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全士能,蔡宇峰,桑騰蛟,李新穎
(1.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湖北荊門 448035;2.高速水動力航空科學技術重點實驗室,湖北荊門 448035)
潛艇在水下航行時的阻力,對潛艇的快速性和續(xù)航力有著重要影響,是評價潛艇綜合航行性能的一項重要技術指標[1-4]。潛艇周圍的流場對潛艇的水動力性能產生直接的影響[5-6]。在潛艇概念設計階段,利用數(shù)值計算方法精確預報潛艇流場特性,為水動性能的最佳潛艇設計方案提供評價依據(jù)[7-8]。
潛艇自航時,圍殼舵以及艉舵不同的角度對流場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跐撏憾娴亩鄠€角度變化,研究不同角度的水動性能[9-10]。本研究基于X型艉舵變化工況多的情況,研究了艉舵角度連續(xù)變化的流場計算方法。
本研究對象是帶有十字形艉舵的潛水艇,如圖1所示。艉舵中的1舵與4舵沿著各自的轉軸轉動,艉舵在旋轉過程中,舵的后緣向上為正。計算工況如表1所示,1舵與4舵同時聯(lián)動,總共有36個工況?;隰憾娴亩嘟嵌茸儞Q,本文利用STAR-CCM+軟件,實現(xiàn)對9個角度流場的連續(xù)模擬。
圖1 研究對象Fig.1 Research object
表1 計算工況Tab.1 Calculation condition
在CATIA中,1舵、4舵與潛艇不動體(簡稱潛艇母體)之間需要有一定的距離,本次模型保留的是5 mm,如圖2所示。
圖2 舵與潛艇母體示意圖Fig.2 Rudder and submarine matrix
將1舵與4舵沿著各自的轉軸轉到30°的位置。在CATIA中分別輸出3個igs模型,分別為潛艇母體、轉了30°的1舵、轉了30°的4舵,模型分別命名為MuTi.igs、1duo.igs、4duo.igs。
將3個igs模型,分3次導入到STAR-CCM+軟件中的part中。
在STAR-CCM+軟件中,創(chuàng)建3個域,分別為計算域、1舵的域、4舵的域,并命名為back、over-1-duo、over-4-duo。
此時需注意over-1-duo、over-4-duo必須分別包含1舵、4舵的全部,并且兩個小域與兩個舵之間的最小距離應該包含5層網(wǎng)格,否則會出現(xiàn)如圖3所示的錯誤。
圖3 域太小的錯誤提示Fig.3 Field too small error
back為計算域,考慮到只有右邊兩個舵轉動,此次計算中,采用潛艇整個模型進行計算。
此時over-1-duo、over-4-duo沒有公共空間,并且不包含MuTi模型,如圖4所示。分別將3個模型與3個對應的域進行布爾運算,并命名為virtual、overset-1、overset-4,然后分別分配到Region中。
圖4 域局部示意圖Fig.4 Local schematic diagram of domain
虛擬水池Virtual有2種邊界類型:(1)出口out為壓力出口,設為Pressure Outlet;(2)計算域其余5個面為速度入口,設為Velocity Inlet。
邊界條件的設置關鍵是,overset-1、overset-4的邊界全部采用重疊網(wǎng)格類型。
隨1舵一起旋轉的小域overset-1只有1種邊界類型,為重疊網(wǎng)格類型,設為overset mesh。
隨4舵一起旋轉的小域overset-4只有1種邊界類型,為重疊網(wǎng)格類型,設為overset mesh。
在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s中主要對Velocity進行設置。將Velocity->Value中X方向速度設置為-0.51 m/s,其余參數(shù)為0。
Virtual分別與overset-1、overset-4創(chuàng)建重疊網(wǎng)格交界面,分別命名為overset mesh1、overset mesh4。重疊網(wǎng)格采用線性交換的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交換。
在overset mesh1、overset mesh4的屬性窗口中選擇3個屬性,分別為close proximity、alternate hole cutting、overlap volume calculation。這三個屬性若不選擇,初始化時會出現(xiàn)圖5所示的錯誤。
圖5 重疊網(wǎng)格錯誤提示Fig.5 Overlapped grid error prompt
在Geommetry->Operations中分別建立3個Automated Mesh對3個域進行網(wǎng)格劃分。網(wǎng)格類型選擇Surface Remesher、Trimmed Cell Mesher、Prism Layer Mesher。這種網(wǎng)絡按照常規(guī)重疊網(wǎng)格尺寸劃分即可。
在計算過程中,潛艇母體靜止,1舵與4舵沿著各自的轉軸轉動,此時需要建立1舵與4舵的局部坐標系,分別命名為zhou-1-duo、zhou-4-duo。
在Tools->Coordinate Systems->Laboratory->Local Coordinate Systems中分別建立1舵與4舵的局部坐標系。以1舵為例介紹局部坐標系建立過程,如圖6所示,分別在旋轉軸上找到兩個點,O點在母體與旋轉體之間,A點在旋轉軸的外側。兩個點的坐標如表2所示。
圖6 1舵三維圖Fig.6 3D drawing of 1 rudder
表2 關鍵點坐標Tab.2 Key point coordinates
在Tools->Coordinate Systems->Laboratory->Local Coordinate Systems中右擊選擇New->Cartesian,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原點及X軸,如圖7所示,其中XAxis Direction輸入的是矢量OA的值。新建立的局部坐標系命名為1#-system。
圖7 局部坐標系Fig.7 Local coordinate system
1舵與4舵需要監(jiān)測的角度分別為-30°、-18°、-9°、-3°、0°、3°、9°、18°、30°等9個角度,舵的后緣向上為正。建立如表3所示的角速度變化表12#3.csv。每個角度穩(wěn)定時間是3 s,角度變化時間是1 s。在Tools->Tables中讀取12#3.csv。右擊Tools->Tables選擇New Table->File Table,找到12#3.csv文檔,打開即可。
表3 角速度變化表Tab.3 Angular velocity change table
舵的角度及計算結果需要取值的時間表如表4所示。
表4 取值時間表Tab.4 Value schedule
分別設置1舵與4舵的旋轉屬性,并命名為Rotation-1、Rotation-4。
右 擊Tools->Motions,選 擇New->Rotation。在Rotation->Properties屬性窗口中設置如圖8所示的屬性。其中Axis Direction中選擇X軸,Axis Origin選擇原點,Coordinate System選擇新建立的局部坐標系,Rotation Rate是基于CCM編寫的程序代碼,如圖9所示。
圖8 旋轉屬性Fig.8 Rotation properties
圖9 程序代碼Fig.9 Program code
對1舵、4舵的小域overset-1、overset-4分別設置局 部 旋 轉。在Regions->overset-1->Physics Values->Motion Specification的屬性中motion選擇Rotation-1。同理設置overset-4。
創(chuàng)建阻力監(jiān)測報告。右擊Report->New Report->Force;將新創(chuàng)建的Force1重命名為Fx;將Properties中的Direction設為[1,0,0],F(xiàn)orce Option選擇pressure+shear,Parts選擇3個模型,分別為1舵、4舵、潛艇母體,如圖10所示。
圖10 阻力的三個模型Fig.10 Three models of resistance
升力Properties中的Direction設為[0,1,0],力矩的轉軸為Y軸,作用點為原點O。
圖11顯示了隨時間變化的阻力、升力以及力矩。監(jiān)測值的穩(wěn)定時間段是3 s,監(jiān)測值的變化時間是1 s,監(jiān)測曲線中有9段穩(wěn)定區(qū)間,35s后角度一直在30°,監(jiān)測值一直穩(wěn)定,沒有再出現(xiàn)波動值。
圖11 計算結果監(jiān)測曲線圖Fig.11 Monitor Plot of Total Drag
本研究基于STAR-CCM+軟件對潛艇艉舵角度連續(xù)變化的計算方法進行了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本算法可以用來計算潛艇艉舵角度連續(xù)變化的流場,為潛艇艉舵不同角度的水動性能研究提供了高效的計算方法。
(2)本算法適用于研究圍殼舵不同角度的水動性能。
(3)本算法適用于4個艉舵單個或多個同時旋轉的水動性能研究,為工程應用提供了簡單高效、操作方便的計算方法,適用于推廣到工程應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