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雙鴨山市婦幼保健院中醫(yī)婦科,黑龍江雙鴨山 155100)
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為臨床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具有復雜多樣、高度異質性等臨床特點,大多患者伴有月經不調與皮脂異常分泌、代謝異常等。中醫(yī)認為,PCOS屬“不孕”“月經后期”“月經稀少”“閉經”等范疇,在該疾病的臨床診治中,應注重不同中醫(yī)證型患者的病情變化與發(fā)展,進而針對性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受孕率。其中辨證論治為中醫(yī)診治PCOS的精髓,但其在臨床診治中各有側重,缺乏統(tǒng)一標準,且其與患者臨床癥狀、生殖激素水平等的關系尚無統(tǒng)一定論,影響了患者的中醫(yī)規(guī)范化診療[1-2]?;诖耍狙芯恐荚诜治鯬COS患者中醫(yī)證型分布與血清雌二醇(E2)、睪酮(T)、黃體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泌乳素(PRL)水平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雙鴨山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75例PCOS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符合《婦產科診療常規(guī)》[3]中關于PCOS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確診者;入院前6個月內無激素類藥物使用史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無其他婦科疾病者等。排除標準:既往有卵巢手術史者;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伴有性傳播疾病者等。本研究經雙鴨山市婦幼保健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
1.2 研究方法 對75例PCOS患者進行中醫(yī)證型的分析,中醫(yī)證型標準參照《中醫(yī)婦科學》[4]中的相關標準,其中濕熱質,舌苔脈象:舌邊有瘀點、瘀斑,脈沉細或沉細澀,舌質黯淡或紫暗;主癥:經行后期,月經稀少,色紫有塊,經行不暢,甚則閉經、婚久不孕;次癥:健忘,頭暈耳鳴,腰膝酸痛,口干、便秘、肌膚甲錯,心煩。陰虛質,舌苔脈象:舌質紅、脈弦、苔黃膩,弦數或弦滑;主癥:經期延后、經量少、崩漏或閉經,月經質黏稠,色紅,婚久不孕;次癥:經前或經期乳房脹痛,毛發(fā)密,帶下色黃、氣味難聞,小便黃,大便黏而不爽或大便困難,口苦或黏膩。陽虛質,舌苔脈象:苔白膩,脈滑,舌胖嫩或淡胖或有齒印;主癥:月經后期或稀發(fā),質黏膩,經色淡紅,甚則停閉、婚久不孕;次癥:畏寒肢冷,形體肥胖,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目虛浮。符合舌苔脈象、主癥、次癥中任意2項及以上者即可診斷為相應的中醫(yī)證型。根據中醫(yī)證型的不同將患者分為濕熱質組(30例)、陰虛質組(20例)、陽虛質組(25例)。濕熱質組患者年齡20~40歲,平均(29.91±2.57)歲;病程2~10年,平均(6.13±1.29)年。陰虛質組患者年齡19~40歲,平均(29.72±2.64)歲;病程2~10年,平均(6.02±1.28)年。陽虛質組患者年齡18~40歲,平均(29.80±2.60)歲;病程2~10年,平均(6.10±1.22)年。3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分析。
1.3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并比較3組患者月經(經期延長、月經后期、月經過少、閉經、崩漏)與不孕情況。②比較3組患者的腰圍、臀圍、體質量指數(BMI)、多毛程度及收縮壓,其中多毛程度采用Ferriman-Gallwey評分系統(tǒng)[5]評估,滿分為36分,分數越高,則表示患者多毛程度越嚴重。③分別采集3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10 min取血清,以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E2、T、LH、FSH及PRL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s)、[ 例(%)]表示,分別采用t、χ2檢驗,多組間比較分別采用χ2趨勢檢驗、重復測量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月經與不孕情況 3組經期延長、月經后期、月經過少、閉經、崩漏及不孕的患者占比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月經與不孕情況比較[ 例(%)]
2.2 體征指標 陰虛質組與陽虛質組患者的腰圍顯著小于濕熱質組,BMI與多毛程度評分顯著低于濕熱質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3組患者臀圍與收縮壓,陰虛質組與陽虛質組患者腰圍、BMI、多毛程度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體征指標比較(±s)
表2 3組患者體征指標比較(±s)
注:與濕熱質組比,*P<0.05;與陰虛質組比,#P<0.05。BMI:體質量指數。1 mmHg = 0.133 kPa。
?
2.3 生殖激素 陰虛質組與陽虛質組患者血清T、PRL水平均顯著低于濕熱質組,陰虛質組PRL水平均顯著高于陽虛質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而3組患者血清E2、LH、FSH水平,以及陰虛質組與陽虛質組患者的血清T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3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比較(±s)
表3 3組患者生殖激素水平比較(±s)
注:與濕熱質組比,*P<0.05;與陰虛質組比,#P<0.05。E2:雌二醇;T:睪酮;LH:黃體生成素;FSH:卵泡刺激素;PRL:泌乳素。
?
PCOS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且其發(fā)病機制較為復雜,包括精神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久治不愈可致生殖系統(tǒng)發(fā)生惡性腫瘤,嚴重影響患者預后。隨著中醫(yī)藥的不斷發(fā)展,中醫(yī)治療在PCOS患者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中醫(yī)認為PCOS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濕熱、陽虛、陰虛等有關,主要病因包括氣滯、痰濕、血瘀等,該疾病中醫(yī)證型較多,不利于臨床進行針對性治療[6]。因此,分析不同中醫(yī)證型PCOS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針對不同中醫(yī)證型進行辨證治療的臨床意義重大。
中醫(yī)認為,腎虛為PCOS發(fā)生的根本原因,腎虛、脾胃功能異常、肝臟藏血功能降低、氣血生化無源、血海空虛等可致陰陽失衡;瘀血與痰濕聚集,最終導致月經量減少、閉經等。據研究報道,PCOS中醫(yī)證型多樣,其中以濕熱為主[7]。分析其原因可能為,PCOS多與患者肥胖、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痰濕和血瘀是PCOS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的病理產物,也是主要致病因素,痰濕、血瘀之邪積聚,濕熱質患者更易發(fā)生脂肪堆積,進而導致腰圍、BMI值升高,陽盛癥狀明顯,多毛程度加重[8]。本研究結果顯示,陰虛質組與陽虛質組患者的腰圍均顯著小于濕熱質組,BMI與多毛程度均顯著低于濕熱質組。提示PCOS中以濕熱質組患者的體征變化最為明顯,患者存在肥胖和毛發(fā)增多的表現。
激素水平異常是PCOS患者臨床癥狀的主要表現,其中血清T升高可導致多毛癥狀的發(fā)生;而氣血紊亂、肝經濕熱可引發(fā)PRL水平急劇升高[9]。本研究結果顯示,濕熱質組患者的血清T、PRL水平均顯著高于陽虛質組與陰虛質組,提示濕熱質患者的激素紊亂現象更為嚴重。分析其原因為,濕熱質患者脾虛生濕,氣化失職,熱盛則易耗傷陰液,陰虛津枯,濕熱郁滯下焦,循經上行,繼而出現生殖激素水平紊亂,血清T、PRL作為生殖激素水平的特異性指標,在機體發(fā)生卵巢多囊樣改變時,下丘腦的促腎上激素釋放激素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也隨之大量分泌,最終導致T、PRL水平升高[10]。本研究中,3組經期延長、月經后期、月經過少、閉經、崩漏及不孕的患者占比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研究納入的患者數量較少有關,但是從數據分析可見,仍以濕熱質證型的患者月經紊亂表現較為突出。
綜上,相對陰虛質與陽虛質,PCOS患者中濕熱質證型的患者存在較為明顯的肥胖和多毛、激素紊亂表現,臨床可通過把握不同證型分布的規(guī)律來診治疾病,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