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龍
摘要:圍繞中原油田東濮老區(qū)次生硫化氫治理技術存在的效果不理想、費用較高等問題,中原油田嘗試堿液吸收次生硫化氫現(xiàn)場試驗,開展硫化氫含量、細菌數(shù)量、硫酸鹽濃度、腐蝕速率、結垢等指標變化研究,試驗結果表明,pH在6-6.5之間,除硫效果不顯著,其他指標呈現(xiàn)不規(guī)則變化;pH調試至8時,除硫效果明顯,細菌、腐蝕速率、硫酸鹽等關鍵指標呈現(xiàn)有利向好的規(guī)律性,但經濟效益不明顯,其投入費用遠大于前期殺菌抑硫試驗費用,并存在垢下腐蝕導致成本增加的風險。通過現(xiàn)場試驗,明確了堿液治理次生硫化氫技術上可行,但需進一步開展低pH條件下的除硫能力、抑菌效果、結垢腐蝕跟蹤評價,做好效益、安全評估,為其他油田次生硫化氫治理提供了治理方案。
關鍵詞:次生硫化氫;堿液吸收;除硫效果;中原油田
分類號:TE345
一、概況
2019年4月、2020年9月先后對馬廠區(qū)塊進行硫化氫普查2次,含硫化氫單井11口,占生產井比例為14%,且硫化氫含量普遍較低(5ppm),計量站均含有硫化氫,且硫化氫含量普遍偏高(53ppm),單井→計量站→聯(lián)合站硫化氫次生現(xiàn)象明顯,分析硫化氫主要來源于地面集輸管網。詳見圖1。
采用沿程分析法,避免濃度差干擾,從單井至計量站流動過程中,SRB數(shù)量增加,硫酸鹽質量減少,伴生氣硫化氫含量與SRB濃度成正比、與硫酸鹽含量呈反比,馬廠油田硫化氫形成為生物成因。詳見圖2。
二、硫化氫治理工作配套工藝設計與改進
1、現(xiàn)場試驗
工程院研發(fā)了高效殺菌抑硫體系,先后在馬廠區(qū)塊試驗3次,較好地控制了次生硫化氫含量,但存在控制效果不理想、費用較高等問題,詳見圖3和圖4。
(1)第一階段現(xiàn)場試驗(工程院):
第一周期:6號站及5口單井加注抑硫體系(殺菌劑+除硫劑+緩蝕劑),硫化氫20ppm以內。
第二周期:計量站(殺菌劑+除硫劑)、單井加注抑硫體系,硫化氫30-70ppm。
第三周期:3號站、5號站(除硫劑),硫化氫30-70ppm。
(2)第二階段現(xiàn)場試驗(陜西隸能):
第一周期:3號站、5號站(除硫劑),硫化氫20-100ppm。2020.4-5配方調整,未加注。第二周期:3號站、5號站(除硫劑+殺菌劑),硫化氫20-30ppm。每年措施費用為80-90萬元,且未達到外輸天然氣標準(二類標準<12ppm)。
2、第二次工藝設計及現(xiàn)場試驗
(1)加堿治理方案
基于堿液吸硫原理、細菌耐堿程度,開展加堿治理次生硫化氫現(xiàn)場試驗,評價堿液除硫效果,詳見表1所示。
(一)加藥方案,試驗3個pH值:7.0、7.5、8.0,每個pH值加藥周期15天,加藥位置馬19-22井、馬22號站管匯。(2)監(jiān)測方案,每5天取樣監(jiān)測一次,監(jiān)測指標以硫化氫、硫酸鹽等關鍵指標為主,取樣點為M19-22井口-M19-22站內-馬22號站閥組-17號站閥組-馬7號站閥組。
(2)現(xiàn)場試驗
(一)加堿工作整體運行情況
本次工作于2020年11月5日開展硫化氫普查,11月13日進行加堿工作,由于加藥效果不理想,集輸系統(tǒng)pH值調試至6、8,期間共進行了取樣12次、實驗分析600組、對接交流5次。
(二)堿液治理效果分析
①氫氧化鈉對硫化氫含量影響分析
H2S含量受pH值影響較大,堿液除硫效果顯著。隨著pH值升高,22#、17#計量站H2S含量逐步降低。pH值為6-6.5時,H2S含量變化不明顯(受取樣影響,存在波動);pH值為8時,H2S含量已降至0ppm。詳見圖5所示。
②氫氧化鈉對硫酸鹽還原菌(SRB)含量影響分析
弱堿性環(huán)境下,硫酸鹽還原菌對pH值變化具有一定耐受能力,但較高pH值(pH值8.0)對硫酸鹽還原菌存在一定程度的滅活趨勢,詳見圖6所示。
但由于取樣分析較少,需進一步開展試驗,豐富數(shù)據(jù),驗證堿液對細菌的長期抑制效果。
③氫氧化鈉對硫酸鹽(SO42-)含量影響分析
pH值增加,硫酸鹽(SO42-)存在逐漸增多趨勢。pH=8時,硫酸鹽含量整體趨勢大于初始值,驗證了細菌活性有所降低的結果。詳見圖7。
④氫氧化鈉對腐蝕速率影響分析
各監(jiān)測點以輕度腐蝕為主,腐蝕速率均未超標(小于0.076mm/a),pH為8時,腐蝕速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詳見圖8所示。
由于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較少,6-6.5之間呈現(xiàn)不規(guī)則變化,防腐效果不理想,但需豐富數(shù)據(jù),進一步驗證此pH值下的防腐效果。
⑤氫氧化鈉對結垢影響分析
試片表面多以原油、污泥雜質為主,擦拭后未發(fā)現(xiàn)有結垢跡象。
監(jiān)測周期15d,受流體沖刷等因素影響,結垢程度在短時間內難以顯現(xiàn),建議監(jiān)測周期延長至45天,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三、經濟效益評價
1、試驗階段投入費用情況
試驗區(qū)塊產出液200方,單井及計量站堿液加入量0.5t/d,堿液費用0.3萬元/t,試驗階段(2個月)藥劑投入費用9萬元。
2、全年預計投入
馬廠油田全年產出液預計1200方,堿液加量3t,預計全年堿液投入費用328.5萬元,遠大于前期試驗投入費用。
四、加堿治理工作總結
1、技術方面:①pH在6-6.5之間,除硫效果不顯著,其他指標呈現(xiàn)不規(guī)則變化;pH調試至8,除硫效果明顯,細菌、腐蝕速率、硫酸鹽等關鍵指標呈現(xiàn)有利向好的規(guī)律性。②部分認識(堿液長期抑菌能力、結垢情況)仍需進一步開展試驗、完善數(shù)據(jù),驗證堿液除硫效果。
2、效益方面:投入費用遠大于前期殺菌抑硫試驗費用,并存在垢下腐蝕導致成本增加的風險。
3、安全方面:高濃度堿液在稀釋、加入過程中存在腐蝕傷人風險,安全配置要求較高,不利于長期加注運行。
結語:
開展低成本安全高效除硫技術研究,降低投入費用及人身腐蝕風險,進一步提升作業(yè)效益;建議適當調試pH,開展低pH條件下的除硫能力、抑菌效果、結垢腐蝕跟蹤評價,做好效益、安全評估。
參考文獻:
[1]李樹剛,王寧,張超等.煤礦硫化氫治理改性堿液實驗研究[J].煤礦安全,2019,50(5):11-14,18.DOI:10.13347/j.cnki.mkaq.2019.05.003.
[2]楊宏偉,高宏.煤礦回采工作面硫化氫綜合治理方法及效果[J].煤炭科學技術,2018,46(9):170-175.DOI:10.13199/j.cnki.cst.2018.09.027.
12365005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