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晶晶
“南極門戶”烏斯懷亞
作為南美洲最南端的城市,依山傍水的烏斯懷亞是南極探險者最理想的起航與補給地。
蔥郁的山坡和巍峨的雪山交相輝映,日落時分的比格爾海峽水天一色,企鵝、磷蝦、蜘蛛蟹等生物蠢蠢欲動……童話里的煙火氣則來自窄窄的街道,街邊有著別致的木屋。紛沓而至的游客,打破了這里的荒涼與寧靜,游客可以在玲瓏的郵局取張印有“世界盡頭”郵戳的明信片,再去高聳的燈塔紀念某段回憶與深情。
“世界之心”塔斯馬尼亞
假如從空中注視,世界的“心臟”就跳動在形狀逼真的度假小島塔斯馬尼亞。
在一萬年前冰河季的尾巴上,融化的雪水將它隔離在澳大利亞大陸之外。仿佛離家的孩子帶著些許落寞與孤傲,空氣便別樣純美,海濱便別樣怡人,野生動物便別樣熱情……近37%的面積屬于世界文化遺產,不僅吸引了學者光顧,也在迎接眺望南極光的游人。
對,因為再往南便是南極了,這小島可不就是“世界的盡頭”?
“北極門戶”朗伊爾城
來自挪威斯瓦爾巴群島的朗伊爾城,距離北極點只有1300公里。
除了60%的蒼茫冰川,還有羞怯的彩色房屋:在沒有黑夜的夏季,它們是小城的“顏值擔當”,在漫長的冬季隱居幕后——極夜導致這里在每年11月到次年1月間漆黑一片,幸好還有絢麗的冬季極光作“補償”。
據說在這片永久的凍土層下,東西不會腐爛,細菌不會死亡,所以鎮(zhèn)上的墓地早在70年前便已被迫停止“納新”。
“歪打誤撞”的北角
北角,單聽名字就似乎潛在世界的某個盡頭,俯瞰北冰洋的它也難免被誤當成歐亞大陸的最北端。
可別小看這個名字低調的海岬,它在前寒武紀砂巖層上做了大手筆的“橫切”,也將沿海一面的峭壁硬生生地托舉到海拔307米。來到北角,冬日可觀賞北極光,夏天可欣賞極晝打造的“午夜太陽”。
不似在地球的冰島
冰島是科幻導演們的最愛,那終年不眠的火山、無樹無花的冰原,確實是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
再有,俯臥在杰古沙龍冰河湖身旁的“鉆石沙灘”,大大小小的冰塊透過陽光晶瑩而耀眼;黑色火山巖包裹的藍湖溫泉,水質溫暖卻尚有浮冰;沒準兒還能遇見世界唯一的全境北極光……
站在這個“世界的盡頭”,冰川很大,人很小。
“守舊”的福戈島
加拿大紐省的福戈島是北美地區(qū)最靠東的地點之一,如今以“世界盡頭”的標識出現(xiàn)在旅行達人的打卡名單里。
在人們還不確信地球是個球體時,這里已被看作“平面地球”的“四個角”之一;二十世紀中后期,這里還沒有通電的照明設備……
直到今天,這里依然僅有2000余戶常住人口:原住民中的比沃蘇克民族繼續(xù)捕獲海洋生物;1606年起入駐的英國與愛爾蘭人又帶來了古老的歐倫風。
“熊出沒”的堪察加半島
俄語之中,意為“極遠之地”的堪察加半島相當契合“世界盡頭”的稱謂。
俄羅斯遠東地區(qū)的堪察加半島坐擁160多座火山,還在不間斷噴發(fā)的29座活火山創(chuàng)造出錯落的洞穴與重疊的地層,也邀請噴泉和溫泉顛覆著“水火不容”的傳統(tǒng)。
至于被喚作“移動景觀”的近兩萬頭棕熊,笨拙的它們和肥美的鮭魚湊一道“生態(tài)法則”,妙趣橫生。
“問安”太陽的吉爾伯特群島
若想看到最早的太陽,必須占據有利的位置,地跨赤道又橫過國際日期變更線交叉點的吉爾伯特群島剛好具備這種氣質。
組成群島的南北主島各有千秋,無論下榻還是徒步,現(xiàn)代化的南塔拉瓦島與原生態(tài)的北塔拉瓦島總能各得其用。群島所在的基里巴斯共和國擁有33個島嶼,一度承攬了包括“最偏遠”“被遺忘”“世界盡頭”等各種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