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17世紀朝鮮人趙完璧和金大璜的安南之旅*

        2021-03-08 03:15:50陸小燕
        海交史研究 2021年4期

        陸小燕

        1611年,朝鮮使臣李晬光(1563—1628)再次使華,住玉河館:“丁酉(1597)赴京時,遇安南使臣馮毅齋克寬(1528—1613),留詩為別。頃年本國人趙完璧者陷倭中,隨商倭往安南,其國人頗有誦鄙詩而問之者。后完璧回本國,傳說如此。夫安南去我國累萬里,歷世莫通,況海路之險遠乎?事亦奇矣。今在玉河館,念舊而作。”賦詩二首。(1)[朝鮮]李晬光:《芝峰集》卷16,《續(xù)朝天錄》,收入《韓國文集叢刊》,第66冊,1991年,第157頁。趙完璧之事完整記載于李晬光的《芝峰集》卷23之中,其事在朝鮮有很大的影響,當時人和后世學者多信以為真。世事無奇不有,趙完璧確實因緣際遇到了安南,且受到地方官員文理侯陳靖的接待,并見到了安南人閱讀李晬光之詩,其事最終又為李晬光知曉。趙完璧第一次為朝鮮帶回了真實的安南國信息和風物人情。(2)關于趙完璧漂海安南之事,[日]巖生成一:《安南國渡航朝鮮人趙完璧伝について》(《朝鮮學報》,6,1954.8,第1—12頁)在日本朱印船貿易的背景下考證趙完璧當隨從角倉家族的船只前往安南,考證了海行的日期以及朱印船的來源,但對文理侯及安南國內部政局較少涉及;[日]片倉穰:《朝鮮とベトナム日本とアジア―ひと·もの·情報の接觸·交流と対外観》第2章「趙完璧伝」の一研究(福村出版,2008年,第38—71頁)搜集所有相關文獻校對了一份完整的趙完璧傳記,考證了派遣趙完璧的“主倭”,對巖生成一考證的趙完璧航程提出疑問,指出趙完璧傳中仍然有華夷思想的存在;[日]蓮田隆志:《文理侯陳公補考》(東アジア:歴史と文化,2014年3月,第23號,第29—49頁)考證文理侯名陳靖;王鑫磊:《遠鄰安南:17世紀滯日朝鮮人趙完璧的安南之行》(載《同文書史——從韓國漢文文獻看近世中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年)引用日本和韓國歷史文獻和學者研究著述,對涉及趙完璧的相關史事進行了新的考證,但對相關的越南文獻和研究則涉及較少。筆者在《萬歷二十五年朝鮮安南使臣詩文問答析論》(《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9輯,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395—420頁)中認為趙完璧飄海安南事為虛構,據持續(xù)研究,當實有其事,筆者特予以更正。筆者從事越南文學和歷史研究,在越南工作生活多年,深覺趙完璧事尚有再探之處,當前研究對越南地產風物亦甚少涉及,故芹獻于此。1687年,朝鮮人金大璜一行人因海難漂流到安南國會安府(今越南廣南省會安市),得到地方官府的救濟,滯留多時,對本地的人物社會進行了細致的觀察,最終由福建商人陳乾搭載回國。(3)關于濟州島民此次飄海事件,有以金大璜為主要人物記載的《知瀛錄》和《海外聞見錄》兩種文本,及以高尚英為主要人物的《耽羅聞見錄》和《晝永編》,其中《知瀛錄》為濟州官方詢問的記錄。金永鍵根據《晝永編》對此事做了介紹(《印度支那と日本との關係》,冨山房,1943,第243—244頁),片倉穰在《前近代朝鮮人のベトナム観》(桃山學院大學綜合研究所紀要,第28卷,第3號,2003年,第87—100頁)中繼續(xù)以《晝永編》文本分析海洋貿易時代朝鮮人對安南的認知;清水太郎在《明徳侯とは誰か:17世紀末済州島民のべトナム中部ホイアン漂著事件小考》(北東アジア文化研究 25號, 第53—72頁,2007年3月)考證《晝永篇》(即《晝永編》)史事,根據陳荊和教授記錄的越南明香人墓碑考證“明德侯”為吳孕明;陳益源則根據《耽羅聞見錄》進行了研究(《回顧在韓國、日本與越南之間的兩起漂流事件》,載《越南漢籍文獻述論》,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338—343頁)。筆者綜合四種文獻的記載對此次飄海事件再做探析。朝鮮通過燕行使在北京的活動對安南事物了解已久,但多是聽聞,此次由朝鮮人履足其地帶回信息,安南的形象也在朝鮮變得更加完整,一個更加真實的國度呈現在朝鮮人面前。

        一、趙完璧的安南之旅

        趙完璧之事記載于李晬光《芝峰集》之中,名《趙完璧傳》,又有鄭士信《趙完璧傳》和李埈《趙完璧見聞》記其事。其中以李晬光所記最早且最為完整,茲錄全文如下,并作分析:(4)[朝鮮]李晬光:《芝峰集》卷23,《趙完璧傳》,收入《韓國文集叢刊》第64冊,1991年,第252—254頁。因文本過長,比筆者逐節(jié)解讀,每節(jié)以A、B、C、D標示次序。

        A. 趙生完璧者,晉州士人也。弱冠,值丁酉倭變,被擄入日本京都,即倭皇所居。為倭服役甚苦,思戀鄉(xiāng)土,常有逃還之志。倭奴輕生重利,以商販為農,以舟楫為鞍馬,海外南番諸國無遠不到。以生曉解文字,挈而登舟,自甲辰連歲三往安南國。

        趙完璧被擄即1597年日本第二次侵朝之時,當為十多歲的少年。之后被日本商賈攜帶出海貿易,此時正是日本朱印船往來東南亞商貿之時,安南也積極發(fā)展海外貿易,日本和安南的海洋貿易持續(xù)了一個多世紀。(5)參看葉少飛:《16至17世紀越南和日本古文書中的東亞世界秩序》,載《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39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第149—161頁。自甲辰年(1604)三次隨日本船主前往安南國,巖生成一根據安南國執(zhí)政鄭松發(fā)出的文書考證趙完璧當跟隨日本角倉了一家族的朱印船到達安南。(6)[日]巖生成一:《安南國渡航朝鮮人趙完璧伝について》,第4—5頁。

        B.安南去日本海路三萬七千里,由薩摩州開洋,歷中朝漳州、廣東等界,抵安南興元縣??h距其國東京八十里,乃其國都也。國內中分為二,一安南國、一交趾國,互相爭戰(zhàn),未決勝負。

        日本朱印船經過南海抵達安南乂安省興元縣,此縣名至今猶存。所言國中一分為二,“一安南國”“一交趾國”,1597年占據升龍(今河內)的黎氏君王由萬歷皇帝重新封為“安南都統(tǒng)使”,由鄭松(1550—1623)輔政,升龍即為“東京”;1558年阮潢(1525—1613)占據廣南、順化,1600年分立之心始明,海外客商又稱其為“交阯”。趙完璧所言“安南國”當為東京黎氏,“交阯國”當為廣南阮氏。鄭、阮交惡在1613年阮潢去世之后,雙方翻臉大打出手則在1627年,“互相爭戰(zhàn),未決勝負”的情況在趙完璧到達東京的時候并不存在。之前篡奪黎氏的莫朝在1593年被黎朝輔政鄭松率軍攻滅,亦非“未決勝負”。李晬光1628年去世,鄭阮開戰(zhàn)的消息當不會很快傳至朝鮮,因此南北征戰(zhàn)之事或為趙完璧道聽途說,也可能是李晬光猜測。

        C.有文理侯鄭勦者,以宦官用事,年八十,居處甚侈,地多茅蓋,而唯文理侯家用瓦,瓦縫用油灰,以孔雀羽織綃為帳。

        D.一日文理侯招生,生至,則有高官數十人列坐飲宴。聞生為朝鮮人,皆厚待之,且饋酒食。問其被擄之由曰:倭奴之侵暴貴國,俺等亦聞之。頗有憫惻之色。

        趙完璧作為被擄之人,能夠見到安南國高官,顯示其在日本商船獲得了不低的職位。文理侯作為主管與日本人貿易的高級官員和鄭王親信,當不會使用“倭奴”這一蔑視性詞語。但“侵暴貴國,俺等亦聞之”,顯示安南方面對萬歷朝鮮戰(zhàn)爭亦有相當的了解,馮克寬出使之時正當豐臣秀吉第二次侵朝,消息傳入北京,馮克寬自然獲知,回國后則要上報鄭王,且能夠為文理侯撰寫碑文,二人當有私交,并告知其日朝戰(zhàn)爭之事。于公于私,文理侯均會知曉朝戰(zhàn)情況。面對因戰(zhàn)爭被擄的趙完璧,文理侯“頗有憫惻之色”。

        E.仍出一卷書示之曰:此乃貴國李芝峰詩也。(原文自注:芝峰即晬光號。詩即晬光丁酉奉使中朝時,贈其國使臣者也。)你是高麗人,能識李芝峰乎?生以鄉(xiāng)生,年少被擄,又不斥名,而稱芝峰,故不省芝峰為誰某。眾嘆訝久之。生閱過其書,則多記古今名作,無慮累百篇。而首題曰朝鮮國使臣李芝峰詩,皆以朱墨批點。且指其中“山出異形饒象骨”一聯,曰:此地有象山,所以尤妙。相與稱賞不已。

        馮克寬回國后編撰使華詩集,曾請杜汪寫序,其中即有與李晬光唱和之詩。馮克寬與文理侯有私交,贈其詩集亦是應有之義,文理侯批點閱讀,并指出自認出色的“山出異形饒象骨”一聯。但趙完璧少年被擄,雖然讀書,卻并不知曉李晬光。且趙完璧見到的必然是經馮克寬修改過的芝峰詩以及與海東逸士和金華逸士的唱和詩文。(8)李晬光和馮克寬詩文唱和之事,請參看陸小燕、葉少飛:《萬歷二十五年朝鮮安南使臣詩文問答析論》第395—420頁。馮克寬《梅嶺使華詩集》中有一位“金羊逸士”與其唱和,漢喃研究院鄭克孟教授閱文后指出“羊”為“華”的俗寫,當為“金華逸士”。

        F.既數日,儒生等又請致于其家,盛酒饌以餉之。因言貴國乃禮義之邦,與鄙國同體,慰諭備至。談間出示一書曰:此貴國宰相李芝峰之作,我諸生人人抄錄而誦之,你可觀之。生自以朝夕人,無意省錄,且請紙筆,只傳寫數篇而還舟。厥后見學校中諸生,果多挾是書者。

        根據蓮田教授的研究,文理侯鎮(zhèn)守之地在今越南乂安省,(9)[日]蓮田隆志《文理侯陳公補考》,第38頁。此地學風鼎盛。(10)[越]黎氏秋香:《乂安省勸學在越南科舉中的功能和作用》,未刊稿。儒生延請趙完璧至其家是完全有可能的。李晬光詩從文理侯處流傳至儒生學校之中的可能性很大。但趙完璧以自己生死未卜,因而無心謄錄,傳寫數篇而已。與文理侯相同,儒生所見亦是馮克寬改過的詩作。根據碑文,文理侯1606年去世,而趙完璧1604年第一次出海,見到文理侯當在此時。

        G.文理侯謂生曰:你欲求還本國,自此刷還于中朝,可以轉解,你須留此。生欲從其言,而見其國人多詐難信,又聞距本國甚遠不果云。

        應該是趙完璧向文理侯訴說了自己希望返還故國朝鮮的愿望,因而文理侯提出其可以留在安南,等候中國商船到來,先到中國,然后由中國返回朝鮮。這是文理侯的一片好心,且完全符合當時東亞海域貿易的情況。1687年朝鮮人金太璜等二十四人商船失事,遭海難漂流到廣南阮氏的商港會安,存活的二十一人即由福建船戶陳乾、浙江財副朱漢源經中國送還朝鮮。但趙完璧認為此地之人多詐難以信任,又聽說安南距離朝鮮路途遙遠,因此拒絕了文理侯的提議。

        H.其國男女皆被發(fā)赤腳無鞋履,雖官貴者亦然。長者則漆齒。其人多壽,有一老人發(fā)白而復黃,齒則如小兒,所謂黃發(fā)兒齒者也。問其年則百有二十。其過百歲者比比有之。且俗尚讀書,鄉(xiāng)閭往往有學堂,誦聲相聞。兒童皆誦蒙求及陽節(jié)潘氏論,或習詩文。其讀字用合口聲,與我國字音相近。但紙最貴。書籍則皆唐本也。

        乂安省在越南中部,地氣暖熱,故而多跣足,黑齒亦是越人故俗。(11)請參看王柏中:《觸變與持守:越南瑤族的黑齒習俗——基于越南老街省保勝縣田野調查的探討》,載《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1期。作者在文中論及越人的黑齒習俗。重視讀書教育,誦讀唐代李翰的《蒙求》和元代潘榮的《綱鑒總論》。潘榮,元代婺源人,號節(jié)齋,正史無傳,宋亡后,隱居不出,此書后收入《四庫全書》。本地書籍多用中國輸入的文本。

        I.且喜習鳥銃,小兒亦能解放。其地甚煖。二三月有西瓜甜瓜等物。水田耕種無時。三月間,有始耕者、有將熟者、有方獲者。日候晝熱夜涼。地雖濱海,海產不敷。果則橘荔子外無他雜果。饋以干柹則不識之。

        西瓜及水稻耕種與當下的情況無異,甜瓜當是香瓜,越語稱“Du'a Lê”,即陜西關中地區(qū)的“梨瓜”,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水果品種。水果有荔枝和柑橘。本地人贈送“干柹”,越南雖產柿子,但甚少見做成干果的,很可能是龍眼干,因此生于朝鮮的趙完璧吃了也難以知曉是何類果子。

        J.唯常吃檳榔,以青葉同食,未知為何物也。(原文自注:小說曰南人食檳榔,以扶留藤同咀,則不澁云。蓋此物也。)檳榔樹高數丈,聳直如竹有節(jié),葉似芭蕉。

        越人食檳榔是故俗,伴以蔞葉和石灰,以去其苦澀,容易上癮。趙完璧所言青葉當是蔞葉,略呈橢圓形。檳榔樹干高直有節(jié),但葉子并不象芭蕉葉那樣完整,而是分散如縷??偟膩碚f,關于檳榔的記載非親見不能言。

        K.木花樹甚高大,田頭在處有之,花大如芍藥,績而作布甚堅韌。桑則每年治田種之如禾麥,摘桑以飼蠶。絲絹最饒,無貴賤皆服之。

        木花樹一節(jié)所言當是木棉樹,所織為木棉布,元代汪大淵《島夷志略》曾記載呂宋的三島出產木棉布。(12)[元]汪大淵著,蘇繼庼校釋:《島夷志略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3、28—29頁。安南國當時大力發(fā)展與海外的絲綢貿易,因此植桑養(yǎng)蠶,廣南阮氏甚至以絲絹為稅。但此物畢竟貴重,貴賤皆服應該有所夸大。

        L.渴則啖蔗草。飯則僅取充腸。常飲燒酒。用沉香屑作膏涂身面。有水牛,形如野豬,色蒼黑,人家畜養(yǎng),作耕或屠食。以日氣熱,故晝則牛盡入水,日沒后方出。其角甚大,即今黑角,倭奴貿取以來。(原文自注:五代史云占城有水兕,所謂水牛疑即兕也。)

        水牛在越南文化中極為重要,是耕水田的主力,也宰殺食用。越南十二生肖除了改易屬兔為屬貓之外,屬牛特別指出是屬水牛(Con trau)。乂安省在唐代為愛州、驩州所在。“兕”為犀牛,與水牛不同,這兩種動物朝鮮皆無,故而李晬光和趙完璧根據典籍疑占城水兕可能就是水牛?!坝贸料阈甲鞲嗤可砻妗笨赡苁钦计殴仕?,汪大淵記載占城“以腦麝合油涂體”。(13)[元]汪大淵著,蘇繼庼校釋:《島夷志略校釋》,第55頁。

        M.象則唯老撾地方出焉,謂之象山,有德象,其牙最長幾五六尺。國王畜象至七十頭,出則騎象。象有拜跪如人者??兹?、鸚鵡、白雉、鷓鴣、胡椒亦多產焉。

        越南盛產大象,古代王朝長期捕象,蓄養(yǎng)象只,充作儀衛(wèi)和戰(zhàn)爭之用。當時的鄭主即擁有大量戰(zhàn)象,其乘坐大象的形象也為歐洲人和中國人所見。(14)參看葉少飛:《大物:越南古代的象(上)》,載《靜宜中文學報》第17期,2020年6月,第93—124頁;《大物:越南古代的象(下)》,載《靜宜中文學報》第18期,2020 年12月,第25—76頁。

        N.生亦嘗隨往呂宋國,國在西南海中,土多寶貨,人皆髡發(fā)為僧。琉球地方甚小,其人皆偏髻著巾,不習劍銃諸技。距薩摩約三百里有硫黃山,遠望山色皆黃,五六月常有煙焰。在日本時,見京都有徐福祠,徐福之裔主之,學浮屠法,有食邑,不預國政。且倭人最重我國書籍,多寶藏之,安南人亦以重貨求之。

        這一段講趙完璧所歷諸國見聞,其人所至頗遠,且留意本地風俗和物產。但最后言安南人重金求朝鮮之書,可能是出于臆測。朝鮮不與外國貿易,即便安南人想求亦不能得。當時書籍出口的大宗仍是中國書籍。

        H.生又言海水西高東下。距廣東七十里,海中有雞龍山,山極高峻,地皆淺灘。雞龍山之東,水折而東走,舟行甚艱,必由山內以過,不然則漂流至東海乃止。蓋水勢悍急如此,自日本晝夜行四十日或五六十日始達安南,還時則順流十五晝夜可抵日本矣。大海中舟行以風便,故每三四五月可行,六月以后不得行舟。又倭船小,不能駕大海,以白金八十兩購唐船,船中人共一百八十余名。而唐人之慣習海程者為船主。用指南針以定東西。又用繩索垂下,鉤出水底土,以其色辨方位遠近。其所見奇怪之事甚多。而海中見游龍,尋常出沒。一日,數十步外,有蒼龍奄至。舟人失色。俄而黑霧漲空,有五色虹覆之,雨雹交下,波濤騰涌如沸。舟上下震蕩幾覆,如是者三四。蓋龍奮迅欲升空而未能故也。舟人每遇龍,則輒爇硫黃及雞毛,龍惡其臭避去。是日倉卒,取數十活雞投火燒之。龍又將逼舟,舟人計沒奈何。以銃炮數十,一時齊發(fā),龍忽沒水去,遂得脫云。

        趙完璧在此指出日本多購中國船出洋,且讓慣習海程的中國人為船主。但萬歷朝鮮戰(zhàn)爭之后,明朝全面封鎖日本,日本人如何能跟中國人購買遠洋航船這樣的巨型商品?據小嶋良一的研究,日本朱印船在中國、暹羅、日本平戶等地制造。(15)[日]小嶋良一,近世期における日本の船の地域的特徴,周縁の文化交渉學シリーズ5 『船の文化からみた東アジア諸國の位相―近世期の琉球を中心とした地域間比較を通じて―』,第103—121頁。趙完璧作為親歷者,對船只和船員的情況頗為了解,應該確實是中國船只。鑒于當時的歷史形勢,日本獲得的中國船只當經歷了幾道轉手。水手用繩索鉤出五色土以辨方位,應該是使用中國傳統(tǒng)航海用來測海底狀況的“鉛錘”,即以鉛錘粘的動物油脂帶出海底泥沙辨別海況。(16)林瀚:《傳統(tǒng)航海測深用具“鉛錘”考》,載《福建文博》2017年第1期,第47—51頁。鄭士信則記“又以海底沙土之色,辨其為某地某方,常以長繩懸鐵錘,于錘下涂粘糊飯,系長繩而下,或至直下三四百余把者,看其錘底所粘出沙土或壚或白,以辨其地方焉”。(17)[朝鮮]鄭士信:《梅窓集》卷4,《趙完璧傳》,收入《韓國文集叢刊》續(xù)編第10冊,2005年,第462頁。

        趙完璧海程所見,多奇詭之事,海行中所遇“蒼龍”當為鯨魚,對船只航行有巨大的威脅,從趙完璧所記可見其兇險。越南常有鯨魚廟供奉鯨魚骨骼。(18)姚秋如:《鯨豚自然史紀錄和人鯨間的聯結——越南的鯨魚廟見聞與調查記事》,臺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訊》第288期,第1—5頁。http://edresource.nmns.edu.tw/ShowObject.aspx?id=0b81d9d8160b81d9d2a30b81ebb8c7。

        I.生至丁未年回答使呂祐吉等入往時,哀告主倭,得還本土。其老母及妻俱無恙。亦異事也。夫安南,去我國累萬里,自古不通,況海道之窎遠乎。生由東極抵交南,歷風濤之險,行蠻貊之鄉(xiāng),冒萬死得一生,以至全還,乃前古所未有者也??鬃釉唬貉灾倚?,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若生者,庶幾近之矣。且生名為完璧,抑可謂不負其名者歟。

        趙完璧因丁未年(1607)朝鮮回答使呂祐吉之助返回朝鮮,故園依舊,老母發(fā)妻皆存,可謂人生之大幸。李晬光得知其事,經歷之奇,令人咋舌,不僅發(fā)出感慨:“生名為完璧,抑可謂不負其名者歟”!并且趙完璧帶回了自己詩文在安南的消息,亦是奇中之奇!鄭士信所記與李晬光大體接近,部分內容有所出入。關于趙完璧由日本至安南,曰:

        完璧之主倭,既得候風人,而未得解文人,方以言語莫通為患,完璧素于晉州學文者也,粗解文理,主倭要與完璧行,為盟文以約曰:往來安南之后,則永放汝任其所之云。完璧志切返國,不避死乃從之。

        盡管有海難發(fā)生,但當時日本與安南的航線已經成熟,趙完璧“不避死乃從之”,當是其身為朝鮮人年幼甚少出海,亦不知遠洋航行的情況,安南遠在天邊,故而冒死前往。而趙完璧為被擄之人,卻做盟文約束,可能是因其知文,掌管貿易清單記錄等書寫工作的緣故。最后回國部分亦有不同:

        且其國之人,外似溫順而心實狡詐多貪欲。其見完璧也,有勸以逃著此國,使之通中國以回朝鮮云。而見其多詐難信,終不肎從云。完璧既回日本,其主倭者背盟不放,又要再往安南,更成盟文為約。完璧不得已再往,及還又不肎放去。傍鄰之倭,以其再失信不祥,物議騰沸,主倭不得已放之,以故完璧得自由鳩聚銀兩,圖回本國鄉(xiāng)土。其母與妻俱無恙,今方安居奠業(yè)復如初。此事金直長允安而靜云。(19)[朝鮮]鄭士信:《梅窓集》卷4,《趙完璧傳》,第462—463頁。

        文理侯乘中國船返回朝鮮的提議在此被惡意揣測。趙完璧回日本后,日本主人“背盟不放”,又脅迫再簽文約,如此來看,趙完璧在日本與安南的貿易中似應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所以能夠在安南比較自由的行走。因為日人背盟不守信,趙完璧始終不能回國,最終輿論沸騰,方能返還故土。此事是鄭士信從金允安處聽來。趙完璧事傳布甚廣,多種文獻均引用記錄,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二、金大璜漂海之旅

        1687年朝鮮人金大璜等因海難漂流到安南國的會安,得到地方政府救濟,最后由清朝商船送回朝鮮。筆者考察傳世文獻之后,發(fā)現此事有兩種敘述來源,首先是《知瀛錄》和《海外聞見錄》以金大璜為事件主角進行敘述,第二是《耽羅聞見錄》和《晝永編》以高尚英為事件主角記事,因為四種文獻所記內容較為接近,且均記載或提及了安南地方政府正和九年發(fā)出的文書,因此當是同一事件中的不同人物。

        《知瀛錄》為李益泰(1633—1704)編撰,具體時間不明。李益泰于1694—1696年任濟州牧使,書中所記均是在任之事,因此編輯此書很大可能是在任上記錄,離任之后編輯,尚能請人作序,當是精神康健之時?!吨洝访涫聻椤督鸫箬H珍洝?,逐日記載,內容也很全面,最后又附了朝鮮官員與清商陳乾和朱漢源的問答記錄,這當是官方記錄的重抄本?!吨洝芬彩怯涊d金大璜事最早的文本。

        綜合考察四份文獻,《耽羅聞見錄》和《晝永編》實際屬于民間文獻,且編輯時間較晚,可供參考。筆者即以《知瀛錄》的官方記載為主,(23)《知瀛錄》,韓國濟州文化院,2010年,第162—177頁。因文本過長,筆者逐節(jié)解讀,每節(jié)以A、B、C、D標示次序。《海外聞見錄》為輔,考察金大璜的漂海之旅。

        金大璜漂海日錄

        A.丁卯年八月之晦,濟州鎮(zhèn)撫金大璜、舵工李德仁等從人及格軍并二十四人,同乘一船,載遞任進上馬三匹,候風于禾北鎮(zhèn)港口矣。至九月初三日,風勢似好,點檢人馬,開船出海,日已晚,才到楸子島前,洋風裹東北,挾雨大作,波濤接天,咫尺不辨,欲向北陸,則風逆難制,欲還濟州,則船漸西漂,俱不得自由。罔知攸為之間,檣傾舵折,覆沒之勢決在呼吸,而肎惟舵工李德仁始終勤力結束草笆系連船尾,船載卜物盡為投海,而進上馬則與人同死生之物,故更為牢縛,隨風漂流,以待天命。自初四日至初七日,風雨如一,漂流于西大洋。自初八日至十三日,風變西北,雨晴云卷,占以星日,從流東南而極目四望,天海相連,累日絕食,人皆饑倒船中,水乏亦不得潤喉。李德仁汲咸水煎取露液,分飲之,因使嚼米吞下,以療其饑腸,渾船之人以此延命,攢手祝天。自十四日至十八日,東風大作,怒濤如山,船轉西流,終不見一點島嶼。自十九日至二十五日,連吹西北風,或雨或晴,而進上馬三匹相繼而斃,投諸海中。自二十六日至十月初三日,風息波靜,而東西南北莫知所向,任其所如而已。初四日曉頭,始得見一島,渾船之人皆以為得生途,莫不喜幸。

        B.將船欲迫島岸,而既無舵櫓,不得使船之際。厥島有許多漁艇促櫓而來,繞我船蟻附,互相叫噪,不得解聽,有同禽鳥之聲,莫知所以。而見其人裝束,則被發(fā)跣足,亦無绔著,只穿錦緞長衣一領矣。我船之人見彼人狀貌若是之恠異,驚惶顛仆于舟中,口不出聲,則彼人見其饑倒之色,汲水而飲之。

        因為檣倒舵折,船只失去動力,不能靠岸。很快島上駛出很多漁船,言語不能聽懂,其人被發(fā)跣足,服飾怪異,朝鮮漂人驚惶不已。但來人并無惡意,見漂人饑渴困頓,遂取水飲之。此島很可能是越南廣南省大占海口的占不勞山。(24)張侃、[越]壬氏青李:《華文越風:17至19世紀民間文獻與會安華人社會》,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7—22頁。

        C.獨李德仁稍省人事,則先為捉去,俄而四只漁艇促棹又來。我以文字書示曰:“我等是朝鮮國人也,因商販駕船出海,忽逢大風漂到于此,不知貴國是何地方耶?”彼人亦書示云:“此地乃安南國會安府地方耳”。

        因言語不通,因而寫字相示,朝鮮人方知來到了安南國會安府地方。這三部分內容,宋廷奎在《海外聞見錄》中壓縮為不足兩百字的一段。

        D.因領我人盡為替載其船而去。登岸里許,至官府,若我國邊鎮(zhèn)之狀,引我人入庭書問曰:“你等以何國之人,因何事到這里?我等在本土時曾聞漂往日本而生還人言,則東南諸國之人稱耽羅為外高麗,而外高麗之人最為獰惡,諸國往來商船或乏柴水,或失船具,船近海濱,則發(fā)兵守之,痛禁柴水,使不得近岸,以此含怨。如遇其地之人,則殺無赦云云。故到此問情之時,忽思其言?!眰无o答書云:“我等是朝鮮國全羅道興德縣人也,是年八月初十日將船到康津縣地方販谷,至九月初三日開船回鄉(xiāng)矣。不幸初四日海上忽逢狂風,漂出大洋,之后不分南北,隨風漂流者一月于茲,幸免覆沒,得至貴國地方,伏乞大老爺臺下垂憐遠人,特賜救活,使我等生還故土,則如天之恩德,粉骨難忘云云。”那官人覽畢,更無他問,即炊飯而饋之。

        會安地方政府官員按例詢問漂人情由,所言高麗耽羅之事不知從何處聽來。金大璜身為鎮(zhèn)撫原為進送馬疋登船出海,三匹馬已在漂流時斃命投入海中,不知金大璜何故并未據實回答,而是謊稱“康津縣地方販谷”,隨后請求大發(fā)恩德,幫助回返故土。后文記錄船中尚有貨物,販谷之事應該是真,而金大璜屬于搭船送馬。地方官員沒有回答,只是安排飲食。

        E.日暮則驅入于一客館,聚首悲哭,相與枕籍,而罔知死生之際。夜闌后,有一官人到來,明燭而坐,書示曰:“我奉丞相之命,當設軍威斬汝奸細之賊云云”。我等聞來,惶慟書復曰:“我等實非海賊,乃是朝鮮之人,因販出海,逢風漂來,得至貴國。始得生途,不勝喜幸。有何罪端,欲殺我等耶?”人皆痛哭。這間有一婦人,自官府出來,而似有揮卻救活之狀。不移時,其官人退去矣。

        F.初五日曉頭,金大璜、李德仁二人載于小艇,棹入大島,至一官府,如前問情后,又替送至大官府,一樣問情,安接于旅舍,供饋甚至。我船系于初泊處,金大璜李德仁外其余人則皆遣還本船,依接供饋護恤??耧L忽起,船幾觸碎。彼國人將漁艇救濟,替載人物,運致于初度,捧招官府,明白點檢,然后次次替送于所。經官府與金大璜等聚在一處。初六日曉頭,有官一人來領我人,引至大官府,我人與卜物照數封裹,載船涉水,安接于館里。館名“待變廳”也。自官府給米一包半,一包米十二斗量也。自初七日至十三日,仍留于待變廳。

        朝鮮漂民的船和貨物俱在,因此會安官府帶走金大璜和李德仁二人問話,而留其他人在船中。未曾想又遇風暴,船只撞碎,安南人迅速救助,將人及物運上岸,送至官府,點查明白,然后送到朝鮮漂民的住所。人貨皆安置妥當之后,官府給米一包半充食糧。這表明會安地方因為長期的海外貿易,已經形成了很完善的海難救濟機制。

        G.十四日,本國二使臣出來,與會安府官人率領我人發(fā)程行三日,始至京都,留接館舍。翌日黎明,引入國王之前。國王傳言:依爾國禮拜謁云,書示。故我人等整衣服著笠行,再拜禮,則賜大米五包,魚鹽五缸,錢文十貫,每一貫六百文,因分付送會安府,使之留接。是日國王船游玩景致,故上船下船時諦視舉動,則被發(fā)不著绔,身穿錦緞長衣,上下一體。留國都一日。還會安府,即二十六日也。

        此后金大璜和李德仁作為漂人代表,前往順化拜見阮王,此時正是義主阮福溙(1687—1691在位)執(zhí)政,下令朝鮮漂民依照本國禮儀拜見,這顯示義主對遠國也有相當的好奇,隨后賜下米鹽和錢,令送至會安。金大璜二人頗為有心,仔細觀察義主的服飾。但朝鮮人所言與傳世的日本“朱印船交阯渡航圖”所繪頗不相同,阮主及臣下衣冠嚴整,也可能是金大璜所見為游玩場景。

        16至17世紀《朱印船交阯渡航圖》(局部)(27)日本文化總局、越南國家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編:《日本文化》,河內:世界出版社,2013年,第87頁。

        H.自此以后,不禁我人出入,任意行乞于遠近。安南國人衣冠制度上下男女俱是一色,不辨貴賤,皆漆齒,尊者著骔帽。大小文書皆用正和年號。是歲戊辰,乃正和九年。

        阮主所擁有實際上的獨立地位,且在國內冒稱“安南國王”,但仍尊奉后黎朝正朔,使用后黎年號,這與使用明清年號的朝鮮不同,故安南開出的正和年號文書在抵達朝鮮之后,被地方官員問詢。

        I.人家多畜獐鹿犀象孔雀之屬,而耕犀騎象,牛馬亦有之,而體骨駿大,農莊皆溉田,無田谷,山林都是桑麻,一年再稻八蠶,風俗淳厚,食貨豐足。見我人之丐乞,或給斗米,少不下五六升。冬無冰雪,犀牛雖使耕,且載而性好,入水底,故夜則結于家中,喂以草料,晝則牧童騎其背,或坐或臥,而驅之任其所向。犀若走水涯,則牧童跳下于沙堤。犀即入水,至暮牧童往水邊嘯叫,犀從水里自出,復騎其背而驅至其家。

        所謂“耕犀”,即是水牛耕地。朝鮮地處北方溫帶,其人未見過水牛,即以古書上的犀與之進行聯想。此前趙完璧來到之時亦如此,但卻知道其真實名稱“水?!?,金大璜等人則不識其真名,稱為“犀”。所謂“騎象”,即是阮主的象兵部隊,并且充當護衛(wèi),民間亦蓄象役使。

        16至17世紀《朱印船交阯渡航圖》(局部)安南人騎象(28)《日本文化》,第87頁。

        這里詳細記錄了安南人養(yǎng)蠶和熬糖的過程和工藝,絲綢和白糖是阮氏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品。黎崱《安南志略》記載:“劉欣期《交州記》:一歲八蠶,出日南。桑則大小二種:小桑孟春培之,枝葉繁茂。自三月至八月,皆養(yǎng)蠶,收絲事織”(29)[元]黎?。骸栋材现韭浴肪?5,中華書局,2000年,第361頁。,黎崱身為陳朝貴族,自然知曉安南“八蠶”的養(yǎng)殖情況,朝鮮漂人所記與《交州記》所載相近。安南“八蠶”之事傳播甚遠,李晬光與馮克寬唱和之時《贈安南使臣排律十韻》即有“貢憑重譯舌,家養(yǎng)八蠶眠”(30)[朝鮮]李晬光:《芝峰集》卷8,收入《韓國文集叢刊》第64冊,第86頁。。

        宋廷奎又記載了耕稻、胡椒、椰子、檳榔、苧布、芭蕉、竹木、孔雀等特產,特別記載了騎象者,“持鐵鞭,鞭有鉤尖,欲行則尖之,欲止則鉤之”,這與《朱印船交阯渡航圖》中象的形象幾乎完全一致,宋廷奎沒有稱此物為“犀”,而是“水?!?,以及安南人的喪事、船只,衣冠記載尤為詳細,和中國商人貿易居住的情況。還記載了安南顯貴的一種出行工具,兩人以橫杠抬一軟兜,此物后世仍然使用,越語稱Cáicang。(31)《海外聞見錄》,第202—204頁。

        H.自十月二十八日至戊辰三月初十日,留連會安府,還鄉(xiāng)無期,歸思切迫,而其中三人以病身死,竟作孤魂于萬里海外。同行諸人悲痛之懷,有同骨肉,埋葬于會安地藏風之處,眾人祭哭而帰。

        有三人病死,埋骨他鄉(xiāng)。宋廷奎記“漂人不伏水土,前后下血而亡”,高尚英言“當初過飲冷水者三人,因病相繼而死”。(32)《耽羅聞見錄》,第233頁。朝鮮漂人遂決計設法回國。

        I.遂以漂落不得歸之情寫出一書,呈上于國王之前,不得理,只賜錢三貫,米一包。至四月初五日,又呈王府,而王府詮奏于國王,則許令徃日本商船給船價載送,使之自日本還鄉(xiāng)之意。受教而來,商人圖免,故會安府官以福建順帰商船載送。自福建使之轉送北京之意,稟達于國王前得旨。六月二十四日,會安府官將我漂人福建順帰商船分載以送。事正商量間,福建船戶陳乾、浙江財副朱漢源等二人挺身自募云:商等載漂人直徃朝鮮,而水手辛勞并船價大米六百包到朝鮮償還之意。使漂人在此立契,則當遂其漂人之愿。云:會安府官將此由申上于王府,則自國王殿送差官整船,差官是個本國知府也。

        《知瀛錄》記載三名同伴亡故之后,漂流民決議報告官府請求回國。但《海外聞見錄》則記載回國要求上報之后,決議未定,同伴病故。因朝鮮與安南并無直航船只,日本和朝鮮隔海相望,因此安南方面打算由商船先載其去日本,然后再回國。但此為朝鮮人拒絕,《海外聞見錄》記載:“商船厭其同載,托辭圖免”。(33)《海外聞見錄》,第204頁。隨后會安官府安排通航的福建商船送漂流民返國,最后陳乾、朱漢源應募,以大米六百包的酬勞送漂民回國。《海外聞見錄》詳細記載了這一過程:

        適有福建人陳乾、浙江人朱漢源等,以商販到安南,焚香于關王廟,見漂人而憐之,自愿載送本土,而就索雇銀,泰璜等請以三百石米,待既還相償。乾等曰:“自安南至南京,日本朝鮮,水路略同,皆可萬有五千里,每千里水手價銀一兩,三百之米不能當其半,奈何?”乃以六百包米,相議立券,告知官家,國王定送差官,點檢舟楫人。(34)《海外聞見錄》,第204—205頁。

        關王廟當為會安關帝廟,現稱“澄漢宮”。送還返國為朝鮮漂民,與陳乾和朱漢源自行議定雇銀,然后報告官府同意。張侃考證朱漢源即朱星渚(1658—?),著有《長梧子詩集》。(35)張侃、[越]壬氏青李:《華文越風:17至19世紀民間文獻與會安華人社會》,第97—98頁。

        會安地方贈朝鮮漂民米鹽酒肉等海行之物,又特地送陳乾等人錢米。這應該是會安地方救助漂流民形成的管理制度。安南地方明德侯發(fā)出咨文一道,交由漂民帶回本國,證明其事。

        K.八月初六日到廣東,二十九日到金門衛(wèi)。九月初三日到福建泉州府外洋崇武衛(wèi)。初七日到濱海衛(wèi),初十日到平海衛(wèi),十六日到福州府,十七日到福清縣。船戶陳乾是福清人也。停船歸家完糧。以來二十日復開船出洋。二十八日到松下衛(wèi)。十月十八日到北郊衛(wèi)。二十三日到福寧縣。十一月初三日到浙江省溫州府界,得聞人言:海上有賊云。初十日到臺州境,則有賊船二只,中流海上,寇鈔為事,故不得過涉,還向溫州界,久留糧盡。十四日到石塘衛(wèi),聞之則官兵發(fā)船捕賊云。十六日船戶陳乾徃告于溫州府云:我等逐利徃安南國,適逢朝鮮漂人自募載還矣。今聞海上多少賊船攔截,孤單船必見狼狽,伏乞定將護送,使他國再生,漂人得還故土云。爯則溫州府官取見安南國明德侯護送漂人之咨,就審其實。然后命總督一贠與千總沈輔國等五贠領巡哨六只船,使之護送交付于寧波府云。十七日沈輔國等領六只船并漂人所乘船,一時開洋。二十三日到寧波府。二十四日沈輔國等領船囬帆,臨別書贈別章曰:余奉浙甌蔣帥之令,領舟師掃蕩游魂,有閩中左府陳友,從廣南送朝鮮難民二十一人歸國,乘風破浪,越歷洶濤,四月始達浙洋之金齒門,又為鼠輩所逼,舟中在倲囬帆甌港,得悉始末,蔣帥特命送之,余愧不能文,寫此贈別以記一時之緣會云:

        朝鮮居北海,不問廣南音。三七遭風客,漂流已一春。天朝有俠士,仗義不辭辛。太平歸故國,永祝萬年恩。

        時龍飛康熙二十七年仲冬下浣二十四日虎林沈輔國草。

        陳乾等人開船到達中國沿海,在溫州府時因有海賊劫掠,因此請求地方派兵船護送。溫州官府遂遣千總沈輔國率兵護送,這表示康熙朝開放海禁之后,即有較為完整的護航制度。沈輔國驚嘆此事,雖謙稱自己不能文,仍賦詩一首,祝愿漂民順利回國,文采甚佳,作為水軍將領,他知曉朝鮮和廣南何其遙遠,亦贊頌了陳乾等人的義舉。

        L.二十五日到象山縣。二十六日到石坡衛(wèi)。二十九日到定??h。港口候風累日。登普院山寺院,院主書贈一絕云:萬國原來只一家,衣冠文物等中華。有緣得晤諸公面,千里風云信手挐。戊辰臘八日,適朝鮮國人偶至,予初見甚喜甚喜,是以用贈普陀院。

        普陀寺院主見朝鮮來客,極為欣喜,賦詩一首,其“萬國一家”“衣冠文物”等內容格調與朝鮮和越南使臣在北京的唱和主題頗為相同,可見這是當時朝貢體系之下共通的一些觀念。

        M.十二月初九日,開船出洋,直向朝鮮。航海八晝夜,至十七日,遙見一高山,漸近熟視,乃知是漢挐山船到大靜縣境長沙。金大璜、李德仁等乘小舟,下陸先報漂到于安南國生還之音。閩人陳乾等所乘本船,以我人指引,安泊于旋義縣境,西帰鎮(zhèn)前港大坻。金大璜等丁卯年九月初三日,出海漂流三十日,到安南會安府地方。戊辰七月逢閩船。同月二十八日自會安港口開船,由廣西廣東福建浙江省四海公海行四個月,得至于寧波府界定??h普陀山港口,自普陀山港口開船航海十日,到泊于西歸浦,時十二月十七日也,漂流十六朔乃還故土。

        歷經千辛萬險,金大璜一行人終于從會安返回故國。九死一生的漂流人及送還的陳乾接著要面對朝鮮官僚機構的詢問了。

        三、朝鮮政府對金大璜漂海還國的應對

        安南地方政府在救助朝鮮漂民回國之時,又開具了一份文書交漂民帶回,此文錄于《海外聞見錄》中,全文如下:

        咨曰,安南明德侯吳,為奉令調載回籍事據,丁卯年十月間,有漂風小船一只,到安南本國,計二十四人,詢稱朝鮮人,緣出海貿易,不意風波大作,破船貨歿等語,查系貴國商民,附憐同體,荷蒙本國王體好生之德,施格外之恩,安插會安地方以給錢米,不意業(yè)已病沒三人,現存二十一人,俟南方調載送歸,但各船歸帆,俱屬廣東福建等處,即有往日本洋船,泒送回國,奈海洋遼闊,前后不齊,難期必至,恐漂人等,終不遂回籍之愿也。

        畫計不全,籌度再三,茲有大清寧波府商船,于本年三月間,載貨來至安南生理,原在招添客貨貿易之船,今為漂人等二十一人,懇求回貫甚切,幸船主陳有履、財副朱漢源等,憐憫眾苦,流落他鄉(xiāng),慨發(fā)義舉,特將本船客商等,辭送別船,拋棄生理,允將本船載至朝鮮,送歸本籍,以使漂人等遂愿等語,前來合行咨啟,為此欽奉安南國王令,準寧波府商船,任聽船主等料理,送歸本籍。

        《耽羅聞見錄》和《晝永編》亦記載此文。學者考證發(fā)出文書的“安南明德侯吳”即明香人吳孕明,卒于1691年。(37)[日]清水太郎:《明徳侯とは誰か:17世紀末済州島民のべトナム中部ホイアン漂著事件小考》,北東アジア文化研究 25號, pp.53-72, 2007年3月;[法]蘇爾夢:《碑銘所見南海諸國之明代遺民》,載《海洋史研究》第4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118頁。安南地方官員不僅妥善安置漂人,回國時又提供糧蔬,而且“但恐關津條例森嚴,準此備文移送朝鮮貴國,希查實驗明”,特別出具文書,并要求“敢望回文即交船主收集,俟帶至本國,以慰懸念也”,顯示阮氏政權應對漂流人事件有成熟的運作模式。

        《知瀛錄》亦記載此事,名“金大璜漂海日錄”,文中又寫成“金泰璜”,詳細記載了陳乾載朝鮮金大璜等經過寧波府等地的事跡,雖然沒有記載安南發(fā)出的咨文文書,但卻附“陳乾朱漢源等問答”,《海外聞見錄》《耽羅聞見錄》《晝永編》均未記載。陳乾等載送漂人抵達朝鮮之后,牧使李喜龍、判官尹以就、縣監(jiān)樸濟三人仔細查問情由,陳乾的回答相當有見地,關于明德侯咨文,有如下記載:

        問:安南文書中正和九年云者,本國不為服從于大清而然耶?抑有僭稱天子之國而以正和為年號耶?愿聞其詳。

        答:其安南國者,昔日原為交趾之名,洪武年得云南一省,棄交趾,任其進貢,往來不分別年號久矣,今我皇上以從大明古例,不與交量,任彼稱為正和,如日本者稱為貞享同也。(38)《知瀛錄》,第184—185頁。

        朝鮮用大清年號,故而官員特地提出“正和”年號之事。明德侯發(fā)出的文書先呈遞清朝地方官員,最后才到達朝鮮官方?!敖鸫箬H珍洝庇浭骂H細致,記載溫州官府對安南文書“就審其實”,但沒有提出質疑。陳乾從“寧波督海鈔關兵部吳給牌前往安南國貿易為商”,(39)《知瀛錄》,第177頁。并能請求地方官府派遣水師護衛(wèi),顯然這在當時已是常態(tài),亦可見清朝與安南貿易的興盛,處理來往文書亦很常見。歷史上中央王朝也并沒有因為安南在國內稱帝僭號而大動干戈,只要其朝貢國書按照大清皇帝—安南國王的模式采用清朝年號,清朝對安南在其他方面自用年號之事并不追究。陳乾和朱漢源往來東亞海域,可能并不清楚安南歷代王朝在國內稱帝建元的來歷,只稱這是延續(xù)自明朝的舊例,與日本的真享(1684—1688)年號情況相類。朝鮮官員當然知曉日本自用年號,且安南與朝鮮素無交往,故而沒有就“正和”年號問題繼續(xù)盤問。

        安南銘德侯的文書要求“敢望回文即交船主收集,俟帶至本國,以慰懸念也”“陳乾朱漢源等問答”記載:(40)《知瀛錄》,第185—186頁。

        問:哀我邦民,漂到于安南也,安南君臣視同己民,許以安接,饋以米錢,其恩輕重,當謂如何?況且載送于你等之船而具由移咨,安南雖曰僻處海隅,可謂仁義之邦也!在我道理,送人修誓之不暇,而關津絕遠,曾無往來之事,計沒奈何。你等既曰無常通工,則日后亦不無人去之便矣。一張回咨未可為傳于早晚矣。

        答:安南者進貢于我國,其君臣撫念漂人,一則有尊貴國之禮,二則附念我大清之恩也,其貿易往來之船,所賴廣東、福建、浙江三港,周流不息,以招徠通商,以安南民賴其資用耳,茲者送來文書乃欲貴國知其仁義,而必望朝鮮王上回文,須交我等回帆以持彼國便也。

        朝鮮官員認為與安南“關津絕遠,曾無往來之事,計沒奈何”,言明回復咨文多有不便,而陳乾等人“你等既曰無常通工,則日后亦不無人去之便矣”,朝鮮官員最后敷衍“一張回咨未可為傳于早晚矣”。陳乾再次陳情安南撫念漂流人之恩義,言明“茲者送來文書乃欲貴國知其仁義,而必望朝鮮王上回文,須交我等回帆以持彼國便也”。陳乾等提出當初議定的六百石米報酬,希望以之更換為朝鮮特產海參鮑魚。但朝鮮禁止對外通商,金大璜等人無力償還雇銀,地方官員將此事上報朝廷,《朝鮮王朝實錄》記載:

        先是, 全羅道觀察使權是經狀言:“濟州人金泰璜, 于丁卯九月, 領牧使李尚所進馬, 行船至楸子島前, 為風所漂, 三十一日方到安南國會安地, 安南國王假公廨而待之, 賜錢米以糊口, 適遇浙江商船, 以戊辰七月載歸本州, 所赍安南國公文, 是其國邊臣明德侯吳所成, 而不用印, 只用圖書, 浙江商船則持寧波府票文矣。 泰璜之得載也, 約與米六百包, 而泰璜不能償其言, 自朝家宜有以濟之?!鄙舷缕涫掠趶R堂。 睦來善、金德遠以為: “此事殊可疑, 然既約與米, 則不可不與, 而清人漂到我界, 輒皆從陸領還, 今不領還, 則恐后日為清人所覺也。須許從陸, 而且戒牧使, 毋使自逃?!鄙峡芍?。 是夏自濟州押商人朱漢源等二十八口, 至都下, 計其船直、米價、糧資。以銀與之, 仍命譯官, 領入燕京,胡皇曰: ‘何必押致也?’ 遂放遣之。仍使我國, 凡遇漂到者, 有船則從海放遣。無船則領付鳳城, 以為式。(41)肅宗實錄20卷,肅宗15年2月13日 第1件紀錄 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

        對于海難漂流之事,朝鮮慣例為從陸地送人至北京,由清朝安排返國事宜。但此次漂人為清商送回,且本國不與外國通商,因此朝鮮政府照價付給陳乾載運金大璜等人的米銀,收購其船只貨物,折算銀兩,由陸路送至北京交清廷處理??滴趸实垭y免覺得朝鮮小題大做,隨即放人。此事也促使朝鮮漂流救助政策的改變,即船只完整的就從海上回返,沒有船的則送到清朝的鳳城,即今遼寧省鳳城市,由清朝處理。如此往復,陳乾等人的萬里送還之舉,在官僚機構的陳陳相因中尤顯難能可貴,而安南方面希望的回書朝鮮政府自然沒有開具?!逗M饴勔婁洝酚钟涊d三年之后陳乾之弟陳坤載貨來朝鮮,希望通商,但為朝鮮所拒絕。(42)《海外聞見錄》,第 207—208頁。

        正和文書中稱“為此欽奉安南國王令”,顯然是指阮氏政權的阮福溙,而非遠在昇龍的黎氏安南國王,朝鮮君臣對此并未提出異議,顯然對彼時安南南北分裂、各自為政的情形并不知曉。

        四、結論

        趙完璧和金大璜因故來到安南的時間相距80余載,分別來到了鄭氏所轄的東京和阮氏所在的廣南會安。他們的海外經歷為朝鮮帶來了罕見的另外一個同文之國安南的真實資訊,其風物特產大異于朝鮮本國,其傳奇的經歷也吸引了眾多的士人尋訪記錄。朝鮮燕行使在北京與安南使臣的詩文交流盡管意義重大,但所獲安南信息亦只是耳聞,未見其事,因而趙完璧和金大璜的經歷足以補充燕行使的記錄。而李晬光竟然聽到了自己詩文在萬里之遙外國的消息,更是奇中又奇。

        趙完璧到達安南正是與日本朱印船海外貿易蓬勃發(fā)展之時,日本和安南已經有了非常成熟的貿易航線,安南文理侯同情其遭遇,希望由中國船只送其回國,但被趙完璧以不可信拒絕。而這一想法恰好被金大璜等人執(zhí)行,因不愿乘日本船回國,故而由福建人陳乾等載送回國。實際上自1639年德川幕府停止朱印船貿易之后,往來安南和日本的船只亦是華人主其事。趙完璧最終在多方努力下回到故土。金大璜等亦順利返國,在經過溫州時因海賊劫掠,陳乾請求官府派兵護衛(wèi)。抵達朝鮮之后,船主陳乾等人則被朝鮮按照以往的漂流民慣例,政府照折銀兩,送往北京,交由清朝處理。陳乾并非漂流民,而是主動前來的客商,盡管其希望以金大璜償還的六百石米換易為朝鮮特產海參鮑魚,有與朝鮮通商的打算,但為朝鮮所拒絕。不過,其送還漂民的義舉仍然沖擊了朝鮮僵化的官僚機構,朝鮮的海洋救助制度亦因而發(fā)生變化。

        在16、17世紀,安南持續(xù)開展海外貿易,形成了完善的海難救濟制度,助漂民回返故土,這些制度與安南海洋貿易相輔相成,且存在于南北分裂的兩個政治勢力之中。清朝在收復臺灣之后,亦開放海禁,沿海地方政府打擊海賊,并派軍隊護送商船。而日本鎖國之后,僅留長崎為貿易港口,任用華人經營海外貿易,仍然留下了對外交往的窗口。朝鮮則始終拒絕對外通商,禁止海洋貿易,由金大璜意外打開的與安南直接交流之門迅即關閉。在大航海時代到來之時,東亞各國在相同的歷史階段中做出了不同的政策選擇,日益發(fā)展的海洋貿易終將天懸海隔的東亞國家緊密的聯系在了一起。(43)關于東亞國家漂流民的救助,請參看劉序楓:《清代中國對外國遭風難民的救助及遣返制度》,收入《第八回琉中歷史國際關系會議學術論文集》,那霸:琉球中國歷史關系國際學術會議,2001年,第1—37頁。

        中文字幕乱码在线婷婷| 天天夜碰日日摸日日澡|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91精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婷婷| 亚洲精品午夜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 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 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午夜剧场| 精品自拍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超碰Av一区=区三区| 少妇特殊按摩高潮惨叫无码| 少妇隔壁人妻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亚洲免费| 国产高清乱码又大又圆|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 | 国产精品51麻豆cm传媒| 亚洲成成品网站源码中国有限公司|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国产日韩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一级内射一片视频免费| 天天干天天日夜夜操|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播放不卡| 大学生被内谢粉嫩无套|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最新午夜| 日韩人妻中文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宅宅| 少妇人妻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有码中文字幕1|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 成人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极品少妇被黑人白浆直流| 亚洲va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