狀體,具有開放周邊前房的優(yōu)勢,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對老年白內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進行治療臨床效果滿意,術后發(fā)現(xiàn)前房加深,可以達到控制眼壓的目的[17]。小梁切除聯(lián)合超聲乳化術中灌注液使用時大大減少其粘連,可以再度開放房角,屬于一種閉合手術,超聲波的機械作用可以促使房水進一步排出[18,19];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具有手術切口小、手術損傷小等優(yōu)勢,可以使視力得到有效恢復,患者預后效果良好,可以促使患者眼壓增高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0,21]。
綜上所述,老年青光眼合并白內障患者采用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臨床療效顯著,患者的視力與眼壓得到顯著提升,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