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林
工筆畫中要說最難畫的應該還是人物畫,想要做到形似逼真倒也不是特別困難,但要做到氣韻神似而又蘊涵豐富,那就必須得有不一般的功底。
因為一幅好畫,它不應該僅僅是一幅畫。它還可以是一首詩,或是一個有詩意的故事。
《蒙古新娘》是畫家李秀玲去內蒙古采風時創(chuàng)作的一幅作品,表現(xiàn)的是一位即將出嫁的蒙古族姑娘在姊妹和伴娘的幫助下進行梳妝打扮時的場景。
畫面中紅色吉慶的繡花地氈與古樸的鏤格地柜交相襯映,形成了鮮明的視覺對比。漂亮的新娘身穿盛裝,雙手抱膝半蹲在地氈上,面帶嬌羞,滿懷憧憬和期待;而伴娘和妹妹則在一旁認真地為她整理妝容、佩戴首飾,僅僅這些就足以展現(xiàn)出一幅溫馨而又動情的新娘出嫁前的畫面。然而畫家似乎并不滿足于此,她還在畫面中構建出另外一層意境。新娘的身后還站著端莊秀麗的姐姐,欲語還休的樣子,靜靜地凝視著眼前的一切。從她的表情和眼神里,看到的是希望、是祝福,是戀戀不舍和濃濃的姐妹情深!
在愛情的氛圍里融入親情的關切,這就是畫家在構造意念時的高明之處。讓整幅畫層級更加立體而生動,韻味更加豐盈而柔美。
李秀玲說,她在作畫時喜歡選取熟悉的題材,喜歡有情感的東西。因為熟悉方能細致入微,因為情感才能給作品注入靈魂和魅力。
對于她的這個觀點,我是深以為然的。我一直覺得繪畫藝術不是簡單的對人、事、物展示性的描述和記錄,它需要有思想的內容,它要有能夠讓人產生遐想的地方。尤其是像工筆畫這種講究“精謹細膩”的寫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如果僅僅是追求表象上的形似,而忽略了情感上的表達,那就容易流于工藝而非藝術,那作品的價值也就缺乏了想象的空間。
事實上,李秀玲也一直在踐行著她的藝術理念。譬如在作品《速度和激情》里,海面不再是司空見慣的藍色,而是青灰色的,象征著前途未知、世事難料;或騎、或趴、或立以各種姿態(tài)駕駛著摩托艇的運動健將,象征著形形色色為了實現(xiàn)人生目標而奮發(fā)向前的勇士;摩托艇后奔騰的浪花,代表著時光在飛逝,激情在燃燒。整個構圖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為了事業(yè)而拼搏的動感,精氣神躍然畫面,這或許就是藝術的張力所在。
再譬如說,在作品《童趣》里,對天真無邪的童年時光的追憶;在作品《美麗鄉(xiāng)村》里對古色古香的院落充滿情懷等等,無一例外傾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且能讓人在欣賞完畫作后心生共鳴,回味無窮。
如果說立意是一幅畫的靈魂,那么畫技則是為靈魂披上了美麗的霓裳。
對于工筆畫來說,無論是平涂、白描、皴擦、染色都是非常講究功力的,而且相當考驗繪畫者的細心和意志力。有時僅是罩染就要經歷好幾遍工序。任何一個細節(jié)上的忽視,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只能重頭再畫。沒有長期的磨礪和研習,是很難在工筆畫方面培養(yǎng)出精湛的藝術素養(yǎng)的。
為了鉆研和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李秀玲曾先后在廣州美院、北京工筆畫院進修學習,師從王天勝、桑建國等名師,在技能方面吸收了更充足的養(yǎng)分,也使得自己在繪畫的悟性和創(chuàng)作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作為專職畫家,李秀玲坦言說自己癡迷繪畫緣于對夢想的追求,收獲了很多快樂,也嘗過不少的苦頭。當畫出來的作品自己感到不太滿意時也會有懊惱和焦慮,好在守得云開見月明,一切都挺過來了。
從來就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付出了艱辛總會收獲盛夏的果實。這些年來李秀玲的作品屢屢入選中國美協(xié)主辦的全國性畫展,在畫廊的競拍中也備受藏家的喜愛,這都是對她的作品藝術價值的肯定。
花開有期,那是為了讓綻放的姿勢變得更從容一些!
暗香襲人,那是為了讓守望的夢想變得更芬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