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田,王果帥,張雪晴,李賽慧,閔雯嫣,劉宗平,顧建紅*
(1. 揚州大學獸醫(y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9;2. 江蘇高校動物重要疫病與人獸共患病防控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江蘇 揚州 225009)
鎘是一種不易分解的重金屬環(huán)境污染物,其生物半衰期為10~30年,進入環(huán)境后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可通過食物鏈蓄積在體內[1-2]。急性或慢性鎘暴露能引起肝腎及骨骼等多種器官和組織的損傷。因此,鎘的研究愈來愈廣泛。骨作為鎘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接觸高濃度鎘會降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通常表現(xiàn)為骨質疏松、關節(jié)炎等癥狀[3]。近年來,由于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大氣和飼料中的鎘污染日益嚴重,對動物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威脅[4]。
骨髓基質細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一種骨髓多能細胞,在體內處于相對靜止狀態(tài),當受到各種生理或病理刺激時能分化為成骨細胞(osteoblast,OB)、軟骨細胞、脂肪細胞、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等[5-6]。BMSCs純化需時短,并可在體外迅速擴增,作為骨髓微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成分,對于維持正常的骨代謝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7-8]。鎘引起骨質疏松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9]。有文獻報道,氯化鎘可促進人BMSCs的成脂分化、抑制其成骨分化[10]。大鼠試驗結果表明,低劑量的鎘可以通過RANKL/OPG信號下調BMSCs的成骨分化基因[11],也可通過Wnt/β-catenin通路抑制BMSCs的成骨分化[12]。然而,人和大鼠屬于哺乳類動物,其骨骼與家禽存在差異。禽類骨骼中空,壁薄而輕,不僅在支撐機體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在蛋殼形成中亦發(fā)揮重要作用。目前,鎘對禽類B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未見報道。本研究將在誘導雞胚來源BMSCs成骨分化基礎上,加入不同濃度的醋酸鎘,觀察其對雞體外培養(yǎng)BMSCs成骨分化的影響,為禽類骨代謝失衡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礎。
SPF雞蛋由山東濟南鑫盛達科技有限公司購入,在揚州大學獸醫(yī)學院內科實驗室孵化至18日齡。
無菌條件下,分離雞胚股骨、脛骨,用不含血清的α-MEM培養(yǎng)基沖出骨髓,沖至發(fā)白,300目濾網(wǎng)過濾,離心留沉淀于管底的細胞,用α-MEM培養(yǎng)基(含10%FBS)重懸,以3×106個/mL密度接種于細胞瓶,37 ℃、5%CO2,飽和濕度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BMSCs在24 h完全貼壁,換液去除未貼壁細胞,待細胞長至80%~90%時,進行傳代培養(yǎng)。α-MEM培養(yǎng)基先于37 ℃水浴加熱15 min,取出細胞瓶,在超凈臺內緩慢棄去培養(yǎng)基,用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清洗2次,再用預熱的0.25%胰酶37 ℃消化,在顯微鏡下觀察至細胞間連接消失時,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養(yǎng)基終止消化,用膠頭滴管緩慢吹下貼壁細胞,PBS清洗后用含10%胎牛血清的α-MEM培養(yǎng)基重懸細胞,計數(shù),以3×106個/mL接種于細胞瓶,置于37 ℃,5%CO2,飽和濕度的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
取第二代雞BMSCs,以每孔3×105個接種于六孔板,待長至75%左右改為成骨誘導液(10%FBS、地塞米松10 nmol/L、β-甘油磷酸鈉10 mmol/L、抗壞血酸50 μg/mL的DMEM),誘導7 d時,進行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誘導21 d時進行礦化結節(jié)茜素紅染色并拍照記錄。
第二代細胞長至約80%時,棄去培養(yǎng)基,PBS洗2次,加入2 mL胰蛋白酶消化30 s,含10% FBS的α-MEM培養(yǎng)基終止消化,收集細胞,1 000 r/min,離心10 min,PBS洗2次,用100 μL PBS重懸。對照組不加任何抗體,實驗組分別加入2 μL 抗體(CD44-FITC、CD45-PE、CD44-FITC和CD45-PE),冰上孵育30 min后加入1 mL PBS清洗2次,用300 μL PBS重懸細胞轉移至流式管,F(xiàn)ACS LSRFortessa流式細胞分析儀檢測。
取第二代細胞,按照上述方法傳至96孔板(接種密度7 500個/孔),待其長至75%左右,改為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10%FBS、地塞米松10 nmol/L、β-甘油磷酸鈉10 mmol/L、抗壞血酸50 μg/mL的DMEM),并加入0,1,2,5,10和20 μmol/L的醋酸鎘處理72 h,按照CCK-8試劑盒說明書,在450 nm處采用酶標儀測定吸光度值。
取第二代細胞以每孔3×105個細胞接種至6孔板,待長至75%左右改為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10%FBS、地塞米松10 nmol/L、β-甘油磷酸鈉10 mmol/L、抗壞血酸50 μg/mL的DMEM),并加入0和5 μmol/L的醋酸鎘,處理72 h,按BCIP?/NBT液體底物系統(tǒng)試劑盒操作。
取第二代細胞以每孔3×105個細胞接種至6孔板,待長至75%左右改為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10%FBS、地塞米松10 nmol/L、β-甘油磷酸鈉10 mmol/L、抗壞血酸50 μg/mL的DMEM),并加入0、5、10和20 μmol/L的醋酸鎘,處理72 h,TRizol裂解法提取各組總RNA。使用qPCR儀檢測成骨相關標志分子:Runt相關轉錄因子2(Runx2)、ALP、成骨細胞特異性轉錄因子(osterix,OSX)、骨鈣素(osteocalcin,OCN)、骨橋蛋白(osteopontin,OPN)、Ⅰ型膠原(type Ⅰ collagen,COL1);破骨細胞生成和抑制因子:核因子κB受體活化因子配體(RANKL)和骨保護素(osteoprotegerin,OPG)mRNA表達水平。以GAPDH為參照,按照RT-PCR Kit進行qRT-PCR反應。引物序列見如表1。
表1 成骨相關基因引物序列
所有數(shù)值均使用GraphPad Prism軟件分析作圖,數(shù)據(jù)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組間差異顯著,P<0.01表示組間差異極顯著。
剛接種的原代BMSCs呈圓形,24 h后開始貼壁,貼壁細胞呈梭形,體積增大但混有大量紅細胞、白細胞等不貼壁橢圓形或圓形細胞。傳至第一代,細胞形態(tài)趨于均一,紡錘形細胞增多,圓形細胞減少。傳至第二代細胞形態(tài)更加均一,紡錘形細胞占80%以上(圖1)。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7 d ALP染色結果顯示,細胞呈紫黑色(圖2)。成骨誘導至21 d時,茜素紅染色可見橘紅色的礦化結節(jié)形成(圖3)。
圖1 雞BMSCs形態(tài)(100×)
圖2 雞BMSCs ALP 染色(100×)
圖3 礦化結節(jié)茜素紅染色(100×)
流式細胞術檢測第二代BMSCs,結果顯示,CD44(64.9%)為陽性(圖4),CD45(0.5%)為陰性(圖5),符合基質細胞表型特征。
圖4 CD44-FITC
圖5 CD45-PE
CCK-8法檢測不同濃度醋酸鎘處理72 h的細胞增殖率,以確定醋酸鎘的細胞毒性。結果顯示,低濃度的鎘對細胞的存活率有顯著的促進作用(P<0.05),當醋酸鎘濃度達到20 μmol/L時,可顯著抑制細胞活力(P<0.05)(圖6)。
注:*表示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ALP染色法檢測細胞堿性磷酸酶的活性,結果顯示,空白對照組細胞存在大量紫黑色的染色顆粒(圖7A),醋酸鎘處理組紫黑色面積較少(圖7B),說明鎘處理組ALP活性明顯降低。
A. 空白組;B. 鎘處理組
熒光定量PCR結果顯示,OPN、COL1、Runx2、OSX、ALP、OCN和OPG mRNA的表達量隨著鎘濃度的升高劑量依賴性降低,除了5 μmol/L鎘組OPN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組差異均極顯著(P<0.01)(圖8A-H)。RANKL mRNA的表達量呈濃度依賴性升高,差異均極顯著(P<0.01)(圖8A~H)。
A. OPN mRNA的相對表達;B. COL1 mRNA的相對表達;C. Runx2 mRNA的相對表達;D. OSX mRNA的相對表達;E. ALP mRNA的相對表達;F. OCN mRNA的相對表達;G. OPG mRNA的相對表達;H. RANKL mRNA的相對表達。**表示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極顯著(P<0.01)
目前報道BMSCs分離的方法不止一種,包括差速貼壁分離法、密度梯度離心和流式細胞術分離法等[13]。王翔毅等[14]發(fā)現(xiàn)體外密度梯度離心法和貼壁靜置可以獲得大量高度均一、表型符合BMSCs的細胞。根據(jù)BMSCs與其他細胞貼壁能力、沉降速度的差異,首次換液時間格外重要,接種后24 h通過首次全量換液以防止雜細胞貼壁,傳代時控制胰酶消化時間為30 s[15]。目前還沒發(fā)現(xiàn)BMSCs的特異表面標志,主要根據(jù)其可表達CD44、CD54、CD106等間質內皮細胞標志,但不表達CD34、CD45等造血細胞標志進行鑒定[16-18]。本試驗采用全骨髓差速貼壁法,接種后24 h全量換液,待其長至80%時,傳代培養(yǎng)。原代細胞可見大量圓形或橢圓形雜細胞,傳至第一代時圓形細胞減少,細胞呈典型的紡錘形,體積較大,邊緣光亮,可穩(wěn)定傳代培養(yǎng)。成骨誘導培養(yǎng)基培養(yǎng)第二代BMSCs 7 d細胞ALP染色陽性,培養(yǎng)21 d可形成礦化結節(jié)。流式細胞術檢測顯示第二代細胞CD44陽性,CD45陰性,符合BMSCs特征。表明本試驗獲得的細胞為雞BMSCs,可用于下一步試驗。
鎘作為重要的環(huán)境重金屬污染物,可增加人和動物骨質疏松的風險[19]。高劑量的鎘可明顯損害大鼠脛骨骨微結構[20]。早期研究表明,鎘的骨毒性繼發(fā)于腎損傷,尤其腎小管損傷可致腎小管鈣、磷重吸收障礙;同時維生素D活化受損,繼發(fā)鈣、磷代謝異常,引發(fā)骨丟失和骨質疏松癥狀[21]。最近研究表明,鎘可直接作用于OB,引起骨損傷[22]。然而,鎘是否影響禽BMSCs成骨分化,從而導致骨骼疾病仍不清楚。OB發(fā)育包括活化增殖期、細胞外基質成熟期和基質礦化期3個階段。ALP是OB成熟及活性的標志[23]。Runx2是促進骨形成的關鍵調控因子,為成骨分化早期標志物。OSX是Runx2在成骨過程中的下游靶點,激活COL1A1和OCN的轉錄,實現(xiàn)骨形成[24]。OCN由成熟的礦化OB合成,是OB分化中晚期標志物,其可通過與鈣及羥基磷灰石結合促進骨形成[25]。OPN主要表達于骨形成晚期,調控礦化組織的重建[26];此外,表達于OB或BMSCs的RANKL/OPG信號是近20年發(fā)現(xiàn)的調控破骨細胞生成和骨溶解的關鍵信號軸[27]。因此ALP、RUNX2、OSX、COL1A1、OCN、OPN的表達水平反映著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RANKL和OPG表示骨吸收能力。本研究在體外誘導雞BMSCs成骨分化過程中用不同濃度醋酸鎘處理,觀察了鎘對BMSCs增殖及上述成骨標志物表達的影響。結果顯示,低濃度(≤10 μmol/L)鎘顯著促進BMSCs增殖,高濃度(大于10 μmol/L)鎘顯著抑制BMSCs增殖;然而,5 μmol/L鎘暴露均可顯著或極顯著下調成骨相關指標(COL1、OSX、RUNX2、ALP、OCN、OPN)以及OPG的表達,上調RANKL基因的表達,且呈劑量依賴效應。研究表明,鎘能夠抑制體外培養(yǎng)雞BMSCs向OB的分化,低濃度鎘對BMSCs增殖的促進作用主要是反饋調節(jié)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