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桂芳,肖子靖,喻 標,常明泉△
(1.十堰市西苑醫(yī)院老年科,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醫(yī)藥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0;3.十堰市太和醫(yī)院皮膚科,湖北 十堰 442000)
特應性皮炎是一種炎癥性皮膚病。發(fā)病期間由于嚴重的瘙癢會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臨床上并沒有根治方法。特應性皮炎的發(fā)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某些地方及人群中呈上升趨勢。特應性皮炎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普遍認為其發(fā)病機制與皮膚屏障功能、環(huán)境、遺傳和免疫等因素有關[1-2]。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干燥、瘙癢、脫屑、苔蘚化、肥厚及濕疹樣皮炎。有的患者伴哮喘、過敏性鼻炎等臨床癥狀,還有的患者具有家族病史。根據特應性皮炎臨床表現及病程特點不同臨床上將特應性皮炎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3種。嬰幼兒及兒童多為急性、亞急性,成年人多為慢性[3]。氯霉素潑尼松搽劑是太和醫(yī)院自主研發(fā)的醫(yī)院制劑,常用于過敏性皮炎、病毒性皰疹、蚊蟲叮咬的治療,效果良好[4]。作者對十堰市太和醫(yī)院皮膚科應用氯霉素潑尼松搽劑治療特應性皮炎的療效進行觀察,介紹如下。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擇十堰市太和醫(yī)院皮膚科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確診收治的特應性皮炎成人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6例。觀察組男41例,女35例;年齡20~70歲,平均(47±13)歲;病程1~5年,平均(2.8±0.8)年;對照組男39例,女37例;年齡21~65歲,平均(45±11)歲;病程2~6年,平均(3.1±0.9)年。發(fā)病部位在頸部者觀察組23例,對照組25例;四肢伸屈側、肘、腘窩部位者觀察組36例,對照組31例,其他褶皺部位者觀察組17例,對照組2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本研究方案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1.1.2納入標準 (1)符合Williams診斷標準[5]的特應性皮炎患者;(2)年齡20~60歲者;(3)患者及家屬對本治療目的與過程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具有良好依從性者;(4)就診前2周內未服用免疫調節(jié)劑、沒接受糖皮質激素內服外用治療、未系統使用抗組胺藥物治療者;(5)病變面積占體表面積均小于40%者。
1.1.3排除標準 (1)就診前2周內系統使用過免疫調節(jié)劑、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物內服、外用治療者;(2)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及有其他嚴重免疫系統疾病、器質性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者;(3)對治療藥物過敏者;(4)免疫功能低下者;(5)依從性差及其他原因不配合治療者。
1.1.4試藥 氯霉素潑尼松搽劑(十堰市太和醫(yī)院,批號:20171222);白及多糖乳膏(十堰市太和醫(yī)院,批號:20171120);左西替利嗪片(重慶華邦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7019,規(guī)格:5 mg×15片/盒);0.1%他克莫司軟膏(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批號:052300)。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每天口服左西替利嗪片1次,每次5 mg,以抑制瘙癢,每晚在皮損處涂擦適量白及多糖乳膏1次,使之保持潤濕狀態(tài),以避免皮膚干燥夜間瘙癢加重。在上述用藥基礎上觀察組在皮損處涂擦適量氯霉素潑尼松搽劑,每天2次(上午、下午各1次);對照組在皮損處涂擦適量0.1%他克莫司軟膏,每天 2次。連續(xù)治療2周(1周為1個療程)。
1.2.2治療期間注意事項 (1)在皮損處涂擦氯霉素潑尼松搽劑、他克莫司軟膏及白及多糖乳膏時藥量適中,以均勻涂擦、完全覆蓋為度;(2)避免接觸化學試劑,如乙醇、汽油、洗滌劑等物質,皮損處忌用熱水燙洗;(3)用藥期間避免搔抓;(4)低金屬飲食,忌酒、辛辣、海鮮食物;(5)用藥后注意觀察是否出現繼發(fā)性皮膚紅腫、皮疹加重、刺激性疼痛及瘙癢加重等不適癥狀,如出現上述情況應根據情況采取停藥或其他相應處置措施。
1.2.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斷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干擾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變化,治療前后空腹抽取兩組患者外周靜脈血 5 mL,在離心機中離心 10 min(10 000 r/min),取血清,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ELISA)(ELISA 試劑盒,武漢伊萊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70922)檢測IFN-γ、IgE水平。觀察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用藥期間觀察兩組治療情況,將治療情況分為基本痊愈、顯效、好轉、無效4種。基本治愈:治療后患者皮膚干燥瘙癢、苔蘚化、脫屑、肥厚等相關癥狀基本消失,皮損面積改善大于或等于90%;顯效:治療后患者皮膚干燥瘙癢、苔蘚化、脫屑、肥厚等相關癥狀改善明顯,皮損面積改善大于或等于60%;好轉:治療后患者皮膚干燥瘙癢、苔蘚化、脫屑、肥厚等相關癥狀有一定程度改善,皮損面積改善率大于或等于30%;無效:治療后患者皮膚干燥瘙癢、苔蘚化、脫屑、肥厚等相關癥狀無明顯變化,皮損面積改善小于30%[6-7]。對觀察組和對照組2個療程結束后的總有效率進行比較,總有效率=(基本治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將觀察組和對照組結果進行比對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經過2周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8%。對照組為72.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情況比較
2.2兩組治療前后IFN-γ、IgE水平檢測結果比較 兩組治療前IFN-γ、Ig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IFN-γ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IgE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個療程結束后觀察組IFN-γ水平提升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IgE水平降低幅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用藥前2 d,觀察組出現5例輕度刺激反應,涂藥15 min后自行緩解,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對照組用藥初期出現7例灼熱刺激感,涂藥約15 min后灼熱感基本消失,該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2%。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IFN-γ、IgE水平檢測結果比較
健康人體中輔助性T細胞(Th)1/Th2細胞處于一種動態(tài)平衡,Th1/Th2細胞失衡是特應性皮炎發(fā)生的重要因素。當過敏原、炎癥因子接觸皮膚或通過皮膚黏膜侵入人體后,能直接誘導Th2細胞產生IgE,導致外周靜脈血清中IgE水平升高[8],Th2細胞的過度分化使Th1細胞功能弱化,從而使INF-γ合成減少,導致外周靜脈血清中INF-γ水平降低[9]。因此,特應性皮炎治療過程中除了肉眼觀察表征變化外,IgE、INF-γ免疫指標水平的變化對特應性皮炎的轉歸、復發(fā)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所以將IgE、INF-γ納入特應性皮炎的療效觀察指標。
氯霉素潑尼松搽劑由氯霉素、潑尼松、蓖麻油、清魚肝油、無水乙醇組成,氯霉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局部外用能有效抑制皮損處的細菌感染,避免因感染而引起的病情加重。潑尼松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抗過敏及抗炎作用,主要能夠抑制組胺的生成與釋放,從而抑制因組胺引起的過敏反應,同時還能通過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減少皮損處毒性物質及炎癥細胞的滲出。當糖皮質激素與抗菌藥物聯合使用時,抗過敏及抗炎效果增加,發(fā)揮協同治療作用。蓖麻油富含多種脂肪酸,具有良好的濕潤性,對皮膚起保濕作用,減少特應性皮炎的苔蘚化,有利于促進皮損的愈合、增強外周系統的免疫功能。清魚肝油中富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維生素A對于皮損有良好的修復及愈合作用,維生素D則對機體的免疫功能發(fā)揮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蓖麻油和清魚肝油都屬于油性物質,對特應性皮炎皮損組織有良好的浸潤、滲透作用,加快皮損愈合,進而使皮膚屏障保護功能快速恢復正常,同時,作為氯霉素潑尼松搽劑的分散介質和載體,能促進主藥氯霉素和潑尼松的吸收[10]。氯霉素潑尼松搽劑中含有少量乙醇,治療期間如搔抓破損后會產生輕度刺激反應,應予以注意。
臨床上對于特應性皮炎的治療主要采用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抗菌藥物、鈣磷酸酶抑制劑及輔助應用保濕藥物。成人發(fā)病以四肢、腘窩等皮膚褶皺處多見。特應性皮炎成人患者相對于兒童患者皮膚干燥的特征更明顯,皮膚失水嚴重,搔抓后容易引起皮膚屏障功能進一步被破壞,進而導致細菌感染及病情加重。本文臨床觀察病例均為成年患者,因此在應用治療藥物同時輔助使用具有保濕潤膚作用的白及多糖乳膏。白及多糖乳膏主要成分為白及多糖,加乳膏基質經乳化而成,具有保濕潤膚、軟化角質、促進皮膚游走細胞生長的作用,可促進皮膚屏障功能的恢復[11]。左西替利嗪片屬于抗組胺藥物,其主要作用是通過競爭性地抑制組胺與H1受體結合,從而抑制因組胺過度釋放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是常見的用于治療特應性皮炎的口服藥物。根據已有的臨床用藥經驗及患者的一些用藥反饋,部分患者因為個體差異,服用左西替利嗪片后會產生輕度嗜睡、口干等癥狀,所以治療時可適當多飲水,對于嗜睡、乏力患者可將左西替利嗪片的服用時間安排在晚上睡前。他克莫司軟膏屬于鈣磷酸酶抑制劑,能夠競爭性地與鈣磷酸酶結合,通過抑制鈣磷酸酶的活性,從而抑制與特應性皮炎發(fā)生相關細胞因子的生成[12],還可以通過抑制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合成和釋放來抑制過敏反應。為避免他克莫司軟膏接觸搔抓皮損部位后產生的灼熱刺激反應,每次用藥后將該乳膏放置冰箱中冷儲(2~8 ℃),用藥時從冰箱中隨取隨用。
目前,特應性皮炎治療的一線療方法為糖皮質激素局部外用加保濕藥物,能夠減輕癥狀,快速控制炎癥。由于單一應用抗菌藥、抗組胺藥、糖皮質激素藥物效果不甚理想,均有其局限性,因此開發(fā)具有顯著抗炎、抗過敏作用且不良反應少的藥物對于特應性皮炎的治療尤為重要。臨床應用結果顯示,氯霉素潑尼松擦劑在治療特應性皮炎治療上效果顯著,不良反應率低,且使用方便,能有效調節(jié)外周IFN-γ和IgE水平,可作為特應性皮炎治療的外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