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新
《另類事實:知識及其敵人》
作者:[瑞典] 奧薩·維克福什
譯者:汪思涵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定價:68元
四年前,特朗普帶著“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入住白宮,而在他卸任后,特朗普究竟為美國和世界留下了怎樣的“政治遺產”呢?在瑞典哲學家奧薩·維克福什的眼中,這份“政治遺產”就是日益激化與極化的反智主義傾向。她寫下了《另類事實:知識及其敵人》一書,這是作者用學術的方式,與當下現實,尤其是特朗普政策的一次對話,更由此沉入到當代世界最主要的社會潮流——反智主義——之中,將現實思考延伸為時代反思,以此形成對反智時代的反思、批判與叩問。
特朗普在中文互聯(lián)網有一個響亮的外號——“懂王”。此稱號來源于他的口頭禪:沒有人比我更懂……
這透露出特朗普本人對“知識”缺乏基本的理解與尊重,而“知識”正是奧薩批判特朗普的首要概念。奧薩辟出專門的篇幅來解釋“什么是知識”。她區(qū)分出知識的兩種類型: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前者是一種“知識”,即對“‘知道什么”的解決;后者是一種“能力”,是對“‘會或‘能做什么”的表示。二者之間彼此相關,并匯合在“持真”這一基本準則之上。所謂“持真”就是對“真”的相信與追求,而知識正是對“真”的理解與校驗。因此如何界定“真”就成為知識所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奧薩提出了驗證知識的三種方式:多元性的信息渠道、對知識信念的反思,以及充足的理據證明。
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一條樸素的辯證法——知識與常識的彼此聯(lián)系。它們二者之間固然并不相同,甚至有時會相互排斥,但它們也會有握手言和的時刻。許多知識都以常識為前提,而反智主義的可怕之處并不僅在于對知識的排斥,還在于它對常識的顛覆。
當群體性的偏狹成為反智時代的重要表征,知識如何成為“另類事實”?
奧薩在本書中給出的答案是,科技是促成“知識”成為“另類事實”甚至是“敵人”的重要因素。
科技進步的體現之一便是個人的發(fā)聲渠道的逐漸增多。而當個人投身到媒介之中時,又不可避免地遭到“他人”的審視與影響。奧薩稱之為“知識的困境”,即“保持正常水平的信任可能會讓你上當,時刻懷疑則會讓你無法獲得關于世界的一般知識”。這種“知識的困境”恰巧為許多虛假新聞甚至是彌天大謊得以在社會中傳播并流行提供了可乘之機。
問題是,一向以“理性”自居的人類為何會對奇談怪論如此感興趣呢?奧薩立足于知識的社會性的角度,將原因歸結為“我們絕大部分的信念都是從其他人那里來的”,并且,“不管天分如何,都沒有人能抗拒這一點”。這又與人們的一種奇特心理有關:“我們往往對我們不怎么了解的事情充滿自信?!鲍C奇心理既會引誘著我們去關注、聽取甚至是了解那些奇談怪論,人類天生的虛構才能又能將此類怪談整合為一個足以信任的“故事”乃至“事件”,并且“他人”的存在也總讓我們處于信息接收者的位置。故而,奇談怪論在社會中得以傳播和流行。
科技恰好成為奇談怪論的傳播與流行的助推器。
一方面,科技的發(fā)展,尤其是自媒體的興起使得奇談怪論得以在更大范圍流行;另一方面,云端大數據的計算能力更是將信息推送喬裝為“專門為你”式的特殊服務。對此,奧薩說“我們可以輕易地‘確認我們的信念(不管有多荒唐)的信息來源,避免可能挑戰(zhàn)我們信念的來源”。也就是說,通過大量同一性信息的輸入來窄化民眾的思想視野、鈍化民眾的批判能力,以此讓民眾在無形之中陷入確證自身的死循環(huán)之中。而陷入這種死循環(huán)的典型表現便是極化思維。美國的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的政客經常會彼此掣肘,相互否定。奧薩說,“政治極化程度越高,我們就越不相信‘另一邊的人,于是抱團越發(fā)嚴重”?!耙庾R形態(tài)”成為極化思維下的高頻詞匯,以自我為“真理”,將對方定性為虛假,并將之斥責為意識形態(tài)的把戲。這種政治戲劇不僅在歷史中上演,更在當下現實中存在。
可以說,在一個娛樂至死與高科技合謀的時代中,反智主義必然受到某些資本與政客的歡迎;作為“持真”的“知識”也必然被打入另冊,成為“全民公敵”。在這個意義上,奧薩的書籍為當下的我們敲響了警鐘。她的書不僅僅是對特朗普政策的批判,還是與當下現實意味深長的對話,更是將對話深入到哲學的層次,為我們呈現了撥開云霧見青天的生存景象。
《帝國代理人》
作者:[英] 諾埃爾·馬爾科姆
譯者:余福海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定價:128元
16世紀下半葉,基督教歐洲與奧斯曼帝國沖突不斷,布呂尼-布魯蒂家族以代理人的身份,活躍于大國博弈的臺前幕后。追蹤這一家族的興衰,本書展示了基督教國家互相矛盾的地緣戰(zhàn)略,也展現出現代早期地中海世界紛繁復雜的面目。
《花甲錄》
作者:[日]內山完造
譯者:劉檸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定價:88元
本書為魯迅摯友內山完造的回憶錄,不僅是他的個人史,也折射了從19世紀末至“二戰(zhàn)”結束的日本現代史、社會世相史和中日關系史。內山完造和他扼守公共租界戰(zhàn)略要津的書店,不啻為嚴峻時代中日關系最堅實的橋梁。
《柏林法則:歐洲與德國之道》
作者:[英]保羅·萊弗
譯者:邵杜罔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定 價:88元
本書詳述了“二戰(zhàn)”之后,德國從灰燼中站起并重新成為歐洲主要大國之一的原因和過程。
作者作為英國駐德國前大使,詳細解讀了德國的歷史、民族性格、商業(yè)特征及政治選擇。
《墜物之聲》
作者:[哥倫比亞]胡安·加夫列爾·巴斯克斯
譯者:谷佳維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定價:59元
首部獲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的拉美小說,本書記錄了販毒集團和政府勢力之間的暴力如何蔓延開來,影響和侵蝕著普通人的生活。作者鮮明的現實主義加上對記憶的抒情處理,產生了一種既讓人激動又讓人清醒的閱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