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劉坤 楊 磊 沈淺灝
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3
近年來隨著裝配式建筑的推進,出現(xiàn)了較多預制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木結構,但是設想中的裝配式結構提高施工效率的優(yōu)點一直未有明顯體現(xiàn)。因此在施工方法、措施等方面不斷進行革新改良成為一個研究方向的情況下,希望通過使用專用工具能提升裝配式建筑施工效率,促進建筑業(yè)發(fā)展。
預應力樓板在最近幾年的裝配式建筑中廣泛應用,特別是肋梁預應力樓板,剛度大,變形小,可以減少模板、支架的搭設,降低現(xiàn)場施工強度,整體提升施工效率,但現(xiàn)場臨時支撐施工中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為了取得大空間而采用預應力樓板,導致預應力樓板跨度較大,單塊構件質量提升明顯,對運輸和現(xiàn)場吊裝機械要求較高,施工成本提高。
其次,為提升現(xiàn)場施工裝配效率,預應力樓板臨時支撐安裝一般采用擱置式,而且由于預應力樓板的受力特性,為避免多點支撐,板下少撐或無撐,端部局部荷載增大,易形成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危大工程),現(xiàn)場模板支架搭設與傳統(tǒng)現(xiàn)澆結構搭設稍顯不同。
本文通過對預應力肋梁樓板的特性進行考察和分析,結合實際工程中預應力肋梁樓板臨時支撐方案,對預應力樓板臨時支撐系統(tǒng)的設計及應用進行相應的研究。
疊合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是一種板梁結合的預制鋼筋混凝土承載構件,應用先張法工藝。疊合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在構件廠制作養(yǎng)護完成運至施工現(xiàn)場吊裝,并與現(xiàn)澆混凝土形成整體。疊合預應力混凝土雙T板作為簡支構件,體型簡單,制作和施工過程省時、省料,易于工廠化制作,質量便于控制,擁有良好的承載性能。其特點包括:有效縮短建設工期,緩解安裝工程和裝飾工程的壓力,減少用工量,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省略樓板及主次梁模板,減少施工現(xiàn)場作業(yè)量,降低粉塵、噪聲等污染,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
但雙T板的缺點主要有:體型大,自重大,對運輸工具、吊裝設備和道路狀況的要求高。
從定性角度進行分析,簡支條件下,雙T板端部線荷載的影響因素隨著跨度、高度增加而變大,隨著寬度增加而減小。在簡支條件下,端部臨時支撐單側承受的線荷載易處于10 kN/m以上,加入梁自重、施工荷載或兩側荷載的情況下,線荷載可能超過20 kN/m,形成危大工程,需重點注意。通過計算可得出不同寬度的雙T板自重與板高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不同寬度的雙T板自重與板高的關系
預應力空心板除了擁有預應力雙T板的優(yōu)點外,同時還易于工廠化制作,質量便于控制,擁有良好的承載和抗震性能,隔聲保溫防火性能好。類似雙T板,通過計算可以得到不同寬度的GLY預應力空心板板自重與板高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不同寬度的GLY預應力空心板板自重與板高的關系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情況下,預應力雙T板單塊板比預應力空心板大且高,但在單位面積自重上,預應力空心板較雙T板更重,更應注意預應力空心板結構體系中擱置梁下的臨時支撐。
現(xiàn)場施工中,端部預制梁下支撐常采用滿堂支撐,工藝較為成熟,成本較低,可根據需要進行搭設,雖然預應力板底免撐,但也存在滿堂支撐的常見問題,如搭設拆除時間長、設計復雜、搭設完成后現(xiàn)場施工條件差。因此預應力肋梁樓板也需要一種能滿足現(xiàn)場裝配施工要求的臨時支撐,進而提升裝配式建筑現(xiàn)場施工的效率。
圖3、圖4為預應力雙T板、預應力空心板臨時滿堂支架現(xiàn)場照片,現(xiàn)場施工預應力板底部雖然無支撐,但為保證滿堂支架整體性,跨中、邊角均設置有水平連系桿,現(xiàn)場條件改善有限。
圖3 預應力雙T板端部預制倒T梁及滿堂支架
圖4 預應力空心板擱置T梁及滿堂支架
滿堂支架計算時,梁板支架分別進行計算,注意以下幾點:
1)當梁側立桿共用時,僅計算梁下滿堂支架,可將整塊預應力肋梁板線荷載增加到相應擱置梁上,折算成等線荷載的梁,再按照折算后的梁尺寸(梁側無板)進行計算,如圖3、圖4預應力雙T板、空心板跨度較小,梁側立桿梁板共用。
2)當跨度較大、梁側立桿不共用時,分別計算梁、板下滿堂支架。預應力肋梁板通過擱置梁、板下支架共同支撐。
預應力肋梁板下支撐可通過驗算簡支端立桿軸力確定,圖5為雙T板肋梁底部立桿布設示意,單塊雙T板質量為4.28 t,尺寸2 m×8 m,現(xiàn)澆層厚60 mm。簡支情況下,使用φ48 mm×3.0 mm鋼管,肋梁底部設置立桿支撐,搭設高度5 m,步距1.8 m,在板端各有1道2根立桿作為板下支架,擱置梁、板下支架共同作用承載雙T板荷載,共相當于8點支撐,荷載為66.80 kN,單桿荷載標準值為8.35 kN。立桿單桿容許軸力為16.00 kN。
圖5 預應力雙T板端部鋼管支架
經計算,立桿單桿可滿足軸力承載要求。梁下立桿按照每側承載1/4板自重折算梁截面,然后再計算梁下支架。
安裝前,應將支撐高度調整至設計標高,以控制樓板的標高及平整度。
預應力肋梁板擱置在預制梁上,通過在預制梁上設置橡膠墊塊或采用坐漿法,控制預應力雙T板安裝精度,并保護預制梁。
為保證整個架體的穩(wěn)定性,在縱橫向支撐架的連接部位增加短鋼管進行拉結,每步架體均需設置[1]。
上述雙T板現(xiàn)場臨時支撐系統(tǒng),支撐立桿應力已經接近容許應力,在搭設高度增加、跨度增大、搭設工藝影響下,鋼管滿堂支架將不能滿足現(xiàn)場裝配化要求。
計算中荷載取值僅為預應力肋梁板加現(xiàn)澆層質量,在增加施工荷載的情況下,荷載將顯著增加,如施工荷載2 kN/m2,則單桿標準荷載最終為16.855 kN,超過板下支架立桿的允許壓力16.000 kN的容許值。
受力分析中,假定4道支撐構件受力均分,每道支撐承載1/4板自重,實際受限于荷載位置、現(xiàn)場搭設精度、預應力肋梁板起拱影響,預應力構件支撐很難出現(xiàn)均分,局部承載力易超過1/4,并且在中部標高較高的情況下,局部會出現(xiàn)負彎矩,導致構件出現(xiàn)負彎矩裂縫等質量問題,因此,預應力混凝土肋梁板一般都要求簡支運輸、臨時存放。
隨著預應力肋梁板跨度增加,支撐數(shù)量增多,板下鋼管支撐的受力更加復雜,均分計算假定將無法滿足安全計算要求。
經過上述分析,預應力肋梁板臨時支撐荷載較大,且肋梁板剛度較大,簡支條件下構件預應力結構完全可滿足要求,傳力明確,有利于提升裝配式建筑的現(xiàn)場施工效率,可得出以下結論:
1)盡量按照簡支,即擱置梁承載預應力肋梁板,臨時支撐設置支撐擱置梁,減少現(xiàn)場支撐搭設數(shù)量,促進現(xiàn)場裝配化。
2)荷載過大,滿堂鋼管支撐在承載上可能無法滿足要求,需要承載能力更高的臨時支撐,可參照鋼結構施工中臨時支撐設置,如獨立支撐、門式支撐、組合支撐,由于支撐在梁上,線荷載明顯增大,施工階段,預制框架主梁需要承擔整個樓面的施工荷載,為保證支撐結構安全,中間層支撐要進行相應基礎承載力驗算,通過增加預應力的方式控制主梁施工階段撓度和裂縫[2]。
3)當采用預制柱、梁,且預制梁可直接擱置在預制柱,并承擔施工階段的荷載時,如廠房預制梁柱,可采取面支撐施工。
可以預見,預應力肋梁板的應用會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提高現(xiàn)場裝配化水平,但工具化臨時支撐系統(tǒng)的應用更能提升現(xiàn)場的施工效率,讓各方更有動力推動裝配式建筑的發(fā)展[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