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丹
(遼寧電力中心醫(yī)院 遼寧 沈陽 110006)
根管治療術是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最有效的治療辦法,但由于根管復雜的解剖結構,根管治療失敗時有發(fā)生。根管手術顯微鏡和超聲設備的引入突破了傳統(tǒng)根管治療單純依靠術者手感進行判斷的局限性,顯微鏡卓越的放大功能和與視軸一致的照明功能,使術者能夠看清髓室底及根管內部復雜的解剖結構,精確定位病變區(qū)域和變異情況,把握操作細節(jié),從而提高根管治療術的質量[1-3]。本研究通過對老年人中兩種根管變異度較高的離體牙進行試驗,對比分析超聲輔助的顯微根管治療技術和傳統(tǒng)治療技術在老年人復雜根管治療中的效果區(qū)別,從而更好的指導臨床。
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60歲以上老人因牙周、阻生齒、埋伏牙原因拔除的離體牙100顆(下頜前磨牙60顆、上頜第三磨牙40顆),隨機分為兩組(n=50,30顆前磨牙、20顆磨牙)。
納入標準:①離體牙外形完整且形態(tài)正常,術前C B C T根管影像清晰可辨。②患牙牙根發(fā)育完全、拔除前無牙髓病變及根尖周病變。③患牙未經(jīng)過牙髓治療和無樁冠修復。④患者均為60歲以上老人。
Le ic a根管顯微鏡(德國)、普萊美卡口腔錐形束CT(芬蘭),P5根管超聲治療設備,超聲工作尖E T20、E T40(法國賽特力),超聲根管銼K10、K15,D G16,手用不銹鋼K銼(8號、10號、15號),E DT A凝膠,機動鎳鈦根管銼ProTaper(瑞士),VDW根管馬達,高速開髓裂鉆,低速球鉆,1.25%次氯酸鈉,17%E D TA沖洗液。
將完整拔除的離體牙進行編號,依據(jù)CBCT影像,由兩名醫(yī)師對根管數(shù)目進行判讀(一名工作五年以上的口腔醫(yī)師和一名影像學技師各自獨立完成),在三維方向上至少有兩個維度顯示有根管影像即記為一個根管。當口腔醫(yī)師和影像技師閱片結果不一致時,請一名主任醫(yī)師再次閱片并確定結果。記錄每顆牙CBCT顯示的根管數(shù)目作為該牙實際標準根管數(shù)。
將帶有編號的100顆離體牙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顆(30顆前磨牙、20顆磨牙),試驗組在顯微鏡及超聲輔助下進行根管探查及預備,對照組直視下進行常規(guī)根管探查及預備,指定同一名醫(yī)師對兩組離體牙實施相關操作,記錄并比較兩組根管檢出及疏通情況(根管檢出率=根管檢出數(shù)量/C BC T判讀的實際標準根管數(shù)×100%;根管疏通率=根管疏通數(shù)目/CBCT判讀的實際標準根管數(shù)×100%)。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試驗組C B CT共識別94個根管,檢出84個,疏通77個(根管檢出率89.36%,疏通率81.91%);對照組CBCT共識別95個根管,檢出71個,疏通59個(根管檢出率74.74%,疏通率62.11%)(見表1-4)。兩組比較研究,試驗組根管檢出數(shù)目、疏通數(shù)目、檢出率、疏通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6)。結論:超聲輔助下的顯微根管技術可以顯著提高變異根管的檢出,減少遺漏根管的發(fā)生,并且能對變異根管進行有效疏通,有助于復雜根管的診治,值得推廣使用。
表1 試驗組根管檢出情況
表2 對照組根管檢出情況
表3 試驗組根管疏通情況
表4 對照組根管疏通情況
表5 兩組根管檢出情況對比
表6 兩組根管疏通情況對比
大量研究表明,牙根只有一個優(yōu)美的、錐形的根管和一個根尖孔是例外而不是慣例。大多數(shù)牙齒都有數(shù)個根尖孔,根管內有鰭狀突起、三角形物、環(huán)狀物和根分叉副根管等[4]。根管復雜的解剖結構導致遺漏根管成為臨床上根管治療失敗的最常見原因。因此,正確的尋找及疏通根管是影響根管治療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容易遺漏的根管大多細小而位置較深,或者存在根管口鈣化[5]。手術顯微鏡的局部放大和照明作用,結合超聲設備,是幫助尋找隱藏或遺漏根管的有利條件[6]。
不同于國內外以往的離體牙研究,本試驗對所有離體牙進行CB C T根管數(shù)目判讀,作為計算檢出率及疏通率的標準依據(jù),更加準確,試驗過程中也完全模擬臨床進行根管疏通及預備,為臨床提供更加全面的理論依據(jù)。試驗樣本同時選擇下頜第一前磨牙及上頜第三磨牙也較為不同。原因使因為這兩顆牙齒在老年人牙齒中的根管變異度較高。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多根管下頜前磨牙的根管在中下段分叉,憑手感往往只能進入其中較直或較粗的根管,臨床極易遺漏根管[7],顯微鏡的應用可以使術者準確地觀察根管深部,清楚地看到根管分叉處,提高根管檢出率及疏通率,在直視情況下對多根管進行定位并完成治療[8,9],這與我們的試驗結果相一致。
而隨著臨床修復治療理念的轉變以及自體牙移植等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臨床醫(yī)師選擇保留第三磨牙,恢復患者牙列缺損和咀嚼功能[11]。第三磨牙的根部解剖形態(tài)完全不可預測,這也是本試驗選擇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在分析顯微超聲技術優(yōu)勢的同時,對第三磨牙根管解剖形態(tài)也進行了充分了解和研究,對提高老年人臨床變異根管治療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