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光偉,王全智,高春耕,段淑芬
河南科技大學附屬許昌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河南許昌 4610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為臨床高發(fā)急腹癥,具有過程兇險、致死率高等特點。該病常見誘因有飲酒、膽道疾病及高脂血癥等。研究資料顯示[1],高脂血癥性胰腺炎(hypertrygliceridemic pancreatitis,HLP)在AP中占比>12%,且近年來飲食結構的變化使得其發(fā)病率逐年攀升。高脂血癥可導致AP病情加重,累及腎臟、肺及胃腸道等多種器官,且面臨著更高的敗血癥、感染等并發(fā)癥風險,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另有研究[2]證實,相較于其他原因所致AP,HLP患者血液黏稠度更高,且全身炎癥反應更為嚴重。低分子肝素為常用抗凝劑,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及血脂水平,胰島素同樣具有降脂作用,已有學者將兩者用于HLP的治療[3-4],但目前鮮有關于兩者聯(lián)合用于HLP臨床療效的研究。為此,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105例HLP患者的臨床資料,探究低分子肝素聯(lián)合胰島素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炎癥介質及凝血指標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間我院HLP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其中32例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治療(A組),36例聯(lián)合胰島素治療(B組),37例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胰島素治療(C組)。
納入標準:(1)均符合《胰腺疾病內鏡診斷與治療學》中HLP診斷標準[5],患者以腹痛、惡心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經(jīng)影像學檢查證實;(2)血淀粉酶(AMS)≥3倍正常值;(3)三酰甘油(TG)≥11.3 mmol/L。
排除標準:(1)其他原因所致急性上腹部疼痛;(2)膽石癥、酗酒等原因所致胰腺炎;(3)伴有心、肝、腎等主要器官功能異常;(4)近期使用過抗凝藥物;(5)妊娠期、哺乳期患者;(6)臨床資料缺失患者。
3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jīng)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05例HLP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禁食并行保留灌腸;維持酸堿及水電解質平衡;使用抗休克藥物及生長抑素、降脂藥物、鎮(zhèn)痛藥物;必要時行腸內、腸外營養(yǎng)支持及機械通氣。A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1.0 mL:5000AXa單位)皮下注射,每次0.1 mL/10 kg,12 h/次。觀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傾向,一旦發(fā)生立刻停用。B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注射液(四川川大華西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2976;10 mL:400單位)餐前15~30 min行皮下注射,每次0.1 U/kg,3次/d。加強對患者血糖的監(jiān)測,必要時靜脈輸注50 g/L葡萄糖注射液以預防低血糖發(fā)生。C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胰島素治療。用法與用量同A組、B組。3組患者均治療7 d。
表1 3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
1.3 觀察指標
1.3.1 3組恢復情況比較 包括腹痛消失、恢復進食、尿淀粉酶(UAMY)恢復正常、AMS恢復正常時間。采用蘇氏法測定UAMY,以80~300 U/L為恢復正常標準;采用酶速率法測定AMS,以20~90 U/L為恢復正常標準。所需試劑及試劑盒購自上海紫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3.2 3組臨床療效比較 評價依據(jù)為《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6],顯效:患者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明顯改善,UAMY、AMS等實驗室指標基本正常;有效:患者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有所改善,UAMY、AMS等實驗室指標好轉;無效:患者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UAMY、AMS等實驗室無變化??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3.3 3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包括血清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巨噬細胞移動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采集患者空腹時5 mL靜脈血,2 800 r/min離心15 min,收集上清液,采用CRP、IL-6、MIF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劑盒(南京卡米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測定上述指標水平,嚴格參照試劑盒說明書要求流程操作,采用BIOBASE-EL10A型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濟南來寶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對吸光光度值進行測定,根據(jù)標準曲線計算樣本濃度。
1.3.4 3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包括血漿D-二聚體(D-dimer,D-D)、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使用發(fā)色底物法、反向間接血凝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AT-Ⅲ、FDP、D-D,所需試劑及試劑盒購自上海紫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采用CA-6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德國蘭波公司CA-6000)測定PT。
1.3.5 3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統(tǒng)計3組治療期間牙齦出血、皮疹、用藥部位水腫、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2.1 3組恢復情況比較 3組腹痛消失、恢復進食、UAMY恢復正常、AMS恢復正常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上述指標均顯著短于A組、B組(P<0.05),A組、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恢復情況比較
2.2 3組臨床療效比較 3組臨床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顯著高于A組、B組(P<0.05),A組、B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3 3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3組治療前血清CRP、IL-6、MIF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治療后血清CRP、IL-6、MIF水平均顯著低于A組、B組(P<0.05),A組、B組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3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介質水平比較
2.4 3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3組治療前D-D、FIB、AT-Ⅲ、PT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組治療后D-D、FIB均顯著低于A組、B組(P<0.05),AT-Ⅲ顯著高于A組、B組(P<0.05),PT顯著長于A組、B組(P<0.05),A組、B組治療后上述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2.5 3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3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5 3組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比較
表6 3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HLP發(fā)病機制復雜,臨床上多認為與以下機制相關:高脂血癥誘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乳糜微粒堵塞胰腺微血管,導致胰腺微循環(huán)障礙;高濃度不飽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引起鈣超載,誘發(fā)內質網(wǎng)應激反應,促使細胞凋亡,進而造成胰腺組織壞死;高濃度UFA激活磷脂酶A2,促進血栓素A2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生成,誘發(fā)微循環(huán)障礙,增加氧自由基生成;高濃度胰腺蛋白酶導致缺血再灌注損傷,促使胰腺間質炎癥介質釋放量的增加,進而導致微血管損傷[7-8]。由此可見,尋找有效降低HLP炎癥介質水平及改善凝血指標的藥物對HLP轉歸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中,C組腹痛消失、恢復進食、UAMY恢復正常、AMS恢復正常時間均短于A組、B組,且臨床總有效率高于A組、B組,表明低分子肝素聯(lián)用胰島素治療HLP在促進患者恢復及改善臨床療效上的效果優(yōu)于兩者單獨用藥。低分子肝素可激活脂蛋白酶,降解極低密度脂蛋白中乳糜顆粒,進而降低三酰甘油(TG)水平。但鄧麗蕓等[9]研究顯示,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療HLP總有效率僅為77%左右,效果并不理想。胰島素同樣具有降低TG水平的作用,分析與其激活胰蛋白酶,加快乳糜顆粒與TG的分解有關,且其作為促合成激素可改善患者高分解狀態(tài)及負氮平衡,加快胰腺細胞恢復。王玉柱等[10]證實,HLP患者采用胰島素降脂治療可顯著縮短患者恢復所需時間,與本研究結果相似。低分子肝素聯(lián)用胰島素可發(fā)揮兩者協(xié)同作用,增強降脂效果,減輕TG分解產(chǎn)物對腺泡細胞的損傷,促進患者病情恢復。
此外,本研究還顯示,3組治療后血清CRP、IL-6、MIF水平較治療前均降低,且C組上述指標均低于A組、B組,表明低分子肝素與胰島素單獨使用均可減輕HLP患者炎癥反應,但兩者聯(lián)合效果更佳。CRP為機體感染時肝臟釋放的急性蛋白,IL-6為多種細胞分泌的炎癥介質,兩者在機體炎癥反應中均有參與,已有研究[11]證實HLP中CRP、IL-6水平異常升高,且對應治療后病情有所好轉。MIF由活化T淋巴細胞生成,可誘導巨噬細胞及被激活的淋巴細胞釋放更多的炎癥介質。汪斌等[12]通過建立重癥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發(fā)現(xiàn)MIF在其肝內膽管細胞中處于高表達狀態(tài),表明MIF在胰腺炎中的促炎作用。低分子肝素可抑制內毒素誘發(fā)的促炎因子及核因子表達,進而促使炎癥遞質合成、表達下調。胰島素治療HLP時可維持血糖水平正常,減輕應激性高血糖所致的炎癥反應及對機體的損傷[13]。董倩蘭等[14]研究認為,推測胰島素抗炎作用的機制為激活PI3K/Akt通路,增強IκB對核因子-κB(NF-κB)的影響,進而調節(jié)炎癥介質合成、分泌。低分子肝素與胰島素聯(lián)合治療HLP具有協(xié)同抗炎作用,降低炎癥介質水平。
本研究中,3組治療后D-D、FIB、AT-Ⅲ、PT較治療前均有所改善,且C組治療后D-D、FIB低于A組、B組,AT-Ⅲ高于A組、B組,PT長于A組、B組,表明低分子肝素與胰島素單獨使用均可改善患者凝血指標,但兩者聯(lián)合效果更佳。D-D由交聯(lián)纖維蛋白特異性分解生成,與FIB同為反映機體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異常升高表明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且存在纖溶亢進。AT-Ⅲ為機體抗凝系統(tǒng)功能的體現(xiàn),升高通常不會導致病理學結果,降低則多見于血液凝固性升高類疾病。PT為凝血酶原轉化為凝血酶、血漿凝固時間,其過短表明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研究證實[15],胰腺炎患者凝血系統(tǒng)功能障礙,D-D、FIB、AT-Ⅲ、PT等指標異常,對其進行糾正可有效提升預后。低分子肝素為抗凝藥物,可減少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增加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的釋放,進而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生成,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16]。胰島素可增強血管內皮功能,激活血小板上內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促進可調控NO釋放,進而擴張血管、降低其通透性,改善機體高凝狀態(tài),與低分子肝素聯(lián)用可從不同機制上發(fā)揮抗凝效果,促進凝血指標的改善[17]。
綜上所述,HLP治療中聯(lián)用于低分子肝素與胰島素,在加快患者恢復速度、提升臨床療效、減輕炎癥反應、改善凝血指標上效果優(yōu)于兩者單獨應用,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