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jié)這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留京過年的我們,為了過出不一樣的年味,擁有不一樣的儀式感,我和姐姐相約大年初一穿漢服逛故宮。
我們從東華門沿護城河前行,微風拂過臉頰,還有絲絲寒意,“春寒料峭”非常合適形容我此刻的感覺。雖已立春,護城河上的冰還沒有融化,游人們大多未脫棉衣,似乎冬天還沒有過去。繞過角樓,看到護城河邊上那一排垂柳的枝條在風中輕搖,萌動出淡淡的淺淺的鵝黃,安靜飄逸。姐姐說在城墻四角上的角樓,是整片故宮最精致的建筑角樓,作為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于皇宮的護衛(wèi)設施。從紅墻外仰望著角樓的歇山頂,我不禁有點興奮了。
從左掖門進到檢票口,等候檢票的游人已經(jīng)排起了長龍。喜歡研究古建筑文化的伯伯邊排隊邊給我們介紹: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軸線。午門居中向陽,位于子午,故名午門。當中的正門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時,皇后可以進一次;殿試考中狀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從此門走一次。聽完伯伯的介紹,再環(huán)顧午門,我頓時心生敬畏。姐姐說等豆豆“金榜題名”時我們再相約重走午門。
進了午門才算進了紫禁城。我們首先去午門二樓燕翅樓看展覽。展廳最吸引我的就是用火藥為媒介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作者用“火藥”作出如此色彩斑斕、精美無比的畫作,讓我不禁驚嘆這偉大的創(chuàng)意和才華。
再往里走,穿過太和門,就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了。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筑。伯伯說,殿前寬闊的平臺俗稱月臺,欄桿下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xiàn)千龍吐水的奇觀。太和殿之上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廡殿頂,屋脊兩端的岔脊上,都裝飾有鎮(zhèn)瓦,這些鎮(zhèn)瓦獸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按照建筑等級的高低而有數(shù)量的不同。其他古建筑一般最多使用九個走獸,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樣齊全。我最喜歡的是太和殿獨檐角上的狻猊和行什兩種神獸,一是只有太和殿有,二是這兩個小獸的外形我很喜歡。狻猊形似獅,是個比虎豹還要猛的野獸。《西游記》中就寫到,狻猊本是文殊菩薩的坐騎,私自跑到人間做了烏雞國國王,又和白象大鵬鳥占山為王,可見其功力非凡。行什是舉世無雙的第十只蹲獸,傳說是《封神榜》里雷震子的孿生兄弟,只在太和殿出現(xiàn)。行什長得尖嘴猴腮,背生雙翼,手持金剛杵,能降魔驅妖,防雷防火。伯伯告訴我,這些神獸寄托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愿望,但它們也有建筑功能。屋脊的坡度會使脊瓦下滑,交梁上需要鐵釘固定,為了保護鐵釘免受雨雪侵蝕,這些神獸就用來當作鐵釘?shù)拿弊樱⑵鸬窖b飾作用。僅僅是故宮太和殿一個檐角的設計,就有這么多的故事和內涵,我又忍不住為古代設計和建筑故宮的匠人們鼓起了掌。
走著走著,我們到了如意館,這可是為故宮賀歲準備的新展。展廳里展示了各種材質的如意,有木的、金的、銀的、鐵的,都是上等的材質,花紋樣式寓意卻是一樣的——吉祥如意。為新年討個好彩頭,我和姐姐在如意館前拍了合影,希望新的一年我和姐姐事事順心如意。
出了如意館我已經(jīng)累得不行了,姐姐見狀,提議帶我去珍寶館,正好那里有故宮版的“神獸冰激凌”。一聽有冰激凌吃,我立馬來精神了,走路都帶風了。我們如愿吃到了各種口味和樣式的冰激凌,我就像是吃了“能量棒”一般滿血復活。
隨后的行程是御花園,我們兩個穿漢服的小姐妹仿佛真的穿越到古代,漫步御花園,輕嗅古樹飄香,輕觸假山清涼。端莊優(yōu)雅的“小主”姿態(tài)沒保持五分鐘,姐姐說我們踩的磚可能是價值幾十萬的金磚,于是我們兩個立刻蹦跶了起來,想多沾沾福氣。伯伯在旁邊看著穿戴和動作極其不搭的我們,忍不住笑彎了腰,笑了一通才告訴我們:“兩個傻丫頭,這里的磚不是金磚,真正的金磚哪允許你們這樣踩??!只有宮殿里的磚才是真正的金磚……”我和姐姐聽后四目相對、哈哈大笑,舍下“金磚”,手拉手一溜煙跑開了。
最后,兩個來故宮串門的“小主”從神武門出宮重返2021年。牛年第一天,我們探尋故宮的歷史文化,品嘗故宮的美食,感受故宮獨特的賀歲形式。留京過年,也非常有意思和有意義呢。
趙蔓清:北京朝陽外國語學校學生
編輯 ???沈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