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天緯
2020 年行將結束之時,喜獲《劉學鍇文集》出版的消息,又承安徽師大邀請參加網上首發(fā)式,我在這里分三個話題說說自己的感想,借以表達祝賀之忱。
我與劉老師
20 世紀80 年代初,我與劉老師在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的會議上結識,近四十年來,每次見面,我總是習慣性地稱他“劉老師”。這首先是因為我在內心深處確實把他視為自己的老師,1956 年,當他北大畢業(yè)的時候,我才初中畢業(yè),他做我的老師豈不綽綽有余!另外的原因,則是他滿臉的慈祥和藹,他和人交談時語氣的親切無間,讓人覺得只能把他當自己的老師看待,而不是按學界的慣例稱他為“劉先生”。而在劉老師那一方,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他稱呼我總是喊我的名字而絕不加前面的姓,這使我倍感溫暖,也就更有了面對老師的感覺。
劉老師真的做過我的一回老師。2002 年中國李商隱研究會在安徽師大舉行年會,我?guī)Я艘粋€研究生赴會,研究生寫了李商隱的論文,我不能空手;然而,關于李商隱的話,感覺全讓劉老師及余恕誠兄講完了,我還能講什么呢?想來想去,擬了個題目《義山詩的清境》,打算如實寫寫自己讀義山詩的感受,講講義山詩的遺憾之美、殘缺之美。初稿帶到會上,懷著交卷一樣的心情請教劉老師。劉老師讀罷說“很好”,我心下便踏實了。文章寫成后發(fā)表在《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上,并收進了中國詩學研究中心的一個論文集。這是我迄今所寫唯一關于李商隱的論文,這篇小文使我面對這位唐代大詩人不至交白卷,私心因而稍安。劉老師是這篇論文的指導教師,雖然并不是具體的指導,但他當時一句話使我心中有了底,這就足夠了。
劉老師的治學之道
我所理解的劉老師的治學之道,就是專精與博通的統(tǒng)一。
專精,是李商隱與溫庭筠研究。李商隱研究,包括他與余恕誠合作以及他獨立完成的系列成果,可以說以各種書寫形式窮盡了研究對象的全部內容,解決了諸多疑難,體現(xiàn)了國內最高研究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其李商隱研究的成果于20 世紀90 年代在國內掀動了一場“李商隱熱”,從而改寫了文學史,把李商隱推上了唐代一流詩人的地位?!皽乩睢辈⒎Q,構成晚唐一個重要詩派。正所謂“一不做,二不休”,劉老師一鼓作氣,又完成了溫庭筠研究的系列成果。毫不夸張地說,劉老師關于“溫李”的研究成果,大大超越古人,創(chuàng)造了新的經典。
博通,以十卷本《唐詩選注評鑒》為代表。這部堪稱巨著的書,從整體上覆蓋了全部唐詩,正如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教授所說:“劉學鍇先生《唐詩選注評鑒》,是近三十年最好的唐詩大型選本?!笔恰白詈谩?,沒有“之一”。我想強調的一點是,雖然這是一部選本,但仍然體現(xiàn)著學術上的精深品格。以杜甫詩為例,共選入60 題69首,選詩數(shù)量明顯少于當下各種杜詩選注本,但卻占了十卷中的兩卷,總字數(shù)應不少于50 萬,這足以說明對杜甫詩的注釋與評賞達到了何等精深的程度。
文集雖然出版,但劉老師并未擱筆。
繼《唐詩選注評鑒》之后,劉老師今年又推出了此書的“再選本”《劉學鍇講唐詩》,在《選本時時新(代前言)》中,劉老師用大半篇幅評說清人選編的《唐詩三百首》,在肯定其作為“唐詩選本中的經典”的同時,指出“從今天的讀者要求來看,這本書如作為面向廣大讀者的唐詩精品讀本,它的一系列缺陷便非常明顯了”。責編約我寫一篇書評,書評以《期待新選〈唐詩三百首〉》為題,已在《古籍新書報》發(fā)表,當天閱讀量超過千人。我在書評中做了“謹慎的猜度”:劉老師本著“選本時時新”的原則,似要以自己的新選本將《唐詩三百首》取而代之。據責編說,劉老師下一步正有這樣的打算。單就這件事,便可知《劉學鍇文集》的出版絕不意味著劉老師就此擱筆,在今后的歲月里,他的研究及寫作還會繼續(xù)下去,因為這是他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說是生命的需求。
祝愿劉老師凌云健筆不老,生命之樹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