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da Jiang 李穎婷
“杯”“碗”“碟”組成的PH5以其無炫光設計和均勻分布的光線而著稱于世。在其以光的散射、折射等原理設計的弧度里,隱藏著精確的對數(shù)螺旋原理。設計師的人性化主張,也成為丹麥燈具設計的經典哲學。
大理石基座、拋物線燈身吊桿和不銹鋼燈罩構成的Arco堪稱功能與美學的典范之作。纖長彎曲的可伸縮懸臂燈桿靈活解決了燈與臺面的距離問題。它也可以隨意擺放在客廳和臥室,讓流動感充盈整個空間。
靈感取自枝狀大燭臺,Agnes模塊燈具系統(tǒng)將歷史元素與當代形式相結合,在黃銅和口吹玻璃的演繹下,創(chuàng)造出既熟悉又新穎的造型,適應了靈活多變的當代生活與工作空間。
簡潔且實用的Parentesi燈安裝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間的一根拉緊的鋼纜上,與燈頭連接的彎曲金屬管采用液體涂漆光學元件,內置控制開關可調光的燈頭,可根據(jù)需要上下移動,實現(xiàn)精準照明。
Aim的問世打破了傳統(tǒng)照明設計中“光源中心論”和“電纜被隱藏”的準則。通過對纜繩長短與距離的調整,使用者就能鎖定光源方向。它還能通過多燈配合,來順應不同的光照需求,燈具的造型富有藝術感。
羅馬柱基座與碗形燈罩構成了Taccia臺燈的經典外觀,這件被視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代表作品從結構性和功能性上改變了千篇一律的裝飾風格,讓燈具成為塑造現(xiàn)代居室生活的利器。
Model 548臺燈通過可調節(jié)的小聚光燈朝向大燈罩的反射屏幕,使光源得到反射和漫射,從而營造出夢幻般的視覺感受。底座上方的圓柱形銅條使臺燈的各個元素實現(xiàn)美妙平衡。
Setareh在古波斯語中意為“星星”。設計師以“為光賦形”為出發(fā)點,運用了引力動力學的平衡原理,讓手工吹制的白色亞光玻璃球體“懸浮”于金屬結構中,又通過折射與反射,營造出行星滑行于軌道的獨特意境。
Lumiere外觀簡潔,卻隱藏著復雜的制作工藝。三層玻璃燈罩需經過威尼斯“熱吹”工藝進行反復吹制和冷卻才能成形。當光線穿過玻璃時,燈罩表面會顯現(xiàn)出溫潤如玉的氣質。
設計師用詩意的手法,結合當代科技、藝術語言和時尚潮流以觸及事物本質,直抵“光影”靈魂。光線穿過細長金屬輻條組成的幾何網格,創(chuàng)造出魔術般的圖形與光效。
采用獨特的全息圖方式,設計師將燈泡的詳細圖像反射到全息圖版上,形成精細的浮雕圖案,從而創(chuàng)造虛擬世界的燈泡的外觀。每一幅全息圖均由手工制成,因而具有唯一性和鮮明的個性色彩。
“松果燈”由72片金屬葉片包覆組成,每片葉片的位置與角度均經過嚴密的數(shù)學運算,因而構建出光源隱藏,又能透過交錯堆疊的葉片使光線均衡地散布于空間中的美妙設計。
“雪球燈”靈感源自北歐冬景的視覺體驗,在1925年巴黎國際博覽會上一舉成名。透過散射與反射原理釋放的光線柔和、溫暖,營造出愜意的氛圍感。這種設計思維也為后世設計師帶來了深遠影響。
紙燈采用特殊處理的PVC材質,由折疊師手工打褶縫制而成,燈罩線條簡潔、工藝精湛,至今無法被機器生產所取代。Model101飽滿的幾何構圖與柔和的打褶色調,成為斯堪的納維亞美學的經典代言。
靈感取自漁夫的釣魚竿。Twiggy靈巧的燈桿由混合材料組成,具備了釣魚竿的柔韌和彈性,還能通過配重來調節(jié)高度,再加上圓形燈座和簡約的燈罩,實現(xiàn)了設計師對新材料和創(chuàng)新技術、光學與靜平衡的優(yōu)雅詮釋。
設計師借由兩片可以旋轉的黃銅燈罩來控制燈光的照射方向,營造出多變、不對稱,且充滿趣味性的效果,是設計師“多樣化設計”的經典演繹,也是Gubi最具辨識度的作品之一。
最初為Maison Tropique所打造,Potence壁燈外觀簡潔、利落,沒有多余設計元素,是極簡主義的典范之作。它自然而原始地呈現(xiàn)燈具的純粹功能,以力量為名,Potence為空間帶來個性與寧靜的力量。
Lucellino燈遵循了簡約原則,一對象征天使的羽翼是其設計上的顯著特征,同時,燈泡與燈座之間用裸露的電線任意連接,方便使用者調整照明角度,是“燈光詩人”的魅力化身。
靈感來源于同時代超現(xiàn)實主義代表人物Jean(Hans) Arp的畫作,設計師將抽象的詩意融入燈具作品中,這件形似“螳螂”的落地燈在法國傳統(tǒng)木質工藝的打造下,其自由的線條流露出豐沛的情感,賦予空間以藝術之靈。
集銳利、凝練和幾何造型于一身,Semi Pendant吊燈打破了20世紀80年代丹麥的主流審美情趣。基于兩個“四分之一圓”的無縫組合,金屬燈罩為餐桌和廚房工作臺創(chuàng)造了一個理想的錐形光源。
以昆蟲為靈感來源的Serge Mouille燈集輕盈、簡約和表現(xiàn)力于一身,底部三根纖細的金屬桿件支撐起整個燈體,頂部的支撐臂連接三個可旋轉的貝殼狀燈罩。每盞燈均沿用當時的材料和工藝,以呈現(xiàn)其最初的美感和價值。
紙質燈罩的波點造型酷似一個小鬼臉,與三根金屬支架一起烘托出燈具優(yōu)雅、可愛的氣質。這件Akari系列最具辨識度的作品之一,適宜放置在家居、店面和各種展覽空間。
以新型材料菲涅爾透鏡取代水晶玻璃,設計師通過重復的小型模塊,讓光線折射出無數(shù)的細小光暈,帶來戲劇化的光影。輕盈、現(xiàn)代的立體感造型在保留傳統(tǒng)水晶燈韻味的同時,流露出時代特征。
設計師將Halo系列視為對節(jié)能LED技術的美學演練,該系列包括了一系列吊燈與壁燈,級聯(lián)環(huán)與燈條造就了它獨特的視覺語言。所有零件均為手工組裝,豐富的造型組合能滿足不同的個性化需求。
造型經典大氣,充滿理性,是設計師純粹主義設計理念的體現(xiàn)。材質上采用了黑色鍍鉻,通體散發(fā)著細致的金屬光澤,呈現(xiàn)出別具一格的炫酷感。AM2Z落地燈向上發(fā)光,可按需求調光。
吊燈的形狀受到雪花輪廓的啟發(fā),模塊化的燈體采用壓鑄鋁結構和噴砂玻璃擴散器得以實現(xiàn)。較大的體量,金屬的光澤,使其成為一款華美而現(xiàn)代的吊燈,適用于多種室內場景,是Nemo的標志性作品。
以孟菲斯風格的色彩組合和幾何圖案為基調,設計師采用長短不等、黑白相間的三根傾斜圓柱體、粉色底座和長方體燈罩組合成Oceanic臺燈,別出心裁的裝飾手法加強了燈具的性格表達。
作為Oluce最具代表性的作品,Atollo由半球體、圓錐和圓柱組成,半圓形燈罩仿佛飄浮于錐形燈座的頂端,光線經反射灑落在底座上,營造出典雅莊重的氛圍,被諸多知名博物館收藏。
擁有扎實的錫器、鐵器制作技藝和工藝美術功底,設計師在創(chuàng)作Simpukka臺燈時,生動地刻畫了“扇貝”造型,黃銅燈座底部印有“Taito”落款,是少量存世的藏品級大作。
設計師運用看似“反物理定律”的方法,通過裝載由齒輪驅動的流動平衡系統(tǒng),讓Counterbalance LED壁燈實現(xiàn)動力學平衡,長度近2米的燈桿在150度角的位置變化中創(chuàng)造出空間活力和圖像表現(xiàn)力。
時代對太空與科技的探索造就了VP Globe吊燈的未來感。透明的亞克力球體內,3根鋼鏈懸掛著經由手工拋光,不同色彩的鋁制反射片,從而調和出冷暖層次和諧的燈光以及“宇宙太空艙”的既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