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聰
兩百多年的京劇歷史,繞不開一個姓氏—譚。很多人說“一部譚家史是一部濃縮的京劇史”。作為譚家第七代傳人的譚正巖,年幼時,周圍的鄰居、老師都會和他說:“你是京劇的未來,你要接譚家的班,你要扛起譚家的大旗……”就這樣潛移默化的,譚正巖自己也覺得,“生在這樣的家庭,我從一出生就與京劇形成了無法割舍的緣分?!?/p>
《定軍山》是譚派的經典之作,講述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黃忠在定軍山之戰(zhàn)刀劈曹魏大將夏侯淵的故事。于1905年12月28日在前門大觀樓放映的中國第一部電影,正是由譚派創(chuàng)始人譚鑫培主演的京劇《定軍山》,這也結束了中國沒有國產電影的歷史。雖然這是一部無聲電影,但在當時仍然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定軍山》之所以流傳百年,是因為這出戲的每一個細小的情節(jié)都設計得非常仔細而精巧,而且每一代人都在細節(jié)上苦下功夫?!弊T正巖表示,他大學畢業(yè)后,才在爺爺的指導下第一次演《定軍山》這部傳家戲,“也是從那天起,我真正擔負起了譚派傳承人的重任?!?/p>
“命中注定”“為京劇而生”是譚正巖自己經常提到的,8歲開始練功,11歲考入戲校學戲,畢業(yè)后進入中國戲曲學院深造,2001年進入北京京劇院,譚正巖的從藝道路似乎是按照人們所期待的那樣。事實上,作為“中國京劇第一世家”的七代嫡傳,譚正巖有著與生俱來的光環(huán),也有著不足為外人道的無奈、壓抑和束縛。
“有的時候我甚至痛恨我這個姓,或者說這個姓給我?guī)淼膲毫?。”他曾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崩潰大哭說“傳承譚門的擔子太重了”,他怕自己辱沒了幾代人的努力。如今,他更多地感到,“我生在譚家,守護和延續(xù)譚派是我的責任?!?/p>
至今,《打漁殺家》《四郎探母》等譚派劇目仍是各大劇團的老生重頭劇目,但《定軍山》卻已不大唱了,只有譚派傳人還在堅持演出,“黃忠身上那一套盔甲,也就是演員說的大靠,僅四根靠旗加上下面的皮托就有15斤重?!?/p>
“我經常形容傳承這條道路,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你要一直在跑,耐得住寂寞,但不知道終點在哪。”譚正巖這樣提及京劇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譚家每代人其實都挺與時俱進的。”譚正巖也一直在思考京劇的創(chuàng)新。在他眼里,京劇的式微是現(xiàn)實,但絕不是必然。這些年來他一直嘗試傳承創(chuàng)新,渴望通過新戲證明自己。“我希望能夠有屬于自己的戲。”排新編劇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挖掘人物性格、呈現(xiàn)人物的特點,可以通過自己的體會來創(chuàng)作一個人物,“其實這對我的提高會很有幫助?!?/p>
當然,譚正巖也意識到,京劇的創(chuàng)新弘揚,不只是簡單的編幾出新戲那么簡單。“一直以來我都在摸索,想找到一種能夠更新穎地推廣京劇的方式?!痹谒磥?,無論是京劇還是其他傳統(tǒng)藝術形式都不能墨守成規(guī),需要有突破和創(chuàng)新。
(本報道圖片由譚正巖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