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波
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97
擬建大石田特大橋位于大石田村,橋梁起點接坳仔坑隧道,終點接春灣互通,橋位所在路線平面為分離式路基,按上下行兩座獨立橋梁進行設計,跨越山間沖溝谷地,橋面至沖溝底高達120m,地形較為陡峭;橋型方案設計時要避免過多的橋墩落在谷底,盡量減少高墩數(shù)量、減小主跨跨徑。
大石田特大橋左右線橋寬均為16.5m,左線橋跨布置:[12×39+(92+2×170+92)+3×39]m;右線橋跨布置:[5×42+5×40+(92+2×170+92)+3×39]m;主橋采用PC 變截面連續(xù)剛構,引橋采用39m、40m、42m 先簡支后結構連續(xù)T 梁;主墩采用單肢空心薄壁墩,最高墩高99.7m,主墩壁厚1m,橫橋向寬10.5m,順橋向寬9.5m。承臺采用21m×21m 矩形承臺,厚5m,下設16 根直徑為2.2m 的鉆孔灌注樁基礎,墩身采用C40 砼,承臺、樁基采用C30 砼。(1)主梁。主梁采用C55 砼,箱梁頂、底面寬分別為16.5m、8.5m,懸臂4m。箱梁梁高、底板厚自根部至跨中按2 次拋物線變化,梁高的計算公式如下:
頂板厚32cm,腹板自根部至跨中分為3 段,厚度分別為90cm、75cm、55cm。箱梁0 號塊長12m,縱向對稱的3個懸澆T 構由19 個節(jié)段組成,由根部至跨中,節(jié)段劃分為(4×3.5+7×4+8×4.5)m,節(jié)段懸澆總長78m。箱梁根部主墩頂設2 道1.5m 厚的橫隔板,跨中橫隔板厚0.5m,邊跨梁端橫隔板厚1.5m,其余部位不設橫隔板,21’號梁段底板設有檢修孔。箱梁斷面底板水平,腹板鉛直,頂板橫坡為2%,橫坡由內(nèi)外側腹板差實現(xiàn)。三向預應力束均使用Φs15.2mm鋼鉸線,縱向預應力鋼束線型由平彎、豎彎構成,兩端張拉;在箱梁頂面及0 號塊橫隔板布置橫向預應力鋼束,采用單端張拉;豎向預應力鋼束布置在箱梁腹板內(nèi),在箱梁頂面單端張拉。(2)主墩。鑒于該橋主墩墩高均接近100m,采用單肢空心薄壁墩,墩頂線剛度較柔,可以適應變形的要求。山區(qū)高速公路,高墩常采用滑模或爬模施工,從施工的便捷性出發(fā),綜合地形、造價、施工等因素,結合定測驗收意見,為減少基礎規(guī)模,大石田特大橋主墩采用單肢空心薄壁墩。
(1)計算方法和內(nèi)容。全橋結構整體計算采用平面桿系有限元理論,總體縱向靜力計算采用橋梁博士(Dr.Bridge)3.6、Midas/Civil 2017 進行計算,相互校核計算,確保結構安全。全橋離散為294 個梁單元,其中上構主梁為154 個梁單元,下構橋墩為140 個梁單元,按照懸臂澆筑施工方式,共建立89 個施工階段。橋梁博士(Dr.Bridge)3.6、Midas/Civil 2017 的整體結構計算有限元模型如圖1、圖2 所示。
圖1 橋梁博士(Dr.Bridge)3.6 全橋結構計算模型
圖2 Midas/Civil 2017 全橋結構計算模型
(2)計算荷載及參數(shù)。計算考慮恒載、汽車荷載、預應力、混凝土收縮徐變、基礎不均勻沉降、溫度、風荷載、制動力等荷載作用。主墩不均勻沉降取30cm,邊墩取20cm。系統(tǒng)升、降溫作用按照±25℃考慮,溫度梯度根據(jù)規(guī)范取用。縱向頂板懸澆鋼束采用M15-23,腹板下彎鋼束采用M15-23、M15-21,邊中跨頂?shù)装暹B續(xù)束采用M15-21,張拉控制應力為0.72fpk(fpk為預應力鋼束抗拉強度標準值)。一個張拉端錨固時彈性回縮合計變形取6mm,采用塑料波紋管,管道摩阻系數(shù)mu=0.25,局部偏差系數(shù)k=0.0015。頂板橫向預應力鋼束采用M15-3,間隔單端張拉,豎向預應力鋼束采用M15-3,頂板處單端張拉,橫豎向鋼束張拉控制應力為0.75fpk;0 號塊橫隔板及腹板采用M15-5 預應力鋼束,鋼束張拉控制應力為0.75fpk。設計掛籃自重145t(含模板與機具),合攏吊架自重60t,中跨合龍前頂推力取值6240kN。
(3)主梁承載能力驗算。在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下,橋梁博士(Dr.Bridge)3.6、Midas/Civil 2017 計算的箱梁墩頂截面最大彎矩分別為2670000kN·m、2297470kN·m,跨中截面最大彎矩分別為348000kN·m、377824kN·m,均小于程序各自計算抗力,符合規(guī)范相關要求。
(4)主梁短暫狀況的應力驗算。施工階段對邊跨合攏前最大懸臂狀態(tài),中跨合攏前最大單懸臂狀態(tài)、中跨合攏后成橋狀態(tài)的應力進行驗算,如表1 所示。
表1 短暫狀況主梁法向應力 單位:MPa
表2 持久狀況主梁應力 單位:MPa
表3 主梁墩頂及跨中應力 單位:MPa
根據(jù)工程經(jīng)驗,為有效解決跨中下?lián)蠁栴},跨中截面下邊緣應有一定壓應力儲備,跨中截面下邊緣壓應力宜≥ (1+L/100)MPa(L 為PC 剛構主跨最大跨徑,m)。從表3中可以看出,正截面和斜截面均為壓應力,符合規(guī)范要求,且跨中應力儲備均大于(1+L/100)=2.7MPa。
(7)主梁剛度計算。頻遇值組合下,橋梁博士(Dr.Bridge)3.6、Midas/Civil 2017 計算的汽車荷載產(chǎn)生的主梁中跨最大豎向撓度分別為62mm、43mm。小于規(guī)范限值L/600=283mm。主梁剛度均符合要求。
通過主梁承載能力,主梁持久狀況和短暫狀況的應力,主梁抗裂及主梁剛度計算分析,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在運營使用階段,大跨剛構主梁在最不利荷載組合下,跨中截面下邊緣應有一定壓應力儲備,能有效解決跨中下?lián)蠁栴}。鑒于高墩常采用滑模或爬模施工,從施工便捷性考慮,減少基礎規(guī)模,避免主墩承臺施工對山體大量開挖,單肢空心薄壁墩用于山區(qū)高墩大跨連續(xù)剛構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