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純
裘山山是我一直特別喜愛的作家。喜歡她娓娓道來的敘事,喜歡她風(fēng)趣幽默的語言風(fēng)格,更喜歡她筆下傳達出的善良和溫暖。
《誰在講故事》寫的是“我”童年的一段往事。跟隨父親從石家莊到四川大山里的一個家屬安置點,轉(zhuǎn)學(xué)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學(xué)校,老師學(xué)生都說當(dāng)?shù)赝猎?,讓“我”感覺自己是外人。看起來要孤單寂寞地適應(yīng)一段沒有朋友的時光。可是還沒有兩天,這種孤獨的狀態(tài)就被同桌一句“你說話好好聽”給打破了?!拔摇痹谶@個陌生且被男孩子們嘲笑說普通話的緊張無措中遇到這樣的贊揚,簡直是大喜過望,瞬間有種被認可的喜悅。
為了表達對同桌的感激,“我”決定給她講故事。本來講故事只是為了同桌趙小珍,可是趙小珍被故事打動,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圈起來了一大幫子“故事粉”。每天放學(xué),都要講幾個故事同學(xué)們才能放“我”回家。在那個偏僻的小鎮(zhèn)上,遠道而來的11歲小姑娘因為講故事迅速融進了孩子們的生活中,尤其是和趙小珍成了好朋友。起初看起來這是一個講孩子們純真友愛的故事,然而后面的故事在我看來才是作家想要寫的故事。
趙小珍是個孤兒,父母早亡,跟奶奶過活。小珍上學(xué)放學(xué)都跟“我”一道兒,后來不上學(xué)的時候也一起玩兒。在某一天挖野菜的時候,小珍跟“我”說了一個石破天驚的秘密:“我媽和老漢兒其實沒有死!”每次她從“我”家房子后面的石階上經(jīng)過的時候,只要她往下看,就能看到一束強光,強光把她吸引到地底下,她看到她的父母天天吃他們平常根本吃不到的大米飯、回鍋肉、雞蛋、米花糖,那是她能想象到的最好的食物。而且她父母晚上根本不睡覺,打撲克,看電影,聽收音機,她把她能想象出的所有美好全都說了出來。
“我”被她的話嚇得心驚肉跳,而趙小珍的神情安然平靜,好像在說一件再真實不過的事情?!拔摇毙乓詾檎妫谑瞧惹邢M龓А拔摇钡侥菈K巖石下,想親自見證一下她說的一切??墒勤w小珍總是推脫,說要等天熱的時候,熱得棕櫚葉子都并攏到一起的時候,她就會帶“我”一起去地底下,見證她父母的幸福生活。
當(dāng)然,棕櫚樹葉永遠不會有自動合攏成扇的時候,趙小珍自然也沒法兌現(xiàn)承諾。
故事貌似很簡單,不過是兩個小姑娘相互溫暖相互陪伴的一段快樂時光。然而我讀起來,腦海里浮現(xiàn)的情景如電影一樣,畫面感強烈,甚至臺詞的語音語調(diào)都呼之欲出。
“母親”因為住的地方偏僻陰暗,晚上不敢倒洗腳水,樓下無人,想了個辦法從窗戶倒出去,可是偏巧有人路過:“第二回了!第二回了!”簡短的話語,就生動地把那個場景寫了出來。“我”剛進學(xué)校,因為只會說讓大家哄笑的普通話——“我一開口,就把自己從人群中扔了出來。”干干脆脆就把一個本想合群又因語言不能合群的囧境幽默地表達了出來。聽說趙小珍是孤兒,大家都很同情她,“媽媽當(dāng)時眼圈兒就紅了,菩薩心腸立顯。我們家拿不出糖果零食,她就把一個饅頭切成片,烤得焦黃,撒了點兒白糖,給我倆當(dāng)零嘴吃。她走的時候,媽媽還給了她一個饅頭,讓她帶給婆婆。”“我”看到“孤兒”被母親疼愛,想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去世了,自造一詞“孤孫”,自己憐憫一下自己,寫出了小孩子的一派天真無邪。
作家傳神地寫出小孩子獨特的心理活動,那就是純真地相信一切。記得我小時候,班里轉(zhuǎn)來一個合肥的同學(xué),她說她坐過飛機,我們當(dāng)時羨慕得要命,因為一年里我們在地上都看不到幾次飛機從上空飛過,而她居然坐過。當(dāng)她告訴我們飛機是燒菜籽油的時候,我們深信不疑。就像趙小珍說等天很熱的時候,棕櫚葉就會變成蒲扇,也令文中的“我”深信不疑。
說說這篇小說最重要的一段話,也是整篇小說的靈魂主題,所有的鋪敘都是為了讓這段故事把小說推向作家想要達到的思想高度。這段話也奇妙地反轉(zhuǎn)了題目《誰在講故事》的主角——本來以為是“我”一直在講故事,而其實,趙小珍才是那個真正講故事的人。這段話是趙小珍在和“我”挖灰灰菜時平靜而神秘地說的:“你曉不曉得?我媽和老漢兒其實沒有死,他們藏在一個地方?!壁w小珍,一個長著細軟黃發(fā)、身軀羸弱、營養(yǎng)不良的山里孤兒是多么卑微弱小,而她幻想著自己父母在地下過衣食無憂生活的時候,我相信她的內(nèi)心一定涌起了滾滾熱浪,她的眼睛一定閃閃發(fā)光。
說實話,讀到這里的時候,我的眼淚盈滿眼眶。這是一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的故事。當(dāng)現(xiàn)實的悲傷無力承受的時候,讓她做個美夢吧!讓美夢帶自己往前挪,否則滿目荊棘,怎么走下去?前方的路那么漫長,生活那么艱難,只有老奶奶的黑屋子又是多么寂寞。我想起當(dāng)我想念去世的媽媽時,我就自己安慰自己:她還活著,在地里種菜唱歌呢。當(dāng)我騙不了自己,在眼淚中呼喚她的時候,我就會做夢,在夢里,她跟我說話,音容笑貌,都是平常溫柔的樣子。我寧愿在有母親的夢中長睡不醒。
而文中這個可憐的小孤兒,她對父母是沒有記憶的,不知道她的夢里是否出現(xiàn)過他們。但她在口述她父母健在時的故事時,是如此認真,虔誠又篤定。所想即所愿,她就是靠著這堅定的信念和幻想,才能不那么痛苦地熬過沒有父母疼愛的白天和黑夜。裘山山總有這樣的力量,讓小說在平靜甚至是略帶喜劇幽默中呈現(xiàn)一種撕心裂肺的疼痛,然后又在這疼痛中加些溫暖與慈悲來緩解。趙小珍的美夢,就是作家給予她的溫暖和慈悲。
我喜歡裘山山,就是因她筆下很多是內(nèi)心有光的小人物,平常如你我,滿大街走動的蕓蕓眾生。她用暖色調(diào)的筆墨,不著痕跡地為這些單調(diào)的個體涂抹顏色,讓他們形象飽滿,內(nèi)心豐盈。通過長期閱讀她的作品,我認定她是一個充滿正義感和使命感的人。
讀完這篇小說,我放空思緒,腦海里莫名地縈繞著《隱形的翅膀》這首歌,我甚至覺得這雙隱形的翅膀也是裘山山想給予趙小珍的。“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過絕望!”
祈愿趙小珍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她飛,給她希望,讓她看到所有夢想都開花!
編輯/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