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坤
摘要:石油和天然氣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資源,兩者的管道運輸法也是石油天然氣相關法律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完善該法律,是石油企業(yè)和法學界關注的重要內容。本文總結了石油天然氣管道法調整的大致范圍,以及管道設施用地的利益平衡,分析了管道保護確定和完善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希望我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能夠持續(xù)完善,維護國家與相關企業(yè)的利益。
關鍵詞: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利益平衡;保護機關;責任體系
石油天然氣管道是重要的化石能源輸送載體,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能否能夠落實,企業(yè)是否按照相關保護法開展工作,是企業(yè)能否順利生產的前提。相關制度的落實,不僅能夠保證石油天然氣企業(yè)的收益,也能維護公共利益。為了進一步完善相關管道法,相關部門要制定統(tǒng)一的制度,實現(xiàn)與關聯(lián)法律之間的互補,保證石油天然氣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一、關于石油天然氣管道法的調整范圍
石油天然氣管道法的修改幅度是為了解釋這一法律的宗旨和使命。這就需要對石油天然氣管道的特性進行研究。
首先,石油天然氣管道屬于一種財產,從它的屬性來看,按照我國現(xiàn)有的法律的規(guī)定,它歸屬于油氣企業(yè),這就意味著油氣管道是企業(yè)的財產,在法定意義上屬于私人財產。第二,從其功能上來分析,油氣管道與普通的企業(yè)財產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建立油氣管道是為了滿足油氣企業(yè)的生產和管理需求,但是油氣管道存在著一定的壟斷性,一些專家認為,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是石油天然氣行業(yè)中唯一的天然壟斷行業(yè),因此,它必須擔負起與之對應的社會和公共職能。由于天然的壟斷特性,一條管道很有可能僅有一條,如果管道被損壞,勢必會對公司乃至有關地區(qū)的經濟和人民的正常生產造成一定的沖擊。從此角度來看,油氣管道不僅是私人財產,還帶有公共財產的屬性[1]。
二、管道設施用地的利益平衡
油氣管道是與地面緊密相連的,管道設施的出現(xiàn)勢必會對其土地的使用產生一定的不利作用。根據(jù)管道運行和土地使用之間的聯(lián)系,一是在管道施工期間,管道施工占用了大量的用地,這一問題可以根據(jù)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臨時征用辦法來解決;二是管道設施建設完成后,在運行過程中需要長時間的依賴土地[2]。
管道企業(yè)在長期依賴于地面的情況下,應當獲得相應的使用權。而在管道中的工藝管道,由于其與各類相關管道設備共存而又有其特殊性,故其工藝管道部分必須依照法律規(guī)定獲得國有土地使用權。關于獲取普通管道土地的利用權則眾說紛紜。一些民法學者主張,管道企業(yè)取得的是土地使用權。所謂空間利用權就是對地上和地下的空間合法進行使用的權利。因為這些管道通常深埋在80 cm以下,對其他使用權人的作用不大,因此本文的結論與我國現(xiàn)行的空間權理論相吻合。還有一些人提出,管道企業(yè)所獲得的是地役權,而在近代的民法中,應當擴展對地役權的解釋。鑒于我國最近頒布的《物權法》中并未明確提出空間利用權制度的問題,故對管道企業(yè)所獲得的土地利用權應當按照“地役權”原則予以處理。根據(jù)《物權法》關于地役權的相關條文,管道企業(yè)在獲得土地(集體和國有)時,應當與土地所有者簽署土地使用權契約,并進行注冊,建立管道企業(yè)對土地的地役權。管道企業(yè)在獲得了地役權后,才能使用該公司的土地。管道企業(yè)獲得地役權,勢必會對其他所有者的權益產生制約,如果管道以上的土壤沒有進行翻耕,也不能栽種有根的農作物,在管道兩邊的一定距離不能進行任何影響管道安全的操作等。因此,在這一過程中,管道企業(yè)與其他產權主體之間存在著利益平衡問題[3]。
三、管道保護機關的確定
油氣管道是企業(yè)的財產,在保護財產方面,管道保護法是一項特殊的保護法。由于這些管道有上述的公用屬性,因此必須對管道進行特殊的保護。在實際操作中,管道企業(yè)應當按照《物權法》等相關的法規(guī)來保障自己的管道權益。
管道安全保護不能沒有地方政府的全面保護。但是,因為管道防護是對管道的特殊保護,因此,當?shù)睾陀嘘P單位在管道保護方面所花費的成本,應當按一定的百分比予以賠償。為此,建議國家建立管道安全保障資金,以補償當?shù)睾透饔嘘P單位對管道的維護費用[4]。
明確管道防護機制,實質上就是要構建一個健全的管道防護系統(tǒng)。在此系統(tǒng)中,管道企業(yè)是首要環(huán)節(jié),管道企業(yè)要組建自身的管道防護團隊,并配備相應的設備。當管道公司無力保障管道的安全性時,就必須對管道的保護機構進行主動干預。在各級政府的有效指揮下,管道保護機構應當以高效率的方式實施,從而實現(xiàn)對管道安全的終極保障。與此同時,還建議在法律中規(guī)定,管道保護機構、管道企業(yè)有責任開展管道安全知識和安全知識的宣傳與教育,增強人們保護管道安全的觀念,并建立獎懲機制,對各類涉及管道安全的人員進行舉報。當前,公安部等多個部門聯(lián)合各大石油企業(yè),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場大型的打擊鉆井盜油和維護油田治安的專項整治,雖然效果不錯,但卻沒有從根本上遏制非法開采原油的趨勢。因此,應建立企業(yè)、專門管理機關和地方政府相互協(xié)作的法律制度,并通過發(fā)動和鼓勵群眾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來維護管道,以最終建立起一個專業(yè)的執(zhí)法機關和群眾(社會)的綜合防治體系[5]。
四、完善法律責任體系與減少損害
如果出現(xiàn)打孔盜油事件,其后果會影響多方面:一是油氣泄漏對生產單位的經濟和社會的影響;二是原油泄漏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的影響;三是對管道自身的損壞和因檢修而導致的油氣使用者的利益受損。尤其是成品油和天然氣管道,在打孔時很容易引起爆炸,從而導致人員生命和財產的重大損害。打孔盜油事件頻發(fā)的客觀依據(jù)是我國石油行業(yè)中的巨大買家市場,不法人員可以通過非法渠道銷售石油產品,從中牟取暴利??梢哉f,非法油品買方市場是造成打孔盜油事件頻發(fā)的直接原因,利益的驅使使得不法行為者們甘愿冒險。所以,加強打擊打孔盜油違法犯罪活動的一個重點,就是要追究購買非法油品的企業(yè)或個人的刑事責任。
另外,降低打孔盜油事件和降低因發(fā)生打孔而導致的損失的另一方面是激勵管道企業(yè)加大科研的投入,對管道的安全預警與管道監(jiān)測技術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為管道安全添加了安全措施,防止了不法行為的發(fā)生。同時,要盡量降低原油泄漏對環(huán)境的危害,建議各管道公司積極探索降低原油污染的技術,以使其盡快得到修復。從客觀上來看,可以降低打孔盜油事故產生的危害。對此,應當予以稅務上的鼓勵。應當在《管道保護法》中清楚地闡述這類的措施和制度[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完善石油天然氣管道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保證該法律的目的性,進而對法律涉及內容的范圍進行調整,同時,要深入考慮土地利用,為土地利益,減少該問題造成的矛盾。相關部門還要完善保護內容,明確各類問題的保護機關。最后,要完善責任體系,減少損害事件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顧凌燕.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化工設計通訊,2021,47(10):146-147+177.
[2]董一辰.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安全防護管理及其應對方式[J].石化技術,2021,28(08):178-179.
[3]王德強.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及措施[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21,41(13):80-81.
[4]陶青德.石油天然氣管道安全保護帶遞延“法相”要論——以《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修訂為背景[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3(02):1-10.
[5]李俊.《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與管道建設的關系[J].法制博覽,2020(20):74-75.
[6]李俊,張培盈.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的法律風險及應對建議[J].法制與社會,2020(14):48-49.
2481501705277