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劉 冰
(安徽電信規(guī)劃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安徽 合肥 230031)
車聯網作為汽車、電子、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yè)生態(tài),對通信網絡的傳輸時延、可靠性以及速率要求極高[1]。5G的高寬帶、高可靠、低時延、廣覆蓋、大連接等特性為其廣泛應用提供了支撐。在5G基礎設施建設、汽車電子普及、電動汽車快速發(fā)展的3大基礎上,車聯網市場爆發(fā)成為確定性機遇,車聯網有望成為5G最大的單體應用市場[2]。
多接入邊緣計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是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融合的產物,支持多種形式的接入技術,其云數據中心的服務和功能轉移到網絡的邊緣節(jié)點,在網絡邊緣提供計算、存儲、網絡以及通信資源,滿足高密度計算、大流量、低時延等需求業(yè)務的就近部署,極大地提高了安全性、速率、可靠性[3,4]。
面對遠程駕駛、自動駕駛等端到端時延要求極低且可靠性要求極高的業(yè)務場景,5G+MEC技術為其帶來了可能,但仍存在以下諸多挑戰(zhàn)。一是確定性網絡。5G網絡延續(xù)了傳統(tǒng)蜂窩網絡特性,滿足公眾通信要求,而公眾通信與車聯網通信在移動性(低速、高速)、區(qū)域范圍(室內、室外)的需求恰好相反。此外,面向公眾通信的5G網絡只有在使用時才占用信道,而車聯網基本是永遠在線,需要一個高可靠的確定性網絡[5]。二是信道模式。國內5G商用頻段的工作模式以時分雙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為主,面向公眾5G網絡下行需求大于上行,而面向車聯網則剛好相反,車端、路端智能傳感器向云端反饋的信息量遠大于下行。不同的上下行時隙配比在同一張網絡下,如何避免干擾成為一大難題。三是頻段差異帶來的器件開發(fā)難度提升。5G商用頻段在4 GHz以下,而目前分給車聯網的頻率是5.8 GHz。除了高頻器件的開發(fā)成本較高,未來5G網絡和蜂窩車聯網(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C-V2X)技術融合后器件更需要支持多頻、寬頻接入,開發(fā)難度巨大。四是缺乏行業(yè)技術標準。車聯網涉及多個行業(yè),行業(yè)間在網絡信息傳輸標準上各不相同,且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導致網絡互聯互通難度巨大。
為了探索目前車聯網行業(yè)中難題的解決方案,加快5G和車聯網融合的步伐,文章從功能設計、架構設計、方案設計以及應用場景等方面來探討如何搭建基于5G和MEC的車聯網綜合測試基地。
測試基地可基于5G R16及后續(xù)R17版本做高級C-V2X業(yè)務總集成測試,主要的C-V2X業(yè)務測試場景包括3類。一是前向防碰撞預警、交叉路口防碰撞預警、盲區(qū)預警、緊急制動、異常、緊急車輛預警、超視距防碰撞等安全類場景。二是基于V2X車路協同的綠波引導、智能車速控制、智慧路徑引導等效率類場景。三是基于R16新空口(New Radio,NR)V2X的高效編隊駕駛、智慧遠程駕駛、感知數據共享、協同式匯入等更高級的應用場景[6]。
根據以上場景的業(yè)務特性,車聯網綜合測試基地的主要功能如下。首先是支持C-V2X應用測試,針對C-V2X的低時延和可靠性傳輸需求,驗證5G網絡切片技術和專網技術的應用,同時也為工業(yè)互聯網等其他領域提供技術支撐。其次是測試驗證5G毫米波技術在垂直行業(yè)的應用及對NR—V2X的應用支持。5G毫米波技術能為園區(qū)內豐富的智能業(yè)務提供大容量、高速率的專網服務[7]。再次是面向智慧交通,結合新一代全息路口融合感知技術,以“5G+視覺+AI+MEC”為技術底座,通過多維感知技術和智能算法,提供路口實時動態(tài)信息,驅動交通管理智能升級。最后是面向垂直行業(yè),提供開放道路測試環(huán)境,推動車聯網產業(yè)發(fā)展。
綜合測試基地采用“端-管-云”的架構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端—管—云”架構
“端”側主要指可穿戴設備、車載終端、融合感知設備等交通基礎設施,具體包括手機、車載單元(On Board Unit,OBU)、路側單元(Road Side Unit,RSU),激光雷達、攝像機等?!肮堋眰戎饕侵富赑C5口的直通信系統(tǒng)以及基于5G網絡的蜂窩通信系統(tǒng)?!霸啤眰葘崿F對V2X設備的集中管控,進而實現對整個道路的實時動態(tài)管控,具體包括MEC邊緣計算平臺、高精地圖定位系統(tǒng)和V2X云控平臺[8]。其中,MEC邊緣計算平臺主要對端側數據進行實時綜合計算,高精地圖定位系統(tǒng)提供車輛精確定位功能,V2X云控平臺是與外界系統(tǒng)對接的應用和數據管理系統(tǒng),對匯總的交通大數據提供非實時的管理、分析和決策功能,支持將高精度地圖數據分發(fā)給邊緣計算單元MEC做融合感知計算,提高計算的精度,同時結合高精度地圖開發(fā)車道級的應用服務。
總體方案包括底端的路側基礎設施建設、管側的5G專網建設、V2X云控平臺建設、智能網聯汽車改造。
1.3.1 路側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測試場地面積搭建V2X的測試場,包括主干道、非主干道等關鍵路口,形成閉環(huán),可完成V2X典型應用場景測試。在關鍵路口處布置激光雷達、攝像機等感知設備和路側RSU設備,進行路側信息收集。RSU及感知設備布置如圖2所示。
圖2 RSU及感知設備布置
1.3.2 5G專網建設
5G網絡采用基于MEC的5G專網方式,控制面和用戶面均在本地處理,組網架構如圖3所示。
圖3 5G專網網絡架構
采用新建5G核心網(5G Core Network,5GC)的方式,滿足獨立組網(Standalone,SA)的要求。5GC設備采用網絡功能虛擬化(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架構進行部署,支持接入和移動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會話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以及用戶面管理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等,就近部署在測試基地[9]。
1.3.3 V2X云控平臺建設
V2X云控平臺是整個車聯網架構的核心,處理人、車、路匯集過來的各類信息,通過對多源數據的建模分析,為各類車聯網業(yè)務提供決策。
V2X云控平臺至少需要包含以下功能。一是基礎功能,包含權限管理、系統(tǒng)管理以及個人中心,支持系統(tǒng)操作日志存儲、查詢與個人消息管理。二是設備管理服務功能,主要指智能網聯設備接入及運維服務功能,對路端及車端的設備提供監(jiān)測、告警、升級等全生命周期運維服務。三是數據共享服務功能,提供數據轉發(fā)、開放應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共享監(jiān)測等全面的數據共享服務。四是V2X服務器提供感知設備管理、場景管理、算法管理等功能,實現V2X場景下數據融合、計算機下發(fā),并對上層車路協同應用提供支撐。五是MEC服務器提供MEC設備的遠程控制、運維狀態(tài)監(jiān)控、邊緣側算法管理、模型下發(fā)等功能,實現車路協同。六是高精度地圖服務功能,高精度地圖是實現自動駕駛業(yè)務和車聯網V2X業(yè)務的基礎,主要提供輔助感知、高精度定位、路徑規(guī)劃以及三維可視化仿真服務。七是場景服務功能,建立應用場景庫,結合車聯網V2X業(yè)務的需求開發(fā)相應的場景應用,包括交通安全類、交通效率類、信息服務類等[10]。
1.3.4 車輛的改造
為使車輛能夠滿足測試需求,需對車輛進行智能化的改造。搭載車規(guī)級5G-V2X通信模組的OBU,安裝激光雷達、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全球定位系統(tǒng)(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慣導定位系統(tǒng)、高清顯示屏、車載服務器等設備,實現車輛的決策、安全冗余、車身控制、自動泊車、局部路徑規(guī)劃、局部環(huán)境感知等功能,從而使車輛具備公開道路上的自動駕駛能力。
綜合測試基地提供基于5G的C-V2X業(yè)務演進和業(yè)務測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基地本身可以被視為一個封閉園區(qū),在此可以進行車輛前向防碰撞預警、車輛動態(tài)高精度定位、車輛盲區(qū)融合檢測、車輛智慧遠程駕駛、車輛高效編隊駕駛等業(yè)務場景測試,這些在園區(qū)的智慧泊車、港口貨運車輛遠程操作、危險區(qū)域無人操作以及面向園區(qū)的智慧物流配送、無人巡檢等應用中均有涉及。其次,在基地中能模擬城市道路的交叉路口場景,可進行車輛綠波通行、智慧車速引導、精準???、超視距防碰撞等業(yè)務場景測試,以便于提升交通出行效率。最后,面向智慧高速應用場景需求,測試基地可以通過設置多個場景進行測試,如車輛失控預警、緊急電子剎車燈預警、超車預警、協同式匝道匯入、異常事件感知共享等,從而保障交通安全。
文章從功能設計、架構設計、方案設計以及應用場景描述4個方面研究了基于5G和MEC的車聯網綜合性測試基地的建設。測試基地依托高可靠、低時延的5G通信環(huán)境,利用V2X云控平臺和MEC平臺,全方位提供C-V2X業(yè)務場景的測試驗證,為解決5G融合車聯網過程中的難題提供了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