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壓力過大,飲食不當,過量飲酒,過食辛辣刺激食物,久坐等,導致痔瘡發(fā)病率升高。痔瘡是直腸末端的肛墊發(fā)生病理性肥大,由于病變部位不同,痔瘡分為三類,分別為內痔、外痔、及混合痔?;旌现贪l(fā)病概率較高,臨床表現為便血、肛門墜脹、異物感、疼痛等,嚴重影響病人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進行保守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尤其混合痔發(fā)展到Ⅲ度以上狀況下,進行手術治療是非常必要的,但術后易發(fā)生疼痛、腫脹、傷口愈合慢等問題,所以對術后的治療至關重要。消腫膏常被用于治療術后混合痔創(chuàng)面,取得一定治療效果,其為外敷藥。另一方面,內服中醫(yī)藥有利于減輕病人病癥,并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研究采用麻杏石甘湯聯合消腫膏對混合痔病人術后肛門紅腫程度、血清TNF-α水平及不良反應的影響進行研究,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人均選取于2013年5月至2014年7月來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接受治療的混合痔術后病人64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32例和試驗組32例。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P
>0.05),如表1所示。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1)遵循《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中診斷標準。(2)年齡在18~58歲者。(3)病人及其近親屬知曉并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進行過腹部或肛門手術病人。(2)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3)對本研究所用中藥和消腫膏過敏者。(4)有嚴重心、肝、腎等疾病病人。(5)正在服用影響該項研究所涉指標的其他藥物者。(6)單純外痔或單純內痔病人。表1 混合痔64例一般資料比較結果
1.3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均是采用相同手術方式的混合痔術后病人。對照組采用消腫膏治療,消腫膏配方組成:五倍子、黃連、雄黃、朱砂、冰片。每日早晚換藥,2次/日,持續(xù)治療30 d。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內服麻杏石甘湯治療,麻杏石甘湯配方組成:石膏18 g、麻黃6 g、杏仁9 g、山豆根9 g、馬勃6 g、黃芩9 g、淡竹葉9 g、地錦草9 g、地榆9 g、槐角9 g、甘草5 g。水煎服,1劑/日,每劑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一個療程7 d,持續(xù)治療4個療程。1.4 觀察指標
(1)中醫(yī)證候積分。記錄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變化。(2)治療結束后,計算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的臨床總有效率。(3)對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肛門水腫程度、疼痛程度、墜脹程度、創(chuàng)面出血進行評價。腫脹程度:0~3分,分別代表不腫脹、可觸碰、無法觸碰、行動障礙;疼痛程度:0~3分,分別代表無疼痛、輕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墜脹程度:0~3分,分別代表無墜脹、輕微墜脹、中度墜脹、重度墜脹;創(chuàng)面出血:0~3分,分別代表無出血、便后手紙或糞便略帶血、大便排出較多血、術后大出血。(4)取靜脈血,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ELISA)測定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上海恒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試劑盒。(5)記錄混合痔術后病人不良反應狀況,包括肛周感染、排便困難、尿潴留。(6)記錄混合痔術后病人復發(fā)率狀況。1.5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標準可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旌现绦g后病人恢復情況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4個等級。治愈:混合痔術后病人便血、肛門墜脹、疼痛等消失,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90%;顯效:混合痔術后病人便血、肛門墜脹、疼痛等明顯改善,70%≤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90%;有效:混合痔術后病人便血、肛門墜脹、疼痛等輕微改善,30%≤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70%;無效:混合痔術后病人便血、肛門墜脹、疼痛等無變化,中醫(yī)證候積分改善<30%。治愈率、顯效率及有效率之和為臨床總有效率。2.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中醫(yī)證候積分均顯著降低(P
<0.05),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
<0.05),如表2所示。2.2 兩組病人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
<0.05),如表3所示。表2 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治療前后臨床癥候積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臨床總有效率比較/例(%)
2.3 兩組病人臨床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病人臨床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混合痔術后病人肛門水腫程度、疼痛程度、墜脹程度、創(chuàng)面出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試驗組低于對照組(P
<0.05),如表4所示。2.4 兩組病人血清TNF
-α、IL
-6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混合痔術后病人血清TNF-α、IL-6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混合痔術后病人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對照組高于試驗組(P
<0.05),如表5所示。表5 兩組混合痔病人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比較/(ng/L,±s)
2.5 兩組病人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治療后,試驗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6。表6 兩組混合痔病人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混合痔是一種非常難治的肛腸科疾病,表現為肛門周圍組織出現收縮障礙,或直腸上下靜脈叢長時間充血。該病的病因較多,主要受人體質差、飲食不佳、以及排便習慣不良等影響?;旌现淌中g是治療該病的理想方法,但術后的恢復是一重大考驗。消腫膏是常用于治療混合痔,郭其樂等采用消腫膏治療混合痔術后癥狀取得一定治療效果。消腫膏作用于肛門病變位置,擴張毛細血管,改善血液循環(huán),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該處方中五倍子主酸性,有降火、止瀉、止血、固精、解毒的功效;黃連主苦、寒性,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雄黃、朱砂、冰片主寒性,有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本研究采用消腫膏單獨治療,結果如下:治療后,混合痔術后病人臨床癥候積分、肛門水腫程度、疼痛程度、墜脹程度、創(chuàng)面出血、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說明消腫膏對混合痔術后癥狀取得一定治療效果。
表4 兩組混合痔病人肛門水腫程度、疼痛程度、墜脹程度、創(chuàng)面出血評分比較/(分,±s)
混合痔術后出現水腫、疼痛、墜脹等癥狀,中醫(yī)學認為主要是因為創(chuàng)傷而致淤血阻絡,《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氣傷痛,形傷腫”,風燥濕熱、氣機不暢、氣血瘀滯、結而不散,不通則痛,故氣滯血瘀,腫痛可見,血流不止。治療原則為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清熱止血。麻杏石甘湯中石膏有清熱瀉火,斂瘡生肌,收濕止血的作用;麻黃有宣肺散熱的作用;杏仁有消炎鎮(zhèn)痛、促進皮膚微循環(huán)的作用;山豆根和淡竹葉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馬勃有清肺止血的作用;黃芩有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的作用;地錦草、地榆和槐角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甘草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麻杏石甘湯聯合消腫膏治療混合痔術后病人,研究結果如下: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混合痔術后病人的臨床總有效率分別為84.38%和96.88%,試驗組高于對照組,說明麻杏石甘湯聯合消腫膏治療混合痔術后病人療效優(yōu)于消腫膏單獨治療。此外,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混合痔術后病人臨床癥候積分、肛門水腫程度、疼痛程度、墜脹程度、創(chuàng)面出血評分均低于治療前,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說明麻杏石甘湯聯合消腫膏可有效改善混合痔術后病人的肛門水腫、疼痛、墜脹、創(chuàng)面出血狀況,效果優(yōu)于消腫膏單獨治療。TNF-α的高表達會增加血管通透性,促使補體等效應細胞作用感染位置,促使機體發(fā)熱和炎性反應,并誘導IL-6分泌,IL-6高表達可促使機體炎性反應持續(xù)進行。韓柯研究發(fā)現采用內服中藥可有效降低混合痔術后病人炎癥狀態(tài)。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發(fā)現,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混合痔術后病人血清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療前,試驗組低于對照組,推測麻杏石甘湯聯合消腫膏可有效降低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抑制炎性反應發(fā)生。治療后,對照組和試驗組混合痔術后病人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分別為28.13%和9.38%,試驗組低于對照組,說明麻杏石甘湯聯合消腫膏有效降低混合痔術后肛周感染、排便困難及尿潴留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利于病人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麻杏石甘湯聯合消腫膏有效改善混合痔病人術后肛門紅腫程度、調節(jié)血清TNF-α水平,抑制炎性反應發(fā)生,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一定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