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素描:
熊怡賢,男,15歲,現(xiàn)就讀于重慶市巫山中學。熱愛學習,酷愛讀書,喜愛音樂,摯愛生活。
◆編輯推薦:
從技術(shù)的角度來談,本文有三點值得稱道:
1.藝術(shù)性。將庸常生活——包括但不限于校園生活進行了還原、提煉和加工。對“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觀點進行了新的佐證。另辟蹊徑,由大及小,從社會——人生——自我,三個越來越小的維度,對“對稱性”做出“我”的解讀。
2.遷移性。將課堂所學融會貫通,比如按下復制鍵,跨學科將數(shù)學、化學、物理、社會學等學科概念引入語文學科——作文部分的寫作中,給人耳目一新的閱讀體驗。
3.生發(fā)性。不只限于課堂、校園,能將視角轉(zhuǎn)向現(xiàn)實社會,將親歷、目睹的生活,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串成一個彰顯主旨的“糖葫蘆”,每一個“紅果”都有意蘊,綜合體現(xiàn)當代青年的責任和擔當。
(肖 堯)
對稱性的數(shù)學意義是指一個物體包含若干等同部分,對應部分相等;非對稱性則反之。把它們化用到社會學來說也同樣適用,抑或說對稱與非對稱在本質(zhì)上是互斥、非對立的。
1.秩序
每個社會都需要秩序,所以紅燈停綠燈行,川流不息的車輛與匆忙的人潮在十字路口相遇的大多數(shù)時間里可以相安無事。每個社會都需要秩序,所以都市白領(lǐng)們按時上班,朝九晚五。每個社會都需要秩序,所以商人們遵循市場規(guī)律售賣商品。每個社會都需要秩序,所以警察總是在與“非秩序”制造者們做斗爭,以保障社會的安穩(wěn)。每個社會都需要秩序,我們才可以感受生活的酸甜。
如果將眼界放得更廣闊一點,高度更高一點,不僅是社會,茫茫宇宙同樣需要秩序。
太陽在每個清晨升起,在每個黃昏落下。千百個世紀以來,人們不斷歌頌它,是因為它象征美好。在黑暗的長夜里,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光亮更是希望;在寒冷的嚴冬里,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溫暖,更是勇敢。
月亮總是追隨著太陽離去的聲息來臨,伴隨著稀落星辰,在每個靜謐的夜里,在龐大的夜空中,用最柔和的光作筆,為每個游蕩在月色中的孤寂靈魂勾勒出最溫柔而怒放的花兒。大海之上,有萬千星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所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不變,這世界便始終井然有序。老子說的確實不錯——
浮華世間,蕓蕓眾生,只不過沿著既定軌跡向前滾動。
2.秩序的對立
秩序并不是構(gòu)成社會向更高一級發(fā)展的唯一因素。但如果秩序被牢牢釘死在一個社會所有方面的構(gòu)架里,成為社會生命的脈搏,成為社會流動的血液,成為支配一切的主宰,就不會有車輛與人潮在紅綠燈路口相遇的少數(shù)時間里發(fā)生的那些事故;就不會有全球性經(jīng)濟危機;就不會有“非秩序”制造者們擾亂人們的生活,警察也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將他們逮捕;或許敘利亞和阿富汗也不會陷入無休止的戰(zhàn)爭的泥潭……社會就會顯得前所未有得有序,這也就是絕對秩序。所有的秩序此時都像一層層結(jié)構(gòu)嚴密的蛛網(wǎng),編織、覆蓋著人們生活的每分每秒,于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天每一年都變得相同,生活只不過成為一種不停循環(huán)往復的形態(tài),這社會便不再有新的東西出現(xiàn)。就像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在焊死的秩序的鋼架下,新的思想會被永久禁錮,社會就成了一個空殼,不再有生機,不再向前發(fā)展。
因此,無序作為與秩序相對應的存在,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無序與秩序相互補充。無序的存在致使秩序不斷地進行自我修補,而不是無休止地擴張進而導致社會缺失生命力。秩序的存在也制約著無序,好讓它不要自我膨脹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從微觀的角度看,物理老師在課堂上講過,質(zhì)子和中子周圍分布的電子,總是在做無規(guī)則圓周運動。這三種粒子構(gòu)成原子,原子構(gòu)成分子,分子構(gòu)成我們熟知的世界?;蛟S宇宙也是因為奇點的無序而經(jīng)過一系列內(nèi)部反應爆炸的結(jié)果。
左思說:“人生無序。”我說:“世界無序?!焙孟褚膊皇菦]有道理。
3.秩序與無序的對稱性與非對稱性
經(jīng)過夜以繼日的左思右想,我發(fā)現(xiàn)“世界無序”這句話似乎并不完整,就像我之前一系列論證結(jié)論一樣,秩序與無序相對立,它們之間具有一種對稱性,秩序存在即無序存在,絕對的秩序與無序都是很難實現(xiàn)的。誠然,它們的價值和意義從某一方面來說是相通的——一定范圍內(nèi)的秩序或者無序,我覺得對大家或者社會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畢竟它們也互相牽制著對方,努力扶著社會這架獨輪車平穩(wěn)向前做著勻速直線運動。
當然,由于秩序與無序正反對應,在某些時候勢不兩立——它們之間的不同也非常多了,這也就構(gòu)成了秩序與無序之間的非對稱性。
如果秩序和無序是兩個小孩,那他們一定是兩個相愛相殺的古怪家伙。
我上高中了,并且進入了理科班,生活似乎從來如此有序。每天披星戴月從被窩中掙扎著撐起睡意蒙眬的早晨,匆匆解決掉父母精心準備的早餐;在早自習上大聲朗讀;聽物理課上老師講牛頓第三定律,講失重與超重的聯(lián)系;聽化學老師講酸堿鹽的性質(zhì),講元素周期表在考試中的實戰(zhàn)運用;聽英語老師講定語從句的主語省略;明亮的LED燈光下,在微微泛黃的作業(yè)本上奮筆疾書;控制好做作業(yè)的時間,避免晚睡,因為要有充分的精力去迎接下一天的學習。高中的生活的確很枯燥,我們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去學習。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年齡,這確實是一件遺憾的事,但我們總是可以在井然有序的日子里找到一些值得快樂的事。
我們把早自習的朗讀,變成一個比武的擂臺,個個小組方陣在語文老師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暗自較勁,用一聲高過一聲接近于吼的讀書聲進行著一次又一次激烈的“火拼”。我們在音樂課上縱情歡歌,在體育課上釋放天性。我們在物理課上著急地調(diào)侃物理老師曾經(jīng)說過的大話,然后哈哈大笑。我們在課后模仿數(shù)學代課老師尖利獨特的嗓音,圍在桌子前反復琢磨著如何才能模仿到極致。這時總會有一個人率先悟出真諦,然后像武術(shù)大師一般,在眾人再三勸說下,將絕技傳授給我們這些凡人。我們聽生物老師一本正經(jīng)地講,達爾文的進化論表明當今世界上的人都不可否認地從智人進化而來,因此基因的相似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似。每次聽到這兒,我都會想:如果人與人之間真的大部分基因相似,那為什么恰巧是智商的基因在人與人之間的DNA里存在許多不同呢?或許是造物主在分配掌管智商時對一些人存在偏愛吧。況且進化論的正確性在科學界還存在不少爭議,它的對錯還不一定哩,誰知道呢?
我們也在食堂抱怨著飯菜難吃的同時狼吞虎咽,因為和吃飯這件事耍性子,我相信每個人寶貴的身體都不會輕易同意——“人是鐵,飯是鋼”,吃飽飯他才有在題海中叱咤風云的本錢。而且一想到以小時為計量單位,距離高考只有區(qū)區(qū)19848小時,或者以“天”為單位只有827天時,這一切就顯得微不足道了。畢竟一點點食堂中的不愉快是不會阻擋我沖向高考的腳步的,雖然我們也會吐槽有時食堂阿姨給我們打的飯少得可憐,但我們也會親自為她們辯解并美其名曰“手抖”。
總之,在高中,尤其是在理科班,我們有嚴格的秩序,我們按照預定的計劃學習,重復著程序化的生活,但這并不就代表著我們的每一天都一成不變,我們總是能在鐵一般的秩序下創(chuàng)造一點無序,找到一些能活躍我們快要凝固的神經(jīng)的樂趣。
有人說:“人生需要美,更需要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p>
我說:“人生需要快樂,更需一顆會創(chuàng)造快樂的腦袋?!?/p>
我們并不抵觸秩序,是鋼印般的秩序不斷鞭策著缺乏自律的我們。在我們被知識折磨得快要散架時,將我們重新拼接如初;在我們退縮時,押著我們向前沖鋒。
我們也需要無序,在一筆一畫橫豎規(guī)整的秩序方框,在苦海無涯的學習里,我們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無序的星星火花里,釋放著青春時代歡樂的煙火,綻放著除了奮戰(zhàn)高考外人生僅有一次、逝去就不會再有的專屬于我們的記憶。
我們需要秩序,為我們點亮未來迷茫而未知的路途,為我們裝好揚帆遠航的行囊;我們也需要無序,為我們唱起當下歡樂的歌謠,為我們怒放青蔥年華那朵熱烈的小紅花。
秩序與無序都是我們成長所需的陽光,秩序與無序在我的高中生活中毫無保留地展示著它們對稱的一面,它們?yōu)槲覀兊某砷L共同努力;也展示著它們非對稱的一面,它們矛盾的一面。它們或許有時會起一些小沖突,但這些隨著沖突而來的,不管是現(xiàn)在認為好的還是壞的事情,最終都會成為記憶的河灘上那些閃著光的鵝卵石,成為河水中那些耀眼的金色日光碎片,成為河床上含著珍珠的貝殼。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在繁雜的高中生活里,在秩序與無序的對稱性與非對稱性里,痛苦并快樂著。
創(chuàng)作由來:
我們所處的世界,包容著大千萬物,很多東西事物有相似之處,同時也一定有不同之處,就像“這世界上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這是一種定律、一種真理,也是一種自然的秩序?!爸刃颉笔俏恼轮蟹浅V匾囊粋€詞,有我強調(diào)的特別內(nèi)涵。
開始構(gòu)思這篇文章,是因為高強度與嚴格管理的高中生活給我?guī)砹岁P(guān)于秩序的思索。一成不變的生活,毫無新意地重復著每一天的學習,在性情奔放的年齡壓抑著我們的天性,在渴望自由的年齡抑制著我們的飛翔。我們只能坐在教室里,在大腦中幻想著藍天上雄鷹的翱翔,幻想著未來的詩和遠方,然后對著眼前的白色試卷奮筆疾書。但是,這些并不一定于我們有害——不經(jīng)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有奮斗過的人,才見得到真正的雄鷹,才能碰得到真正的詩和遠方。我們要用整個高中來為此奮斗,為理想和價值奮斗。表面上看,這不可避免地與我們的天性產(chǎn)生沖突,但它們確是一種對稱的存在。于我們的高中生活,我知道要經(jīng)歷艱難才能收獲,而眼下的生活于這個年齡的天性來看確實不討喜,但又能怎么樣呢?我們在繁重與繁忙中自我調(diào)適心理和心態(tài),在枯燥與單調(diào)里適配一點豐富和色彩,以簡單地自娛自樂。我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對稱性與非對稱性的框架,并用散文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于是有了這篇文章。
312850033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