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皇帝中,最佩服朱元璋的,當數(shù)康熙皇帝??滴跎钪煸霸诿鞒z民和江南士人中的神圣地位,他放下帝王身段,直接向朱元璋之墓行最高大禮,以臣子自居,三叩九拜,畢恭畢敬??滴趿文涎玻瑹o不祭拜朱元璋。
與常人印象不同的是,取代明朝占據(jù)中原的清朝,雖然不遺余力地打擊“反清復明”,但是對明朝帝王的評價卻較高。特別是明朝開國君主、洪武皇帝朱元璋,清代諸帝對其評價極高。
一日,順治皇帝讀《通鑒》,在詢問群臣誰是歷代君王中“最優(yōu)者”后,有感而發(fā),他說,自己最佩服的皇帝就是朱元璋,乃“圣明之君最優(yōu)者”。
而在清朝皇帝中,最佩服朱元璋的,當數(shù)康熙皇帝。
康熙六次南巡,無不祭拜朱元璋
康熙即位后,分別于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和四十六年,六次南巡。
南巡的重頭戲,就是在南京祭拜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墓所在地。
借舊朝之地的景物抒情,是遺民們常見的抒懷方式。朱元璋以一介布衣,開基立國,創(chuàng)下大明國運盛世。面對故國不在的悲憤情懷,明朝遺民經(jīng)常自發(fā)到明孝陵祭拜,以示對故國的守節(jié)姿態(tài)。
康熙深知朱元璋在明朝遺民和江南士人中的神圣地位,他放下帝王身段、放低君主姿態(tài),直接向朱元璋之墓行最高大禮,以臣子自居,三叩九拜,畢恭畢敬。
康熙六次南巡,無不祭拜朱元璋。史載,康熙跪拜朱元璋后,南京城內(nèi)居民無不痛哭流涕,故國遺民的悲情心態(tài)得以釋放,哀思之心得以宣泄,明朝遺民對清廷的仇恨和怨氣,被康熙皇帝的一跪,無形之中沖淡和化解了。
開“博學鴻儒科”、設“明史局”
清朝建立后,對于改朝換代的正統(tǒng)之理、華夷之辯十分重視。為了收攬人心,康熙在如何推崇朱元璋上,提前做了很大一篇文章。
清軍入關,抵抗最為激烈的就是江南地區(qū),這里相繼出現(xiàn)了大批抗清政權或集團。
明朝遺民的中流砥柱,主要就是江南士人。自東晉南渡以來,江南日益成為漢族文化中心,而明末在全國政壇、文壇、學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江南地區(qū)特別是士人中的“反清”情緒,因這一地區(qū)濃厚的文化底蘊而愈發(fā)深厚。
清廷攻滅南明后,江南士紳在政治上受到排擠,政治地位不如歸附較早的北方人。
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后,各地抗清斗爭相對平息。作為一位審時度勢而又深諳漢族文化的帝王,康熙積極采取措施,爭取江南漢族士紳的支持。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9年),他下詔舉行“博學鴻儒科”考試。很多考生不想做官,因此在答卷中故意寫錯字、押錯韻,康熙也故意視而不見,應試士人全部授職顯赫,堪稱史無前例。
次年,康熙下詔設立“明史局”,開始修明史,將懷著明朝情懷的江南士人網(wǎng)羅其中,使明朝遺民對清廷態(tài)度有了轉機。
康熙經(jīng)過多次親臨南京祭拜朱元璋,向朱元璋行臣子之禮,以及開“博學鴻儒科”、修明史等舉措,極大地緩和了滿漢矛盾和朝野沖突。黃宗羲等大儒也漸次以不同程度和方式改變了拒不仕清的態(tài)度,派出子弟參加修史。
此后,即使是立場最堅定的遺民,也很少公開提出“反清復明”了。
清帝為何如此崇拜朱元璋
康熙高規(guī)格祭拜朱元璋,是其大一統(tǒng)政策的一部分,既有對朱元璋的深切崇拜,又有著宏大的政治文化背景,實則是一場成功的“政治秀”。
明代之前,貴族階層、士大夫階層對皇室有很大制約,相權對皇權產(chǎn)生一定制衡,當皇帝并不能隨便任性。
但自朱元璋起,便取消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政府機構六部直轄于皇帝,使君權空前膨脹,皇帝成為天下一言九鼎的主宰。從此,確立了絕對君主專制。
清代為確保君主絕對專制應運而生的南書房、軍機處,其實就是在繼承甚至發(fā)展朱元璋的想法和制度,除了進行了名稱上、局部上的微調(diào)。
朱元璋極其重視思想控制,他刪改《孟子》等儒家經(jīng)典,始創(chuàng)了只考《四書五經(jīng)》的八股文,有效地將思想緊箍套在了士人頭頂。朱元璋發(fā)起并熱衷于制造冤案、“文字獄”,不斷興起大案,打擊任何潛在威脅,維護朱姓子孫統(tǒng)治利益。
清朝也沿襲了朱元璋的治國理念,即強有力的思想控制,任何人只要想走求學仕途之路,不敢越雷池一步。
清朝皇帝與朱元璋,雖然年代不同、民族不同,但是在建立君主專制、維護本朝統(tǒng)治、打擊反對勢力方面,都有著諸多相同或相似的理念和手段做法,他們維護皇家利益的立場是一致的,朱元璋的殺伐果斷,自然深得清帝好評。
無怪乎,康熙在祭拜朱元璋時,親自題寫了“治隆唐宋”四個大字,以示對朱元璋的崇敬。“治隆唐宋”,就是說朱元璋的功績,遠遠超過了唐宋。
乾隆皇帝、嘉慶皇帝對朱元璋也都有過類似的言論,所以在清朝官修的《明史》中,雖然他們不承認滿洲祖先是大明的附庸,但是對于朱元璋卻有著近乎吹捧的歌頌:“帝天授智勇,統(tǒng)一方夏,緯武經(jīng)文,為漢唐宋諸君所謂未及!”
其實很久以來,清朝對明朝表面上還是十分擁護的。清朝自以為入關是緣于討伐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是為明朝報君父之仇,清朝對明朝是有恩的,所以乾隆才會說清朝“得國最正”。
清朝皇帝對朱元璋的崇拜和禮遇,雖然不可避免有著收買人心的心思,但大體上也是由衷之言。于是,他們“心心相印,惺惺惜惺惺”。
(中國新聞網(wǎng)20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