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很多人認為“親眼目睹”中,“目”即為“親眼”,再加“親眼”,犯了語意重復(fù)的語病。
如果單以語義重復(fù)予以否定,也許過于武斷,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古代漢語很多成語都屬于語義重復(fù),如:“半夜三更”“推賢進士”“招賢納士”“文過飾非”“欺君罔上”“待人接物”“移風易俗”“改頭換面”“黎民百姓”“苦思冥想”……我們并沒有因為語義重復(fù)而否定它們,棄置不用。
如果說重復(fù)就是累贅,那文言文中也有一大批詞語須刪去。文言文中存在同義復(fù)詞,即連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義詞,構(gòu)成同義復(fù)詞的詞語位置并列、意義相同,古人也稱之為“重言”“復(fù)語”“連言”“連語”。清代學(xué)者王引之云:“古人行文,不避重復(fù),往往有平列二字上下同義者,解者分為二義,反失其旨。”古代經(jīng)典中同義復(fù)詞現(xiàn)象比比皆是,諸葛亮的《出師表》最為典型:“崩殂”“疲敝”“危急”“恢弘”“菲薄”“簡拔”“枉屈”“卑鄙”“驅(qū)馳”“傾覆”……其他常見的如:
①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原列傳》)“造”“為”是同義復(fù)語,意為“制定”;“憲”“令”也是同義復(fù)語,意為憲法、法令。
②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鄒忌諷齊王納諫》)“謗”和“譏”連用,都是指責別人的過錯或短處。
③謹庠序之教,伸之以孝悌之意。(《寡人之于國也》)“庠”“序”是同義復(fù)詞,意為“學(xué)?!保皇菚r代不同,叫法不同,一個為商朝稱謂,一個為周朝稱呼。
④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木蘭辭》)“扶”“將”是同義復(fù)語,意為“攙扶”。
⑤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魏征《諫太宗十思疏》)“高”“?!笔峭x復(fù)語,意為“高”。
古人運用同義復(fù)詞,一是為了強調(diào),二是為了協(xié)調(diào)句中音節(jié),使語氣更充足、語意更充實。如古文中“躬自”“躬身”“躬親”“親自”“親身”“親手”“手自”等同義詞語,“躬”“自”“親”“身”“手”,都有“親自”義,古人并未刪其一。
現(xiàn)代漢語依然保留古漢語同義復(fù)詞的痕跡,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的連詞:“假若”“假如”“倘若”“倘使”“假使”“如若”“假令”“藉令”“藉使”“向使”“借如”“借使”等,甚至還有三個表示假設(shè)連用的,如“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記?陳涉世家》)其“藉”“第”“令”都是“假如”。
有關(guān)“親耳目睹”的新聞不勝枚舉,人們大量使用,也表現(xiàn)了對該詞的接受。有意思的是,金庸小說中“親眼目睹”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筆者在此主要分析三聯(lián)版《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三部小說,所出現(xiàn)的“親眼目睹”或“親眼所見”語句,辨析它們語境的不同之處。
(1)劉正風向那姓黎的青城派弟子道:“黎世兄,當時你也在場,這件事是親眼目睹的?”那姓黎的青城弟子不答,眼望余滄海。眾人見了他的神色,均知當時實情確是如此。否則儀琳只消有一句半句假話,他自必出言反駁。(金庸《笑傲江湖》4回第145頁)
(2)[令狐沖]又道:“種種情事,辛前輩在五霸岡上都親眼目睹。既是大師佛駕親臨,晚輩已有了好大面子,決不在敝業(yè)師面前提起便是……”(金庸《笑傲江湖》17回第665頁)
(3)令狐沖道:“昨晚我睡覺發(fā)夢,親眼目睹,見到許多尼姑婆娘,橫七豎八的在這廳堂上躺了一地,怎會有錯?”(金庸《笑傲江湖》23回第909頁)
以上三處,是《笑傲江湖》中的語句,都運用了“親眼目睹”,為何不用“親眼所見”呢?“親眼目睹”,只強調(diào)一種情況——主人公看到了一個過程,一個事件前后變化的過程,其前后經(jīng)過清清楚楚都看見了。而“親眼所見”,則有四種可能情況:可能看見的是一個從開始到結(jié)束的過程,也可能看到的是從中間到結(jié)束的過程,也可能僅僅看了開始而不知道結(jié)果,還可能是僅僅看了結(jié)果而沒看到起因。因此,在強調(diào)證據(jù)確鑿的對質(zhì)問題上,它們語境不同:聰明人都會用“親眼目睹”,而不用“親眼所見”。
(4)蕭峰在白雪映照之下,見到她秀麗的臉上滿是天真可愛的微笑,便如新得了個有趣的玩偶或是好吃的糖果一般。若非適才親眼目睹,有誰能信她是剛殺了大師兄、新得天下第一大邪派傳人之位。(《天龍八部》二十五回第998頁)
(5)虛竹啞然失笑,心想:“我若不是親眼目睹,單是聽你的聲音,當真要給你這小小娃兒嚇倒了?!保ā短忑埌瞬俊啡寤氐?366頁)
(6)玄慈朗聲道:“天下英雄,今日人人親眼目睹,我少林派決無與丐幫爭雄斗勝之意,實是丐幫幫主步步見逼,老衲退無可退,避無所避?!保ā短忑埌瞬俊匪氖换氐?603頁)
(7)蕭遠山道:“……其間過節(jié),大理段王爺親眼目睹、親耳所聞,方丈欲知詳情,待會請問段王爺便是?!保ā短忑埌瞬俊匪氖氐?653頁)
(8)此事除了自己之外,更無第二人知曉,難道這個老僧當時確是在旁親眼目睹……(《天龍八部》四十三回第1681頁)
以上五處是《天龍八部》中的語句,都運用了“親眼目睹”,為何不用“親眼所見”?原因大致與《笑傲江湖》相同?!坝H眼目睹”,在語境上,強調(diào)的是看到了事件的全過程。
(9)丘某親眼目睹,倘若看錯了人,我挖出這對招子給你。
(10)他是親眼所見,不管焦木如何解說,他總是不信。(《射雕英雄傳》第一冊《江南七怪》)
(11)華箏指著楊康道:“他親眼所見的,你們問他便是了?!保ā渡涞裼⑿蹅鳌返?5回《荒村野店》)
(12)彭長老道:“楊幫主親眼目睹,哪能有甚么錯?”(《射雕英雄傳》第27回《軒轅臺前》)
以上四處,是《射雕英雄傳》中的語句,兩處運用“親眼目睹”,兩處運用“親眼所見”。(10)正是因為丘處機只看到一時的情況,他也不可能看見所有關(guān)于寺廟里的情形,因此運用了“親眼所見”。(11)只是楊康的一面之詞,到底怎樣,不是當事人的華箏也不太清楚,因此用了“親眼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