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惠艷,李小寒
(1.中國醫(yī)科大學 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2.華北理工大學 護理與康復學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指任何尿液不自主流出的現(xiàn)象,是威脅中老年女性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據(jù)報道[1],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女性UI的患病率在25%~45%之間,我國2007年一項大規(guī)模流行病調(diào)查數(shù)據(jù)[2]顯示,女性UI發(fā)生率達30.9%。UI雖為非致命疾病,但其具有長期性和不易治愈的特點,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會交往等產(chǎn)生嚴重困擾。UI患者因經(jīng)常發(fā)生漏尿,可引起會陰部疼痛、會陰部及骶尾部皮炎等生理問題[3]?;颊哂捎诓蛔灾髀┠蚣伴L期漏尿引起的身體異味,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和羞恥感等負性情緒[4]。UI的疾病癥狀及所引發(fā)的心理負擔,干擾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常造成患者社會交往受限。本文通過綜述女性UI患者的心理社會現(xiàn)狀、影響因素、評估工具及干預策略,以期為制定個性化和高質(zhì)量的心理社會干預措施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抑郁和焦慮 UI導致的生理不適以及對日?;顒拥挠绊?,使大多數(sh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慮情緒。Kwak等[5]研究結(jié)果證實,老年尿失禁患者的壓力和抑郁發(fā)生率在老年人群中處于較高水平,分別是無尿失禁癥狀老年人的2.0倍和1.5倍。Lim等[4]對韓國的1116名中老年UI女性的縱向研究表明,UI的發(fā)生與抑郁密切相關,抑郁評分隨著UI癥狀的惡化而變得更差。
1.2 病恥感和社會隔離 由于漏尿和身體異味,UI患者易產(chǎn)生羞恥和自卑等不良情緒,導致患者減少社會交往活動甚至出現(xiàn)社會隔離,UI被俗稱為“社交癌”。UI患者因擔心受到歧視和嘲笑,常常選擇掩飾自己的病情以及表現(xiàn)消極的就醫(yī)行為。吳瓊芳等[6]研究表明,UI患者的病恥感水平負向預測其就醫(yī)意愿。芬蘭的一項關于老年女性盆底疾病的橫斷面研究[7]表明,具有較高病恥感水平的患者,其心理和社會問題突出,生活質(zhì)量較差。
1.3 應對方式 女性UI患者大多采用回避和消極的應對方式,由于尷尬、羞于啟齒,大多女性不愿意為UI尋求醫(yī)療幫助,女性就診率較男性低[8]?;颊呙鎸膊r選擇何種應對方式,直接影響其康復效果和疾病預后。Xu等[9]研究表明,偏向于選擇回避和消極的應對方式的患者,疾病癥狀越嚴重,生活質(zhì)量越差。Livneh[10]研究提示應對方式影響個體對疾病的適應,回避型應對方式與較差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之間具有相關性。
1.4 自我效能 患者應對方式的選擇受其自我效能的影響,較高的自我效能與積極的應對方式有關。盆底肌功能訓練的依從性直接影響UI患者的康復效果,自我效能感已作為測評UI患者盆底肌訓練依從性的有效指標[11]。Nicosia等[12]研究顯示,通過對中老年女性UI患者進行瑜伽訓練干預,觀察并評估其自我效能水平,結(jié)果表明較高自我效能感患者傾向于選擇積極應對策略,患者的訓練依從性和生活質(zhì)量得到明顯改善。
1.5 家庭和社會支持 尋求社會支持往往被認為是人們用來應對疾病相關壓力的策略之一,社會支持已被證明有助于UI患者對疾病的適應[13]。Zhang等[14]研究顯示,UI與孤獨感具有相關性,提示醫(yī)務人員應特別關注老年UI患者的孤獨情緒,并給予必要的家庭和社會支持。
2.1 人口社會學因素 年齡、婚姻狀況是女性UI患者抑郁的影響因素,抑郁在高齡、離婚和喪偶的女性UI患者中檢出率更高[15]。年齡、文化程度影響女性UI患者應對方式的選擇,一項關于老年女性UI患者的調(diào)查[16]顯示,年齡越輕、文化程度越高的老年女性UI患者越傾向于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
2.2 UI的類型和嚴重程度 UI的類型和嚴重程度直接影響患者心理社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UI癥狀嚴重程度正向預測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混合性尿失禁對患者心理社會功能影響最大[17]。Wei等[18]研究顯示,女性UI患者癥狀嚴重程度與其心理困擾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不同患者對疾病適應水平存在差異。
2.3 疾病認知 疾病認知影響個體在面對疾病時的心理反應和應對行為,進而影響疾病的康復。多項研究[8,19]顯示,我國大多數(shù)女性UI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較低,甚至存在歪曲或者錯誤認知,而認知缺乏也是導致女性UI患者就診率低下、消極應對的主要原因。
2.4 感知的健康狀況 一項韓國的縱向研究[20]顯示,中老年女性UI狀態(tài)的變化與抑郁有關,UI轉(zhuǎn)變?yōu)椤案谩被颉盎謴汀睜顟B(tài)的女性表現(xiàn)出抑郁癥狀降低的趨勢。Nicosia等[12]對中老年UI女性實施瑜伽干預的研究表明,患者瑜伽訓練的自我效能與其自述的機體功能狀態(tài)呈正相關。
3.1 女性UI應對方式評估工具
3.1.1 女性UI應對方式量表 該量表用于特異性評估女性UI患者的疾病應對方式,由吳臣等[21]于2012年編制,共有預防性、掩飾性和治療性應對方式3個維度18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得分越低反映患者的應對方式越積極,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78。該量表已廣泛用于我國中老年女性UI患者應對方式的評估。
3.1.2 女性排尿行為量表 該量表用于評估女性UI患者排尿行為應對方式的改變,2012年劉妍等[22]漢化引進,中文版量表共有排尿地點選擇傾向、無尿意排尿、憋尿和排尿用力等4個維度14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得分越低反映患者的排尿行為越積極,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64。該量表用于中老年女性UI患者排尿行為應對方式的評估,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3.2 女性UI自我效能評估工具
3.2.1 尿失禁自我效能量表 該量表用于評估女性尿失禁患者控制排尿意識和自信心,由Tannenbaum等于2008年編制,孫自紅等[23]于2011年漢化,包括控尿意識、自我控制漏尿的信心、盆底肌鍛煉及療效的信心、克服阻礙盆底肌鍛煉的信心等4個維度,共25個條目,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2。該量表在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具有較強的適用性,但在其他年齡段的適用性還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3.2.2 盆底肌肉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該量表用于評估中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肉鍛煉依從性和自信心,由Broome等于1999年編制,白雪等[24]于2015年漢化,包括預期自我效能和預期結(jié)果2個維度,共23個條目,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2。該量表計分跨度大,每個條目的評分范圍介于0~100分之間,評分容易受患者主觀影響。
3.3 尿失禁生活質(zhì)量量表 該量表用于評估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是Wagner等[25]于1996年研制的自評量表,王曉茜等[26]于2013年漢化,包括有逃避和限制性行為、心理社會影響及自我困擾等3個維度,共計22個條目,總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63。該量表在國內(nèi)外使用廣泛,已作為評估UI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特異性測評工具,被國際尿控協(xié)會推薦為A類問卷。
4.1 認知行為干預 認知行為干預是女性UI患者常用的干預策略,其結(jié)合認知理論和行為干預方法,通過改變?nèi)藗兊乃季S和行為方式,有效解決情緒和行為問題。大多數(shù)女性UI患者存在錯誤認知,認為UI是人體自然老化或生育所導致的不可避免的結(jié)果,患者因漏尿常常感到尷尬和難以啟齒,不愿與人提及疾病和主動尋求幫助。我國學者王愛花[27]對女性UI患者實施認知行為干預的研究表明,通過評估患者認知、心理和行為,給予積極的認知行為策略,可改善患者疾病癥狀和心理應對,增強盆底肌訓練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4.2 自我管理干預 在國外,UI患者自我管理干預應用較成熟,Hoffman等[28]使用移動應用程序?qū)ε詨毫π阅蚴Ы颊哌M行自我管理干預,在患者盆底肌訓練3個月和2年時進行隨訪,結(jié)果顯示,基于移動應用程序的自我管理可有效提高UI患者自我效能和盆底肌治療效果,生活質(zhì)量明顯改善,有助于UI患者長期實施自我管理。我國學者賈靜等[29]建立以UI患者電子檔案為核心的醫(yī)院-社區(qū)-家庭三級失禁護理平臺,對UI患者實施干預,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盆底肌訓練的積極性,改善了患者的漏尿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
4.3 基于達標理論的干預 范國榮等[30]基于達標理論對產(chǎn)后尿失禁患者盆底康復訓練進行干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依據(jù)達標理論,對患者個體、人際間及社會系統(tǒng)進行綜合評估,護患雙方感知健康問題,共同制訂居家盆底康復訓練目標、互動達標等干預,6周后患者盆底訓練的主動性和依從性明顯提高,改善了盆底康復療效,促進了康復目標的達成。
4.4 基于保護動機理論的干預 白亞男[31]基于保護動機理論制定健康教育內(nèi)容,對產(chǎn)后尿失禁患者進行盆底肌功能訓練干預,對患者強調(diào)每日進行盆底肌訓練的重要性,通過集中授課、發(fā)放宣傳手冊等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微信、電話和門診隨訪時進行督導,提高了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和盆底肌鍛煉的依從性,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盆底康復效果。
4.5 小組模式干預 Dumoulin等[32]對老年女性UI患者給予小組模式的盆底肌訓練干預,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干預后1年,小組模式的盆底肌訓練較個體盆底肌訓練對患者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改善效果無明顯差異,小組模式干預節(jié)約了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可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應用。Howard等[33]對超重或肥胖女性UI患者實施并評估12周集體運動和健康飲食計劃治療的可行性、可接受性和有效性,研究結(jié)果表明集體運動和健康飲食計劃治療方案具有可行性,患者對其滿意度高,該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尿失禁的癥狀。
4.6 其他干預策略 Wang等[34]采用基于應用程序的音頻引導盆底肌訓練治療初產(chǎn)婦壓力性尿失禁,干預后結(jié)果顯示,基于應用程序的音頻引導盆底肌訓練能顯著提高初產(chǎn)婦的自我效能,與傳統(tǒng)的家庭盆底肌訓練相比較,患者康復效果和依從性更好。國內(nèi)學者對女性UI患者實施支持性心理療法,達到了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焦慮及抑郁情緒的效果。支持性心理療法以告知疾病知識、健康教育及鼓勵患者為主,患者得到來自醫(yī)護人員、家庭和社會的支持[35]。
5.1 開發(fā)女性UI患者心理社會問題特異性評估工具 女性UI患者心理社會問題突出,目前已開發(fā)了女性UI患者應對方式、自我效能和生活質(zhì)量的特異性評估工具,今后可考慮繼續(xù)開發(fā)UI患者心理社會問題的特異性測評工具,如病恥感、社會支持及適應等特異性量表,用于特異性評估患者的心理社會問題。
5.2 加強女性UI患者心理社會因素作用機制的理論研究 以往我國女性UI患者的量性研究大多為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缺乏心理社會因素對患者身心健康調(diào)適作用機制的深入研究。今后可考慮加強女性UI患者心理社會因素的縱向研究,以深入了解其作用機制及影響因素,為心理社會干預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jù)。
5.3 制定科學規(guī)范化的干預策略 現(xiàn)階段我國認知行為療法應用存在不規(guī)范的問題,有研究者片面認為健康教育即為認知干預;自我管理策略缺乏循證依據(jù)支持,存在移動平臺建立不規(guī)范、患者后期依從性降低等問題;基于護理理論的干預策略的制定,為UI干預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在今后UI患者干預研究中,我們應注重結(jié)合適應的護理理論,使干預策略更加科學、有效。
我國女性UI患者由于疾病困擾存在諸多的心理社會問題,醫(yī)務人員應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社會因素對身心健康的影響,開發(fā)女性UI患者適宜的特異性測評工具,研究心理社會因素對患者身心健康影響的作用機制,通過深化相關的理論研究,制定科學規(guī)范的干預策略,最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