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慷慨激昂、積極向上的詩,一只螞蟻,看起來弱小,但它并沒有因為“小”而顯得卑微,奔波、勞累和責任也不曾減少分毫,它生機勃勃、滿懷信心地在大地上搬運,甚至像駿馬一樣奔跑,要“跨過日出與日落”。
詩篇開頭就以“奔跑”奠定了螞蟻靈性而自信的形象,它奔跑在青草尖上,坦蕩而自在,就像在自己的草原上一樣無拘無束。將螞蟻比成姿態(tài)優(yōu)美、擅長奔跑的駿馬,這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比喻,凸顯出了小身軀中優(yōu)美的靈魂。
螞蟻是“小和輕”的,肩上的責任卻是繁重、令人疲累的,這些對比在詩中鮮明突出,也是詩人刻意強調和打造的。
只有細心觀察的人,才會對螞蟻的生存狀態(tài)了如指掌。詩人葦岸就曾經(jīng)觀察過螞蟻營巢的三種方式:小型蟻筑巢,將濕潤的土粒吐在巢口,壘成酒盅狀、灶臺狀或松疏的蜂房狀,高聳在地面;中型蟻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勻美觀,圍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狀,仿佛大地開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蟻筑巢像北方人的舉止,隨便、粗略、不拘細節(jié),它們將顆粒遠遠地銜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丟,就像大步奔走撒種的農夫。在這首詩里的螞蟻也是如此。它們有自己的理想,有它們想要的生活,每一只螞蟻都在努力建設屬于它們的王國。
全詩樸實自然,也給我們提供了如何面對喧嘩繁雜的外部世界的一種思路與探索。大自然不會因為螞蟻的微小而停止風霜雨雪,但再渺小的小生靈,都應該勇于承擔責任,不懼怕勞累,對世界充滿好奇,收獲內心的干凈和自在。在詩人眼中,這就是接近幸福的狀態(tài)和理念。他希望在無限繁復的外部世界面前,人類也能像這些靈性的螞蟻一樣,勤勉面對,做一個內心純粹、灑脫而自信的人。
詩人故事
敕勒川是內蒙古作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會員、《草原》雜志詩歌編輯。他平靜地工作,詩意地生活,不停歇地寫著他喜愛的詩。詩人本名王建軍,他說,自己在很多年前,有一個三四平方米的小書房,書房里只有書與一張書桌,他每天坐在里面寫東西。后來有一天,他想給書房起個名字,既然它小,就給它取一個大的名字,“敕勒川”正好。他的筆名也是因為書房的名字而來,希望自己做人、寫作都能像敕勒川那樣坦蕩、遼闊、綠色、自然天成。正因如此,他的詩歌內容也非常貼近自然,顯得寬厚、善良,一道閃電,隨草葉而彎曲;一棵大樹,因螞蟻而崇高。有人說他的詩,一言以蔽之:天真浪漫,就像是“蘸著草葉上的露珠,書寫著巴掌大的愛”般簡單。但是藝術性卻巧妙地藏在這種簡單里,是脫繁入簡的簡,微照的是對人及自然的感動之聲。
孩子的詩
睡覺的時候
◎湖南省長沙市楓樹山蓮湖小學 李子遠
我睡覺的時候
影子也睡了
我睡覺的時候
身體
像荒島一樣
在大海上漂浮
一只蚊子落在上面
一個星星落在上面
一陣風落在上面
一只小鳥落在上面
一句輕輕的“快起床了”
落在上面
漂浮的島嶼
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